我不想就這樣迷迷糊糊變成大三

我不想就這樣迷迷糊糊變成大三


如果你經常看知乎,

就會看到這樣的問題:

“三月初大學能開學嗎?”

“四月大學能開學嗎?”

“五月初大學能開學嗎?”

“六月大學還有必要開學嗎?”

“這學期國內大學還有可能開學嗎?”


總之這些可以歸結於一個問題:

為什麼那麼多人想開學?


而這問題的答案大抵是這首《頹廢詩》:


一覺到天明,天明十二點。

穿衣慢吞吞,早午餐一起。

相看兩生厭,孩子與父母。


坐在書桌旁,開機上網課。

作業截止期,簽到時間過。

索然無味時,開黑上王者。


心裡生愧疚,學習幾分鐘。

朋友來私聊,就缺你一個。

犒勞饗自己,爽快說同意。


我不想就這樣迷迷糊糊變成大三


在家學習效率是真的低,

時不時有瑣碎的事情來打擾,

以至於無法專注安心學習,

而且也缺少一種學習氛圍,

很容易學著學著手機就突然竄到自己手中。


我們常常吐槽,

到了開學就發現

只有自己一個人沒看網課,

但事實情況是,

大多數人看了網課跟沒看一樣。


也許我們心底裡還是想逃離這種情況,

所以才會迫不及待地想開學。


我們不願意就這樣迷迷糊糊地度過這一學期,然後轉眼就升一級了。


我不想就這樣迷迷糊糊變成大三


大一的,學校同學都還沒熟悉,

就稀裡糊塗地變成學長學姐了;


大二的,依舊沒有找到另一半,

就後知後覺大學進度條變成了50%;


大三的,處於考研就業迷茫期,

茫然失措地擔憂著這個暑假的安排;


大四的,即將畢業的一批同學,

未來依舊處於一種不穩定期。


我們本來是有很多很多的計劃和安排的,

打算下學期去一一實現,

然而疫情摧毀了一切,

把所有的事情都變成了不確定性,

所以我們才會如此地期待開學,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撿拾起最初的選擇,

才能有條不紊地去做計劃中要完成的事。


之前發過一個惡搞視頻,

是關於開學時間,

當時被噴得很厲害,

我後來想了想,

大抵是因為同學們對開學時間格外敏感,

迫切需要一個準確的信息。


因為只有開學,

才能讓一切的安排走上正軌。


我不想就這樣迷迷糊糊變成大三


我們真的不希望這個學期

就在家裡上網課度過,

因為這真的太單調了,

沒課本,沒收入,

沒衣服,沒對象……


沒幾天大四畢業班的同學就要先返校了,

希望一切安好,

希望返校日期不要再變動了,

希望疫情早點控制住。


希望還能在蘇州抓住春天的尾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