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塊一瓶,你喝的可能是假酒!汾酒陷“假酒”風波,股價連跌兩日

《財經》新媒體 財小明/文

喝酒不僅會醉,可能還會被騙。

日前,媒體報道,知名的汾酒存在股份酒和開發酒兩種酒。開發酒一瓶進價30元左右,終端賣到600多元。很多所謂開發酒打著汾酒或杏花村的名字,但根本就查不到開發商和生產商的任何信息,更嚴重的是,不少廠商以三無的散酒灌裝冒充汾酒。

對此,汾酒集團回應稱,已注意到相關報道,針對報道中的內容進行核查。

受假酒風波影響,山西汾酒股價連續兩日下跌。

“市場有眼睛,法律有牙齒。”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對《財經》新媒體表示,這個事件肯定對汾酒品牌有負面作用。作為老牌酒企,汾酒跟開發酒和假酒說再見,事不宜遲。只有這樣才能重獲消費者的信任。

600多一瓶,你喝的可能是假汾酒

據《新京報》4月22日報道,按照經銷商及汾酒集團內部人士說法,股份酒是指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汾酒廠)生產的汾酒,而集團酒是由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其他子公司生產的酒水,它們由各個開發商自行設計包裝品名銷售,所以也稱為“開發酒”。

汾酒集團旗下的開發酒種類繁多,連汾酒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種。然而,有一些開發商並沒有用從汾酒集團買來的酒,而是用自己生產的三無散酒冒充汾酒開發酒,以假亂真,連自己都辨不清楚。

在杏花村鎮街道上的數百家銷售白酒的店鋪裡,幾乎每一家都批發或者零售汾酒集團的白酒,每瓶價格從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


600塊一瓶,你喝的可能是假酒!汾酒陷“假酒”風波,股價連跌兩日


部分汾酒開發酒的進價和售價的差別之大,令人咂舌。一箱開發酒(6瓶)進價180元,賣價達到600多元一瓶,差價達到20倍。

這意味著,消費者花高價買得汾酒根本不是汾酒集團生產的,而是其他廠家貼牌生產的,更有可能是“三無”的假汾酒。

對於媒體的報道,4月22日,汾酒集團發佈聲明稱,集團公司高層已經召開緊急會議,依據集團公司去年十月份開始的產品瘦身工作總體安排,正針對報道中的內容進行核查。對杏花村鎮周邊商鋪存在的假冒侵權產品問題,汾酒集團已請求汾陽市公安局、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進行查處。集團公司將大力進行整治、整改,保障廣大消費者的權益。


600塊一瓶,你喝的可能是假酒!汾酒陷“假酒”風波,股價連跌兩日


“企業既要講經濟效益,也得講社會責任。”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對《財經》新媒體表示,這反映出汾酒集團經營模式和經營管理上的嚴重問題。現在很多企業“錢字當頭”,為了資本市場表現好點,刻意把企業利潤表做得越來越好,導致“蘿蔔急了不洗泥”,所以才有開發酒甚至是假酒的問題。

侵害消費者知情權,買到假酒可索賠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財經》新媒體分析,“開發酒、定製酒、授權酒、貼牌酒都是中國白酒行業很普遍的一大亂象。以前酒企都是國有企業,通過這些模式增加業績和利潤,所以亂象叢生。”

據《新京報》報道,汾酒旗下品牌最多的時候達1000個左右,與開發商合作的品牌很多,後來經過整頓減少到300多個。有公開報道稱,2008年以後,汾酒自有品牌有120多個,合作開發的品牌有160多個。

對於那些寫著汾酒集團或者杏花村出品的汾酒開發酒,在沒有標註生產商和開發商的情況下,消費者很難辨認到底是真是假。

對此,劉俊海認為,企業有披露的義務,還要杜絕虛假廣告和誤導宣傳。作為上市公司,更要做到信息披露和產品說明書的公開透明、及時有效、真實準確。

他同時提出,消費者如果買到三無假汾酒,可以根據食品安全法,對商家要求懲罰性賠償,商品價格一加十倍的賠償,最低1000元。

據經濟觀察網24日報道,汾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和公安部門要求菸酒店等渠道下架汾酒集團開發酒。

品牌形象受挫,股價連跌

白酒行業人士表示,1998年山西朔州假酒案後,汾酒的銷售受到影響,省外市場快速流失。開發商模式曾讓汾酒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受益於合作開發模式,汾酒在2004年之後迅速崛起,利用集團開發模式,汾酒在白酒市場再次站穩腳跟。

汾酒的開發酒和假酒亂象,並不是新問題。

2013年,《每日經濟新聞》就曾報道過汾酒品牌亂象:同一款產品在不同地區、不同店面的銷售價格相差百餘元;多家實力強大的“開發商”得到授權,不同的瓶子、不同的包裝,都有可能是同一個開發商開發買斷的產品,難辨真假。

到現在,問題再次暴露出來。“在開發酒、貼牌酒的管理出現紕漏之後,低質高價成為這類酒的一大特徵。這對白酒品牌的透支是非常嚴重的。”朱丹蓬表示,這也嚴重損害了白酒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美譽度。

受開發酒和假酒風波影響,山西汾酒股價連續兩天下跌。


600塊一瓶,你喝的可能是假酒!汾酒陷“假酒”風波,股價連跌兩日


“市場有眼睛,法律有牙齒。不誠信肯定要付出代價。千萬不要把消費市場跟資本市場割裂。後院起火,消費市場出了大問題,前院資本市場肯定會出事。”劉俊海表示,這對汾酒的品牌形象肯定有副作用。要恢復投資者的信心,必須先恢復消費者的信心。

據經濟觀察網報道,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正在謀求集體上市,實現集團公司層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劉俊海看來,整體上市是好事。不過汾酒集團必須正視問題,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為股東創造價值,為消費者提供物美價優的商品。“汾酒以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勇氣和決心,跟開發酒假酒說再見,事不宜遲。只有這樣才能重獲消費者的信任。”

朱丹蓬也認為,汾酒集團要整體上市,必須大力度整治內部開發酒等亂象。否則會直接影響品牌形象和忠誠度,甚至是影響在資本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