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菏泽名人录

大菏泽名人录


庄子

(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菏泽曹县南)人,一说为菏泽东明县北庄寨人,战国时哲学家。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后从事讲学、著述。家贫,曾借粟于监河候,又曾布衣草鞋见魏王,并拒绝了楚威王的厚币礼聘。常与惠施辩论,将死,要弟子弃尸于野,以天地为杀官椁。他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观点,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主宰。其思想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法因素。著有《庄子》。


大菏泽名人录

吴起

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改革家,战国时期卫国左氏(今定陶县力本屯乡左岗)。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庭,幼年丧父,在慈母抚养下长大成人。

他自幼胸怀大志,习文认真,练武刻苦,广交朋友,重守诺言,在家乡小有名气。吴起先到鲁国,拜儒家曾参为师,刻苦攻读儒家经典,研究治国治军之道。后经鲁相国公仪休推荐,被鲁元公拜为大夫。后被穆公任命为将,统帅全军。吴起领兵治军有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与士卒同苦共苦,故军士多效死从命。后吴起佐魏伐秦,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吴起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改革兵制,制定了一整套选将练兵的方法。他主张兵贵精不贵多,军队必须严明纪律,因此他的军队常以少胜多。吴起著有《吴子兵法》,可惜大部失传,现仅存一卷。计有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变化、励士六篇。它同孙子兵法一样,丰富了我国的军事理论,在我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大菏泽名人录

范蠡


字少伯,生于楚国宛(今河南省南阳)地,在定陶经商致富,号陶朱公,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商业家。


于公元前473年转辗来到定陶。当时的定陶,是中原地区最繁荣的经济都会,一度享有“天下之中”的盛誉,致使范蠡留恋不舍,在陶作起了商人。他精通行情时务,又善于用人,因而生意兴隆。《史记》载:“范蠡以陶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遂而不责于人,故善治产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间,三致千金”。当时的商人都很钦佩他,言富者,皆称陶朱公。范蠡经商之余,还和农民一起开荒种田,饲养五牝,相传我国最早的养鱼专著《陶朱公养鱼经》为范蠡所撰,这部名著的问世对战国以后的养鱼业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原书已佚,但《齐要民术》中所叙述的养鱼方法,均引自《陶朱公养鱼经》。


大菏泽名人录


董昭

(156-236)字公仁.济阴定陶(今山东菏泽定陶)人。原仕袁绍,多有功劳,因受谗言而离开,成为张杨的谋士,后随张杨迎接汉献帝,被拜为议郎。董昭建议曹操将汉献帝迁往许昌,从此成为曹操的谋士,深受曹操信赖。后来,在董昭的建议下,曹操加九锡,成为魏公、魏王。曹丕、曹叡执政期间,董昭也多有谋划,官至司徒。


大菏泽名人录


李绩

(594—669年)唐代政治家、军事家,原姓徐,名世绩,字懋功,亦作茂公。因唐高祖李渊赐姓李,故名李世绩。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遂改为单名绩。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一带)人,后被封为英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唐朝甚至在中国的历史上,李绩都可以说是一位极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将入相,位列三公,极尽人间荣华。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李治)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


大菏泽名人录

古今名人录四 庞籍

(988年—1063年),字醇之,单州成武(今山东菏泽成武县)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后,任黄州司理参军,深得知州夏竦的赞许,认为庞籍极具宰相之才,他日必成大器。不久庞籍又先后升任为江州军事判官,开封府司法参军,刑部详复官,群牧判官,大理寺丞,殿中侍御史,累迁至枢密副使、枢密使,宰相等。 庞籍还是韩琦、范仲淹等人的好友,司马光、狄青等人的恩师。


大菏泽名人录


孙膑

生卒年不详,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汉族,孙膑生于阿、鄄之间(今菏泽市鄄城县北一带)。是孙武的后代。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大菏泽名人录

伯乐

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古代春秋战国时期人。现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伯乐集人。 [出 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大菏泽名人录

马新贻

(1821~1870)回族,菏泽城东北西马垓村人。祖辈几代为清朝官吏。27岁中进士,先后任安徽建平知县、合肥知县、安徽按察使、布政使、浙江巡抚、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等职。清同治九年(1870年)7月26日遇刺身亡。皇上亲赐祭文、碑文,特赠太子太保,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袭,谥"端敏"。江宁、安庆、杭州,海塘以及菏泽都为他建有专祠,有地方还规定每年春秋,官为之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