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進或退

疫情對全球經濟帶來的不僅是衰退風險,更將深刻改變全球經濟秩序。過去幾十年不斷升級的全球化浪潮,有可能在這場疫情之後大規模退潮,全球經濟將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

又一次全球大蕭條?

人類會再次迎來一場全球大蕭條嗎?就像上世紀30年代的那種。現在看來,全球大衰退已經越來越接近現實了。

全球化:进或退

最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全球經濟發出了最悲觀的預測,認為疫情將造成自1929年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在4月中旬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中,IMF表示,隨著整個世界陷入大封鎖狀態,隨之而來的經濟活動崩潰的規模和速度是我們一生中未曾經歷過的。IMF預計,假設多數國家的疫情和必要防控行動在第二季度達到峰值並在下半年消退,2020年全球增長率將下降到-3%。這比全球金融危機時的情況糟糕得多,2009年金融危機時全球經濟增速為-0.1%。如果今年疫情持續更長時間,2020年全球GDP可能進一步滑落。

1月中下旬,IMF還預計今年的全球經濟會出現反彈,大概增速為3.3%,還不到3個月,IMF對全球經濟的展望就發生了驚天逆轉,主要原因在於,疫情的發展遠遠超出了想象。

中國在1月份暴發疫情之後,當時國際上普遍預計疫情的影響主要集中在中國,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只是帶來產業鏈上的混亂,對經濟的衝擊只是短期和局部性的,所以IMF當時預計全球經濟會比2019年更加樂觀,對2020年的中國經濟增速也給出了6%的預測。

但是接下來的疫情發展幾乎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疫情很快就擴散到全球,在中國疫情平穩之後,以意大利為代表的歐洲迅速“淪陷”,而更讓人意外的是,美國也沒能抵抗住疫情的侵襲,繼歐洲之後成為疫情暴發最嚴重的國家。截至4月19日,美國的確診人數超過70萬,死亡人數超過4萬。作為全球經濟的領頭羊,一旦美國疫情暴發到如此嚴重的程度,對全球經濟就將帶來超出想象的衝擊。

去年下半年以來,美國經濟就已經出現衰退跡象。今年年初,美國經濟學界的討論重點是美國會不會進入衰退,到了現在,討論的重點已經變成美國經濟會衰退到怎樣的程度,甚至會進入大蕭條。

疫情到底會對經濟帶來多大的影響呢?作為先打了上半場的中國,已經率先給出了一份初步答案。4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今年一季度的數據,GDP大幅下滑了6.8%,而去年同期GDP增速為6.4%。從6.4%的增速轉為下滑6.8%,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力有多大可謂一目瞭然。IMF對中國經濟全年的預測只有1.2%。幸運的是,中國用兩個月時間初步控制住了疫情的擴散,但在全球範圍內,疫情還在升級,很多國家還處於剛剛暴發的階段,即使不考慮後續的反彈,僅僅是控制住第一波疫情,就已經是相當困難的事情。

作為當前全球疫情的重災區,美國經濟會遭受多大的衝擊呢?由於美國疫情升級只是近期的事情,很多關鍵經濟數據還沒來得及公佈,不過,以美國經濟中一個重要的先行指標,還是可以看出當前美國經濟受衝擊的嚴重程度,那就是失業率。

按照美國勞工部公佈的數據,3月底的那一週,領取失業救濟金的人數為300萬人。美國在次貸危機期間,每週領取失業救濟金的人數大概是70萬,這也就意味著,疫情對就業市場帶來的衝擊遠遠超過了次貸危機。而到了4月初的那一週,領取失業金的人數達到了660萬人,一週之內翻番。美國勞工部預計,4月份美國將有超過2000萬人失業,失業率超過15%。這大致是什麼概念呢?過去幾年,美國的失業率大概保持在3.5%左右,15%的失業率意味著美國的失業數據已經爆表。在30年代的大蕭條期間,美國的失業人數大概是1400萬,現在失業人數的規模已經超過了大蕭條時期。而2000萬失業人口只是截止到4月底的預計,如果疫情不能及時得到控制,失業人數可能還會上升。

按照奧肯定律,失業率上升意味著經濟增速下降。以美國的歷史來看,“二戰”之後,美國出現過兩次失業高峰,一次是2009年次貸危機,美國的失業率是10%,當年經濟下滑了2.5%;再上一次失業高潮是1982年的滯脹時代,當年失業率超過了10%,經濟下滑了1.5%。這一次美國的失業率飆升到15%,經濟又會下滑到怎樣的程度?

以美國如此高的失業率來看,當前美國經濟面臨的到底是衰退還是蕭條?經濟學界對衰退有比較清晰的定義,那就是連續兩個季度GDP負增長,以此來看美國經濟衰退基本上沒有懸念,而到底何為蕭條,經濟學上並無明確定義,畢竟,人類真正面對的大蕭條並不多見。經濟學有個冷笑話,如果鄰居失業了就是衰退,自己失業了就是蕭條。以美國當前的失業率來看,失業的顯然已經不僅僅是鄰居了。

最可怕的是,沒人知道這場疫情何時能真正結束。按照業內人士的普遍預計,即使第一波能夠控制下來,隨著將來管控措施放鬆,疫情再度反彈可能是大概率事件。疫情的這種特點,對經濟帶來的影響就是,無論將來是否真的會出現反彈,出於謹慎原則,即使第一波疫情暫時得到控制,經濟活動的復甦程度也會比較有限,如果將來真的出現第二波反彈,經濟活動將不得不面臨再度停擺的痛苦。美聯儲官員就警告,美國經濟可能會面臨長達18個月週而復始的停擺。

從疫情的最新發展來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除中國初步控制住了疫情外,大部分國家都還處於增長期,在歐洲,意大利、西班牙、法國和英國的死亡人數都已破萬;日本雖然在疫情早期控制得不錯,但是進入4月份以來,包括東京在內的多個城市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到4月16日,日本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印度和非洲等醫療條件相對較弱的地區,疫情開始出現惡化的跡象。從經濟增長的角度來看,無論是規模較大的發達經濟體,還是增速較快的新興經濟體,都無法避免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全球經濟自然會大幅減速。

而更糟糕的是,當前世界經濟處於前所未有的全球化之中,無論是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經濟體,都處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賴之中,這就意味著,即使部分國家的疫情率先得到控制,經濟復甦的程度也會比較有限,因為無論是原材料還是製造業中間品的獲取,相當部分都需要其他國家供應,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立完成。即使產品線能夠恢復,還要面臨下游需求不足的困境,尤其是在美國經濟負增長的背景下,全球很多國家的需求都將憑空消失。全球大衰退甚至大蕭條並不遙遠,懸念只在於會持續多長時間。

如果疫情能夠得到及時控制,明年的全球經濟應該會大幅反彈,按照IMF的預計,2021年的世界經濟可能會實現5.8%的增長。但問題在於,明年的經濟反彈主要得益於世界各國的大規模財政和貨幣政策刺激,以及今年的低基數效應。大規模的刺激政策將帶來巨大的負面效應,註定無法長期持續,在刺激手段消退之後,全球經濟又將何去何從,這才是決定全球經濟未來的關鍵。30年代大蕭條時,羅斯福上任之後推行大規模刺激政策,美國經濟在短期之內出現反彈,但是隨著美國逐漸退出刺激政策,美國經濟增速迅速放緩,尤其是1938年更是被稱為大蕭條中的大蕭條,也被稱為“羅斯福衰退”。直到“二戰”爆發,大量的戰時需求才真正拯救了美國經濟。

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