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大戰!價格崩盤背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獵殺


原油大戰!價格崩盤背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獵殺


■文 | 鳳來儀☞風險管理專家,經濟和歷史研究者


2020年這才過去4個月,我們已經反覆見證了歷史。

美國原油期貨史上首次跌至負值,美油5月合約收跌171.7%,報-13.1美元/桶,盤中跌幅一度超300%,最低報-40.32美元/桶 。5月合約將在週二到期,而6月合約收跌15.22%,報21.22美元/桶。布油6月合約收跌5.89%,報29.72美元/桶。

原油大戰!價格崩盤背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獵殺

不過,4月21日開盤後WTI原油5月合約持續反彈,截止到今早08:04,WTI原油期貨5月合約重回正值,報2.5美元/桶,漲幅106.75%。另外,看上面圖標,北京時間下午14:44,6月WTI合約報價21.02美元,上漲了2.89%。

不管怎樣,昨晚還是創造了歷史,過去從來沒有出現過期貨原油跌破零的時刻。而我的想象力也最多跌到零,怎麼也想不通,居然還能最低殺到倒貼40美元一桶的地步。


[原油期貨是怎麼玩的?]


CM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是CME Group旗下一員,其他的比如芝加哥交易所(CBOT)、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紐約金屬交易所(COMEX),都是這個集團的。CME創辦於1898年,我估計創辦者如果聽說今天的事,也是要破口大罵交易所毫無節操的。

有朋友早晨問我,如果他在原油市場有賬戶,是不是可以通過買倒貼給你的原油而發財呢?我說並不會,你只會因此而破產,正好我們來講講原油期貨的故事。

原油期貨簡稱為OilFut,是最重要的石油期貨,世界上重要的原油期貨合約有4個:

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的輕質低硫原油即“西德克薩斯中質油”期貨合約;

迪拜商品交易所的高硫原油期貨合約;

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PE)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

新加坡交易所(SGX)的迪拜酸性原油期貨合約。


我們說的WTI就是第一種西德克薩斯中質油的英文West Texas Intermediate縮寫。

由於美國這個超級原油買家的實力,加上 CME的超強實力,以WTI為基準油的原油期貨交易,就成為全球商品期貨品種中成交量的龍頭,是世界原油市場上的三大基準價格之一。

在這個市場裡,真正有原油需求者會進行套期保值,但更多的是原油投機者,他們的交易內容就是合約本身。

原油大戰!價格崩盤背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獵殺


打個比方,我經營一家煉油廠需要原油,於是我在市場上找三個月後的期貨原油(比如50元一桶),買了該合約,這時候我就是多方。

一個月後,原油價格漲了,這時兩個月後的期貨原油也漲了。隔壁老王要跟我買走這紙合約,於是我用60元一桶的價格賣給了他,一桶淨賺10元。當然我肯賣,也是因為我看兩個月後原油還要跌,這時候我就是空方。

兩個月後,原油果然跌到40元,我再買回來煉油就好了。老王虧了錢,而我來回賺了兩次,還降低了煉油成本。

那如果我判斷錯了,原油真的漲了呢?那我就只好花更高的價去買了,這時候投機商老王就賺了。

就這麼簡單,原油漲跌本來也是常事,在這個市場裡賺賺賠賠也不奇怪,但這次太奇葩了,跌到0就算了,居然還跌到負,這到底又是咋回事呢?


[一般投資者能抄底套利嗎?]


首先是CME喪失節操,發了一個莫名其妙的聲明:WTI原油可以跌至負價格。

這就了不得了,多方一看這個架勢,即使價格到0還可以繼續追殺,那麼就追殺到底了。一路把5月期貨合約打到負值,倒貼。

那麼第二個問題來了,為什麼這些持有5月合約的人,即使倒貼也要賣出合約呢?因為他們只是投機商,不是生產儲存商。

還是那個故事,我是煉油廠主,隔壁老王是投機商。老王手裡捏著合約遲早是要賣的,如果我就是不買,他就要交割現貨,那麼交割完現貨,他去哪存放呢?

CME的WTI合約最小一手是1000桶,大約等於136噸原油,隔壁老王就算有個大別墅,也沒法放這136噸原油,而且萬一老王買了100手呢?那就是13600噸原油,想想這個畫面,太美。

原油大戰!價格崩盤背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獵殺


那你又要問了,為啥老王不租倉庫呢?嘿嘿,問題就在這裡,目前全球由於疫情影響,需求大跌,各家的倉庫、管道里都裝滿了被開採出來的原油,就連海上的超級大油輪,都滿載著原油停著當倉庫呢!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最新月度報告,2020年的世界石油總需求將降至199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其中,今年4月份,全球日均石油需求將同比下降2900萬桶。

截至4月10日,當週美國原油庫存激增1920萬桶,增幅創下紀錄。目前位於俄克拉荷馬州庫欣的儲油罐儲存量目前達到69%,高於四周前的49%,若以當前的速度累庫,美國庫存將在四周後填滿。

再看海上,現在全世界海上飄著的能裝200萬桶的級大油輪,就有60艘滿載,其他大大小小的油輪囤積起來的原油數量可能高達1.6億桶。

上一次海上浮式儲油的數量達到這麼高的水平,還要追溯到2009年,但當時也不過1億桶多一點。圖上密密麻麻的海上小點,就是裝滿原油的大油輪:

原油大戰!價格崩盤背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獵殺

而其他的煉油廠、管道商和倉儲公司,手頭的倉儲空間也越來越小。而且對於實際需求者來說,為什麼這時候要租給你罐子裝原油呢?逼空逼到負值,然後買入裝進自己的罐子,不香嗎?

這就是為什麼一般投機者根本無法利用這次機會套利的原因,除非你手上有現成的儲存空間,否則你真是想多了。


[最後苦的是誰?]


一邊是疫情逼的經濟停滯,一邊是沙特、俄羅斯都不肯退讓半步(當然他們也確實沒有退讓的空間),加上美國頁岩油產量在那擺著,大家也只好一邊生產,一邊希望對手早點死了。

對於美國來說,石油生產雖然重要但還不是命脈。而對於沙特、俄羅斯,這些除了賣油沒有其他收入來源的國家看到這種景象,不知道除了想哭死在廁所還有啥想法。

看下原油產量,參考下:

原油大戰!價格崩盤背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獵殺

最後,吐槽一下金融業。

以前曾經寫過一篇金融的本質,就是利用空間和時間的轉換,讓各方都取得滿意的結果:生產商能夠套期保值、投機商能夠發現價格、整個市場能達到均衡的狀態。

金融是個好東西,但人心是個太壞太壞的東西,人類掌握金融工具,就好像小孩手裡拿了個原子彈,你不知道他啥時候就點爆炸死自己以及周圍的人。

本來金融市場,大家權責自負倒也公平合理,你投機過度到一定時刻,虧破產倒閉走人就好了,你可以不敬畏上天,但總要敬畏天台。

原油大戰!價格崩盤背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獵殺


現在倒好,以美聯儲為首的全世界央行都或明或暗地玩了一手:缺錢就放水。

這真是把市場倫理破壞殆盡,相當於交易中的某一方,甚至雙方都變成了有無限子彈的投機分子。虧多少也不怕,反正央行無限購買債務,現在是買國債,以後會不會直接買商業債務,甚至下場買股票?

那還怕什麼,盡情投機吧。賺錢是自己的,虧錢大家一起背。

本來央行的作用是統一貨幣,調節經濟,但在金融的綁架下,央行名為央媽,都快成金融業的狗腿子了,缺錢虧本就發鈔救助,苦的是誰呢?正是那些苦哈哈幹實業的朋友們啊。

我們也只能看著,這情形到底要走向何方了。但我敢肯定的是,這一次危機即使原來沒多少危害,但在金融工具的放大和拖延下,一定會曠日持久,大家坐穩點繫好安全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