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七年級語文(下冊)第13課《葉聖陶先生二三事》筆記全

知識點

張中行(1909~2006),原名張璿,河北香河人,學者、散文家。曾參加編寫《漢語課本》《古代散文選》等。出版有《負暄瑣話》《負暄續話》《負暄三話》《禪外說禪》《說夢草》等。與季羨林、金克木合稱“燕園三老”。季羨林先生稱讚他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二、故事背景

1951年初,張中行從貝滿中學走入了出版社。葉聖陶不久就發現了張中行的價值,他意識到出版社來了個人才,他發現張中行對文字敏感,在史學、哲學、文學上的知識和見識都有過人之處,對詞語的運用、標點的排列,都有一套邏輯,不喜歡多餘的詞語和無趣的話,把握文體也有一套本領。所以葉聖陶很信任他,把重要的工作交給他,讓張中行可以按自己的看法改動作品,比如自己的童話作品集,放手讓張中行編。1988年,張中行獲悉葉聖陶先生去世的消息,悲痛之餘,寫下這篇回憶葉聖陶先生的文章。


三、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①):寫作者得知葉聖陶先生去世的消息後感到悲哀。

第二部分(②):從思想和行為兩個方面寫葉聖陶先生的品德有過人之處。

第三部分(③—⑧):寫葉聖陶先生的過人品行:待人厚,律己嚴。

第四部(⑨):談學習、仿效葉聖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四、問題解疑

1. 第1自然段的“罩”字有什麼表達效果?

本題運用關鍵詞語表達效果法。“罩”在這裡是“籠罩”的意思,準確傳神地寫出了“我”對葉聖陶先生去世的悲哀之深。


2.“雙層的悲哀”所指的內容是什麼?

舊年即將離去,葉聖陶先生逝世。


3.作者引用《論語》上的話有什麼作用?

本題運用引用作用分析法。引用《論語》上的話,用孔夫子自認為“雖心嚮往之而力有未能”和葉聖陶先生“偏偏做到了”進行對比,強調葉聖陶先生品德方面的確有過人之處。


4.請說說“凡是……無不……”的作用。

“凡是……無不……”,內容上,表明葉聖陶先生待人深厚的品德是得到所有人的認可的。結構上,引起下文對具體事件的描述,起過渡作用。


5. “比如有一兩處他認為可以不動的,就一定親自來,謙虛而懇切地問我,同意不同意恢復。”這句話運用什麼描寫方法?有什麼作用?

本題運用細節描寫作用分析法。這句話運用了細節描寫,寫出了葉聖陶先生在修改文章時謙虛而懇切的態度,表現出葉聖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質。


6. “告別,他鞠躬,口說謝謝,看著來人上路才轉身回去。”這句話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有什麼作用?

本題運用細節描寫作用分析法。這句話運用了細節描寫,寫出了葉聖陶先生在與人告別時的真

誠,表現出葉聖陶先生在日常交往中待人厚的特點。


7.兩個“悲傷”的含義有什麼不同?

本題運用關鍵詞語含義理解法。前一個“悲傷”指葉聖陶先生為“我”的生活處境感到傷感,後一個“悲傷”指“我”為這個社會缺少像葉聖陶先生這樣待人厚的人而傷感。


8. 葉聖陶先生對“文風”方面的要求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

簡潔。因為不簡潔就會使文章既累贅又彆扭,還違背常理。


9.葉聖陶先生要求出版社統一“做”和“作”用法的事例,目的是什麼?

意在表明葉聖陶先生對語文用語極其重視,力求完美,並以身作則的特點。


10.結尾段有什麼作用?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本題運用結尾句(段)作用分析法和把握作者情感五藉助法。內容上,點明瞭作者對學習、仿效葉聖陶先生品德的思考;結構上,總結全文。作者雖然沒有直接對葉聖陶先生的品行、業績進行讚揚,但字裡行間表達的都是對葉聖陶先生的懷念、讚揚與敬佩之情。


11.這篇文章是如何表現葉聖陶先生品德的過人之處的?請舉例闡述。

文章採用總分式結構,先總述葉聖陶先生品德的過人之處,然後分別從“待人厚”和“律己嚴”兩個方面分別展開記敘。在分述葉聖陶先生這兩方面的品德過人之處時,作者並非通過空乏的議論,而是通過一件件具體鮮活的事例來再現人物,使人物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和動人的情感力量。


五、課文主題

本文通過典型事例記敘了葉聖陶先生“待人厚”和“律己嚴”兩方面過人的品德,表現了葉聖陶先生躬行君子、堪為師表的忠厚老者形象和獨特而可貴的精神風貌。


課後思考探究

一、(1)“葉聖陶先生是單一的儒,思想是這樣,行為也是這樣。”用“單一的儒”來評價葉聖陶先生,為葉聖陶先生的品德定下基調。

(2)“凡是同葉聖陶先生有些交往的,無不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動。”作為段首中心句,本句概括了葉聖陶先生待人厚的品德影響之廣,引出了葉聖陶先生給呂叔湘的文章描標點及和“我”商量修改文章事宜的事例。

(3)“像葉聖陶先生這樣的人竟越來越少了。”先記敘葉聖陶先生真誠地給“我”回信的事例,然後在段尾用議論句總結葉聖陶先生待人厚的品德。

(4)“像這樣的廢字,刪去不只是意思沒變,而且是變拖沓無理為簡潔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刪,也就無怪乎葉聖陶先生感慨系之了。”先舉葉聖陶先生對文章要求簡潔的事例,在段尾用此議論作結,顯得自然。

(5)“在我認識的一些前輩和同輩裡,重視語文,努力求完美,並且以身作則,鞠躬盡瘁,葉聖陶先生應該說是第一位。”先在段首用議論句表明葉聖陶先生在語文方面以身作則、鞠躬盡瘁的品德,然後用事例加以佐證。點撥:此題旨在讓同學們理清本文思路,應抓住各段中的關鍵語句來分析。


二、“雙層的悲哀”指舊年將逝,葉聖陶先生去世。文中有許多含義豐富的類似的句子,如“想到我在京城工作這麼多年,最後淪為住旅店,感到很悲傷。我看了信,也很悲傷”一句中用了兩個“悲傷”,其含義不一樣,前面一個“悲傷”是指葉聖陶先生為“我”的生活處境感到傷感,後一個“悲傷”是指“我”為這個社會缺少像葉聖陶先生這樣待人厚的人而傷感。


三、葉聖陶的這種“寫話”的主張,是我們每個學習和使用語文的人都應該高度重視的問題,它具有很強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指導意義。“寫話”就是啟示我們在平時的說話和寫作中,做到“平易自然,鮮明簡潔”,“念,順口,聽,悅耳”,“可簡就絕不該繁”。本文的寫作風格和葉聖陶先生的“寫話”主張是一致的。本文在寫作上敘述平實,語言簡明而有條理,語言雖簡明又不失其深致。本文的文意轉換處,下筆就極其簡明。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樣是一以貫之,寬厚待人”,又如“以上說待人厚,是葉聖陶先生為人的寬的一面。他還有嚴的一面,是律己”。這些文意轉換的地方,作者都以一句話完成了轉換,簡潔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