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未來有競爭力的企業,都遵循兩個字、6個原則

在8月27日晚的《協同》新書分享會上,北京大學王寬誠講席教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老師做了精彩演講,就“組織效率的本質在數字化時代發生了什麼變化?這些變化背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我們需要怎樣的解決方案?管理者應該有怎樣的行為?”等問題做了深入探討。

陳老師認為,企業要想在這輪數字化浪潮中獲得領先地位,必須實現系統效率最大化,而如果要實現系統效率最大化,唯一的方式就是從單純的競爭走向「協同」

以下內容整理自陳老師現場演講,附活動精彩視頻。文章較長,但乾貨滿滿,推薦你認真研讀,反覆思考。以下,Enjoy:

常識君|有話說

陳春花:未來有競爭力的企業,都遵循兩個字、6個原則

協同管理是如何生成的呢?

首先,要進行組織邊界的重構;其次,要建立基於契約的信任;再次,找到組織內外協同的解決方案;更重要的是,找到協同的價值取向,這對員工和管理層的影響都會改變;最後,培養卓有成效的協同管理行為

陳春花:未來有競爭力的企業,都遵循兩個字、6個原則

協同管理,就是由這六個系統組成,接下來我簡單介紹一下這六個系統。

陳春花:未來有競爭力的企業,都遵循兩個字、6個原則

01 企業邊界


協同的第一件事,就是調整邊界,這裡包括組織內部的邊界,也包括組織外部的邊界。

企業的邊界是怎麼定的呢?

用羅納德·哈里·科斯(Ronald H. Coase)的理論簡單來說就是,當你把擁有的所有要素,比如員工、資金、廠房、機器設備,全部組合起來後,比別人生產的效率高、成本低,你的企業就能活下來,這就叫你的企業邊界。

在討論企業邊界時,核心就是組合要素之後,效率比別人高還是低。

如果你組合要素後,效率高而成本低,那麼你就有企業邊界,在市場上就有競爭力。

如果你組合要素後,效率低而成本高,雖然你的企業也有邊界,但是會被淘汰。

陳春花:未來有競爭力的企業,都遵循兩個字、6個原則

要做到調整企業邊界後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我們要討論三件事:邊界融合、邊界模糊、跨界重構。

互聯網或者數字化讓外部要素的組合效率更高。比如,今天我們做圖書分享會,只需要在網上通知大家,你後臺報名就可以了。如果按照傳統的模式去組合200人來聽發佈會,成本可能遠高於現在。

現在藉助於數字技術,華章把邊界開放給合作的媒體、社群和平臺,只需要把鏈接發出去,藉助於大家的共同傳播,就可以收到報名,這就是一個邊界融合。

今天,你可能會發現,邊界越模糊的企業好像競爭力越強。

比如,我們其實很難定義騰訊到底是一傢什麼企業。它是個傳媒企業嗎?還是一個類金融企業?還是一個遊戲公司?還是一個社交平臺?你很難給它下邊界定義,這不像過去的企業邊界定義非常清晰。

今天,邊界定義越清晰的企業好像競爭力越弱,這就提醒我們需要進行

邊界融合。

比如機械工業出版社的華章公司,它要適應讀者閱讀方式的改變,於是在新書還沒有發佈就做了這樣一個分享會、錄製了新書分享的視頻。我也不知道這件事情對我好還是不好,但我必須接受,因為它也在做邊界模糊。

如果華章僅僅定義自己是一家傳統的出版社,我反而擔心它,因為它的邊界太清晰了。它必須有能力不斷地讓自己的邊界模糊,讓自己變成一家閱讀公司、一家新書傳播公司、一家讀者的社群服務公司。它是一家出版社,同時也是一個學習社群,它在不斷地突破邊界,讓自己的邊界跟客戶離得更近。

沒有邊界的調整,就無法談協同,也不會有跨界重構這個概念。成長性、競爭力非常好的企業,都是在不斷地跨界重構。


02 建立基於契約的信任


陳春花:未來有競爭力的企業,都遵循兩個字、6個原則

陳春花:未來有競爭力的企業,都遵循兩個字、6個原則

在組織管理中最難的一件事情,就是建立與陌生人的信任。

我們信任的基礎不一定要有某種關係、某種認知,而完全是基於契約完成、基於任務完成、基於顧客價值的,這讓我們建立了一種完整的信任。我們在做這件事情時,要求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每一個組織單元都是平等的。

比如談到人力資源部的重要性,人力資源部在建立信任關係的時候,要確保無論是招聘員工,還是做整個公司的激勵考核體系,或是做員工關係管理、員工培訓管理,都要基於讓員工更能勝任崗位這個標準去進行。

比如,營銷部門完全信任人力資源部門,那麼人力資源部門所提供的人力資源的支持,就會讓這兩個部門的協同效應最大化。

這需要基於真正的信任,而不是說我是人力資源部門,我完成我的職能就好了,至於我提供給你的東西能不能用好,責任在你。這樣,信任關係肯定就沒有了。

所以,我們在討論信任這個概念的時候,是想強調:一定要真正基於主體的平等,基於彼此之間無論是通過技術,還是通過文化,都可以相互保障。

更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讓大家在情感和精神上相互依靠,因為當你能夠有契約信任的時候,是可以很安心的。

這個從我們傳統文化的視角來講,難度還是非常大的。因為在我們的文化中,總要加一個情感的紐帶,再加一個關係的紐帶,我們才認為信任可靠。但在構建協同管理的時候,我們只需要你有一個關聯,就是契約

我們為什麼覺得協同非常難?因為我們建立信任的要求維度太多,我們要的太多。

有時候你要喜歡自己的上司,才信任他;好像現在顏值也變得很重要,好看的人比較容易被信任,或者長得像領導的人比較容易被信任……這裡增加了太多的要素去建立信任。而做協同管理的時候,我們只需要一個東西,叫做

基於契約的信任。


03 組織內協同


陳春花:未來有競爭力的企業,都遵循兩個字、6個原則

陳春花:未來有競爭力的企業,都遵循兩個字、6個原則

組織內協同最大的障礙就是“部門牆”,我們要做的就是拆掉“部門牆”。今天我們討論組織協同時,組織內協同的機會反而更多。

因為外部給了我們壓力,所以內部必須合作,而且真的需要內部有很強的合作意願才行。

現在,幾乎所有優秀的企業都在調結構,很多企業開始“去中心化”,開始讓公司變成網狀結構……而且結構中出現了很多新的概念,比如從2015年開始大家談的“組織中臺”。以前沒有“中臺”的概念,就是前臺、後臺,現在加個中臺。

我在公司做總裁的時候有個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們遇到一些年輕的新員工,他會直接說:“我只想跟總裁對話,中間的管理層我都不想對話。”

好像今天的中層管理者以後就不需要了,這也迫使企業不能再延續以前的結構。因為這些新員工對自己的要求非常高,他覺得必須跟說話算數的人直接對話,才能更快地產生自己的績效。

結構調整的目的是要求你響應顧客和響應一線速度要快。因此,每個人的角色和責任認知也會變。

我到一家公司當總裁之後學到的一句話:

有人負責,我配合;沒人負責,我負責。

一個公司最大的財產是員工的智慧財產,一個公司最大的競爭力也不是人才,而是複製人才的系統;

因為人才是會變的,今天是人才,明天可能就不是人才。

所以公司必須要想辦法建立一套複製的系統:

  • 對內,必須要有成長的空間,
  • 對外,必須要有發展的空間。

藉此,分享一段經營、管理視頻,看完受益一輩子!

私信小編回覆:“0731”免費領取120分鐘股權分配,員工激勵、薪酬績效學習視頻

轉發此文,私信小編回覆:“領取資料”, 免費領取《虛擬股權激勵方案設計及協議》《公司股權激勵方案》《合夥創業股權分配協議》《公司員工入股協議書》《股份代持協議書(範本)》並有專業老師免費為您提供諮詢服務。

我對這句話印象極其深刻,也拿這句話去對照很多組織內部的管理,對它們提要求。

對於責任和角色的認知,不能按照原來的思路——“歸我負責的,我就努力;不在其位,就不謀其政”。

今天我們談組織柔性時,對責任和角色的認知,應該牢牢記住:“有人負責,我配合;沒人負責,我負責。”

數字化時代,我們之所以能更好地做組織內的協同,原因在於數字化時代出現了一些新的行為,我們稱之為“個體適應性行為”。

比如我們現在做得比較多的一個行為是“秀”。

什麼東西都拿來秀一秀,做了什麼事、參加了什麼活動、和誰在一起,秀一秀。為什麼以前不這樣,而現在喜歡秀了呢?

因為當你去秀這件事情的時候,你是在告訴別人——我就在現場,我就跟他在一起。這本身就是在傳播一個信息——我跟得快、跟得住,這就是個體適應性行為。

這種行為很容易產生協同,為什麼呢?因為你拍一張自拍秀出去傳遞不了這種信息,你必須跟誰一起拍照秀出去才有意義,這就是協同,拍的人越多,協同的範圍也越大。

我們連續3年在做一個工作數字行為的研究,發現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在一家公司中,給別人點贊最多的前十名和收點贊最多的前十名,業績也排在前面。給別人點贊和收點讚的數量,與員工的業績正相關,這就是協同的體現。

這對我們研究激勵理論也有啟發。以前激勵一定要發錢,一定要表揚,現在不用了,你只需要不斷點贊就可以了。

以上都是個體適應性行為。這種行為本身就是一種協同:點贊是認同和鼓勵別人,收點贊一定是你創造了某種價值。

在組織內協同,需要構建一個新的價值體系,它能鼓勵你既自己創造價值,又能幫助別人創造價值,更重要的是,你還能創造出共同的工作方法、共同的流程來幫助更多的人實現更高的效率。這時候,組織內的協同就算做到了。


04 組織外協同

陳春花:未來有競爭力的企業,都遵循兩個字、6個原則


陳春花:未來有競爭力的企業,都遵循兩個字、6個原則

今天,所有的組織都處在強鏈接中,組織與外部的協同對組織的影響非常大。

要保證組織外的協同,必須關注幾件事情:價值擴展、互為主體的共生模式、組織集群和強鏈接。

首先,你不能只考慮自己的價值,必須要讓價值能夠拓展。當你能夠做價值拓展時,你會發現有更多人願意你成功,而如果你不能拓展更大的價值,你就會成為別人的對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你的空間就被限制了。

價值拓展得越寬,你能幫助的人就越多,你的企業生存的空間也就越大。所以:


企業的生存空間,由企業的共生模式決定。

滴滴出行這個打車軟件為什麼會顛覆出租車行業?原因就在於,它將價值延展之後,更多人得以共生,出租司機可以共生,不開出租車的司機也可以共生,同時客人能夠以最快的時間、最精準的位置、最便捷的方式享受最好的服務。它讓這麼多人在這個價值平臺上共生時,協同效率就非常高了。

有一次,我和滴滴出行的人聊天,他們問我:“陳老師,你說我到底有多少員工?我幫助了多少人實現就業?”

我真的回答不了他,有太多人做滴滴的專車司機,但他不是滴滴的員工,他可能也沒有其他的收入來源,他所有的收入都來源於開專車,這算不算就業呢?按勞動合約來看,他可能不是滴滴的員工,但是按照真正的價值體現來看,它可能就算是。

所以,當你擁有了共生的模式時,組織外的協同效率就會高很多

組織集群和強鏈接,在此我就不展開了,大家可以通過圖書詳細瞭解。

在學習了四種構成要素後,我們接下來看看協同管理行為是如何生成的。在此,我提兩方面的建議:

  • 協同價值取向
  • 培養卓有成效的管理行為


05 協同價值取向

陳春花:未來有競爭力的企業,都遵循兩個字、6個原則

陳春花:未來有競爭力的企業,都遵循兩個字、6個原則

在研究協同價值取向時,我們進行了很多調研、蒐集了很多數據、做了很多行為分析,最終結果可以借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幾個字來表達。

第一是誠。

如果我不能信任你,是不可能和你協同的。現在協同的困難就在於缺乏信任,所以相互提防,是不可能帶來協同的。所以價值取向的第一個要求是誠——誠實、真誠。

第二是利。

我們常說利己利他,很多人認為,我先利己,再利他,但互聯網時代很有意思的是,你不利他,就一定不能利己。跟我們想要的邏輯正好相反。

第三是信。

主要是指可靠,“言必信,行必果”。

最後是不爭。

像水一樣,利萬物而不爭。這主要是指在價值分配時,不能僅僅關注自身利益,而要保障協同主體同時獲利。

誠、利、信、不爭——這個價值觀聽起來有點高,但我還是希望你能夠去理解,因為價值觀決定了行為習慣。

如果你的價值觀認為人人都是自私的,那麼協同就無從談起了。


06 有效的協同管理行為

陳春花:未來有競爭力的企業,都遵循兩個字、6個原則

陳春花:未來有競爭力的企業,都遵循兩個字、6個原則

如何培養有效的協同管理行為呢?這其實涉及三大問題,我在書中分兩章討論的。

第一個問題,管理層如何看待協同,自己能否做到協同?

能否協同關鍵取決於管理者,而非員工。我們常常在管理實踐中,對員工的要求太高了,其實,員工的行為是由管理者決定的。

如果管理者能夠將協同的假設、協同的生成理解到位,員工一定可以跟隨到位,因為管理者決定了員工的績效。所以,在生成有效的協同管理行為中,首先要求的就是管理者自己要做出調整。

在此,我對管理者提出三個建議:

第一,你一定要有協同的價值取向——誠、利、信、不爭,否則你沒有辦法要求員工。

第二,能夠合理地進行溝通。協同往往要求人們將利益和價值拿出來分享,不光自己做到,還要合理地與別人溝通,讓別人跟你在這個問題上達成一致。

第三,激勵協同創造的價值,而不是個人創造的價值。

這就要求激勵體系要做改變,如果你的激勵僅僅滿足於個體完成自己績效,那麼個人就沒有動機去協同。

如果你在激勵體系中加入了一項激勵,促使個人既完成了自己的績效,又幫助別人完成了績效,激勵才變得有效,管理層才有可能真正推動協同行為的培養。

第二個問題,我們要找到,究竟什麼樣的管理者特徵,才能形成卓有成效的協同行為。

具有以下特徵的管理者,可能會產生卓有成效的協同行為:

第一,行動導向。要行動,同時還要取得結果。第二,在取得結果的過程中,在與他人協同的過程中,要訓練自己願意聆聽,傾聽才有可能彼此建立信任。第三,全力以赴地致力於增長,而不是致力於輸贏。第四,要真正懂得欣賞。


第三個問題,如何構建卓有成效的協同管理的行為?

第一,灰度管理。

這是任正非的觀點,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從黑到白之間有非常多複雜的存在,是有灰度的,而且有很多種灰度,可能好幾百種。如果你沒有辦法包容這些複雜性,就做不到協同。

第二,授權信任。最大的信任就是授權。

第三,激勵激活。

第四,技術平臺。用技術來賦能個體、賦能組織。

以上就是我們提出的協同管理的六個構成要素。

對於過去的成功、成功的經驗,請保持敬畏、欣賞和尊重。我們更需要面向未來,讓協同融入當下的行動。

協同帶來無限可能,改變從自己開始。


轉發此文,私信小編回覆:“領取資料”, 免費領取《虛擬股權激勵方案設計及協議》《公司股權激勵方案》《合夥創業股權分配協議》《公司員工入股協議書》《股份代持協議書(範本)》並有專業老師免費為您提供諮詢服務。

私信小編回覆:“0731”免費領取120分鐘股權分配,員工激勵、薪酬績效學習視頻

關注我,持續分享乾貨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