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雯麗和姥爺在70年代的生活,姥爺每月工資38元,撫養她長大

蔣雯麗和姥爺在70年代的生活,姥爺每月工資38元,撫養她長大

有一句俗話叫"隔代親",因為隔了一代,所以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們都更加溺愛小一輩人。有人就認為隔代親不好,會寵壞孩子,對小孩子成長不利。

凡事不可一概而論,大名鼎鼎的影后蔣雯麗就是她的姥爺撫養長大的。在蔣雯麗的一生之中,影響最深遠的是她的姥爺。蔣雯麗打小就在姥爺家長大,70年代,姥爺憑藉每月三十八元的工資,撫養蔣雯麗長大成人,維持祖孫二人的生活

蔣雯麗的姥爺

蔣雯麗的姥爺是晚清人,出身生於1886年,留過大辮子。是中國最早的火車司機,也是第一個開著火車進蚌埠的人。曾給李宗仁等很多大人物開過車,因開車開的穩當,李宗仁還打賞過蔣雯麗姥爺三十塊大洋呢。

蔣雯麗和姥爺在70年代的生活,姥爺每月工資38元,撫養她長大

姥爺有四個孩子,三個死於結核病,唯有蔣雯麗的媽媽死裡逃生,活了下來,所以姥爺對蔣雯麗的媽媽十分疼愛,自然而然對蔣雯麗更是疼愛有加。

姥爺唯一的愛好就是種花養魚,兒時的蔣雯麗每天放學後,第一任務就是跑到附近的池塘抓魚蟲,回家後,將抓來的魚蟲餵魚,然後就是給花草澆水。

姥爺養老三大缸的金魚,各種奇花異草,整整齊齊的擺放在老式四合院的地上、臺階上,琳琅滿目,羨煞旁人啊,每每有親朋好友來家串門,無不誇讚,彷彿置身花草世界,撲鼻的花香迎面而來,腳下綠油油的小草最是喜人。

五彩斑斕的鮮花印入眼簾,真真是仙境一般,使人身心放鬆,心情愉悅。蔣雯麗曾形容姥爺家的小院就是"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姥爺為人和善,待人熱情,喜歡廣交朋友。

蔣雯麗和姥爺在70年代的生活,姥爺每月工資38元,撫養她長大

與姥爺交往的人形形色色,各行各業都有,有的是畫家、藝術家;有的是教師、工程師、工人;還有的是京劇演員,話劇演員。"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毫不為過,時長高朋滿座,人來人往。

來往最是頻繁的是一些搞雕塑的藝人和舞文弄墨的文人們,家中到處擺放著他們送給姥爺的文藝作品

。蔣雯麗回憶兒時在姥爺家,家中時常多擺一個一雙碗筷,以招待趕著飯點來家的訪客。

當時家中並不富裕,自己能吃飽就相當不錯,每天都有來家蹭飯的人,蔣雯麗心生反感,姥爺就對蔣雯麗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每個人都有困難的時候,不就添雙碗筷,我們又餓不死。"

姥爺的廣善好施,待人寬容熱情深深種在了蔣雯麗幼小的心中,並影響她的一生。

蔣雯麗姥爺70年代的生活,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理想生活啊!閒來無事,養魚種花,陶冶情操;耳聽六路,眼觀八方;談笑風生,頤養天年。美哉美哉啊!

蔣雯麗和姥爺在70年代的生活,姥爺每月工資38元,撫養她長大

兒時的蔣雯麗與體操

1969年6月20日,蔣雯麗誕生,家中排行老三,大姐叫安弟,二姐叫全弟,都是爺爺起的名,爺爺希望蔣雯麗的媽媽能為家裡添個男丁。蔣雯麗出生後,爺爺起名文麗,文靜美麗的意思,後來大姐二姐改名叫文娟和文媛。

蔣雯麗媽媽沒能生個男孩,自然不受公婆待見,蔣雯麗出生後,媽媽就帶著她在姥爺家生活。小時候的蔣雯麗一頭捲髮,她很是不解,為什麼爸爸媽媽都是長直髮,她的卻是捲髮呢?

後來姥爺提醒她說"你爸爸在新疆作工程師,你媽媽又是在去新疆探望你爸爸時懷上的你,你爸爸媽媽在新疆一定沒少吃羊肉串,羊的毛髮都是卷的,所以你的頭髮也是卷的。"逗得全家人呵呵的笑

蔣雯麗小的時候是練體操的,這都多虧姥爺的支持。姥爺家有個鄰居的親親是體操隊教練,姥爺便託關係介紹蔣雯麗給這個教練當徒弟,剛接觸體操,教練便讓蔣雯麗做個劈叉。

從未鍛鍊過的蔣雯麗又怎能做的出來,教練狠狠的壓在蔣雯麗的細胳膊細腿上,咔嚓一聲就劈下去了,蔣雯麗哭的歇斯底里,眼淚縱橫。姥爺在旁邊看著蔣雯麗,看了一會,便狠狠的離開了。

蔣雯麗和姥爺在70年代的生活,姥爺每月工資38元,撫養她長大

此後蔣雯麗十分刻苦的練習,只為可以成為一名正式的體操運動員,可是教練似乎完全忽視蔣雯麗的努力,從未教授過她,因為教練認為蔣雯麗不適合練體操,她的個子太高了。

教練果然老辣,成年後的蔣雯麗身高有一米七左右。蔣雯麗十分執著,在旁邊看著其他人練習,自己模仿著做。久而久之,蔣雯麗模仿的有模有樣,也從小就展現出了她的表演天賦。

蔣雯麗考北京電影學院

高考結束,蔣雯麗以5分之差,與自己理想的大學擦肩而過,失之交臂。算上體操運動員的兩份,還是夠不上分數線,最終上了安徽水利電力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蚌埠自來水公司。

她的工作就是看水泵房的是水錶,看是輕鬆,實則有著生命危險,淨化水需要氯氣,氯氣易爆炸,一旦爆炸,就什麼都沒有了。在一次匯演中,蔣雯麗的舞蹈表演十分出彩,有人便說,"你舞蹈舞蹈跳的這麼好,怎麼不去報考北京電影學院?"

蔣雯麗認真了,聽聞北京電影學院正在招生考試,就立刻報名了。初試僥倖過關,第二關考特長,蔣雯麗跳了舞蹈《烏蘇裡船歌》,舞蹈基本過關,表現力和想象力十分出彩。

蔣雯麗和姥爺在70年代的生活,姥爺每月工資38元,撫養她長大

第三關要求講一段最難忘的故事,蔣雯麗的腦海中立刻浮現出她最親最愛的姥爺離世的那一幕。淚如泉湧地講述起來,完全忘記了這是在考試。

姥爺離世後,她太壓抑、太難過了,她的情感猶如火山爆發般一瀉千里,句句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第四關考表演,唐山大地震,家人朋友埋沒在廢墟之下,這是你的表現應該是怎樣的?

其他考生都趴在地上,放聲痛哭,只有蔣雯麗找了找了一個角落,蹲在地上,默不出聲,目光呆滯,半晌後,默默地抬起頭來,仰望天空,一直在眼眶中打轉的淚水再也把持不住了,只有眼淚流了下來,並未哭出聲來。

此時無聲勝有聲啊,她的這段表演打動了所有評委的心,後來被作為經典範例來引用。蔣雯麗曾說"冥冥之中是姥爺讓我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

人間自有真情在,70年代,蔣雯麗與姥爺相依為命,陪姥爺度過安詳的晚年。姥爺對蔣雯麗疼愛有加,一月個三十八元的工資撫養蔣雯麗長大,培養她成才,保佑她考上北京電影學院。這段祖孫情直擊靈魂深處,讓蔣雯麗永世難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