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四帝一监国,为何只能延续17年?

当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的消息传来后,南京在稍显混乱后,开始重新组建另一个中枢,快速运转起来。明朝最初定都南京,朱棣迁都北京后,仍在南京留下一套完整的中枢班子,用来帮助帝国维持运转此时的南明,仍保有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

宋朝就是依靠南方半壁江山,延续了上百年,甚至几次差点北伐成功。可相比较于南宋,南明灭亡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南明从崇祯自缢,弘光皇帝登基,再到永历皇帝在云南被吴三桂杀害,先后经历了4位皇帝,一位监国,但也只是支撑了17年。

南明四帝一监国,为何只能延续17年?

这自然跟外部环境有关。宋朝的时候,有许多外患可以互相牵制,明朝只有清朝一个外患。南宋的时候,需要面对西夏、金、辽、大理、吐蕃、蒙古对峙。虽然要同时面对那么多外患,确实吃不消。但同样的,如果利用好这些国家之间的矛盾,互相牵制他们,这样就可以为自己争得一分喘息的机会。

后来南宋灭亡,就是因为需要直面蒙古这个强敌。而南明从一开始,就需要面对清军的进攻。

自吴三桂投降后,李自成的大顺军被接连击败,而张献忠又在四川被清军击败,残余的大西军只能逃亡到云南贵州一带立足。所以,在当时的北方就没有人能牵制住清军。清军很快度过黄河流域,直接与南明发生冲突。

南明四帝一监国,为何只能延续17年?

而当时的南明内部,实在是糟糕透了。各方势力为了自己的利益,在争夺皇位这件事上,互相斗争得非常厉害。即便是那些号称君子的东林党人,也同样卷起袖子,参与其中。明朝自中后期开始,就爆发了非常的党争。

正是因为这些党争,使得明朝产生了大量的内耗,实力受损严重。这些参与党争的人中,有的是为了得到拥护新皇帝登基的功劳,有的为了夺权。也有的担心某位新皇帝上位后,对自己不利。

南明四帝一监国,为何只能延续17年?

所以,争得一塌糊涂。而在这个时候,那些手握军权的将军得以上位。在明朝的时候,武将位置低于文官。这样可以防止出现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出现。南宋的时候,即使同样衰弱,但仍然可以号令武将。

但在南明时期,那些武将十分的跋扈。被推上皇位的弘光皇帝,表现也十分的平庸。弘光政权仅仅维持一年,便已败亡,南京沦陷。

南明四帝一监国,为何只能延续17年?

在南京沦陷后,明朝内部宗室的斗争更加厉害。他们都自称监国。但这些监国都没有存在太久的时间。当时的抵抗,除了史可法,其余的来自民间的反抗。

弘光之后的隆武,虽然是一个比较有想法,也有能力的皇帝,但受限于内部党争的影响。基本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隆武之后,南明甚至爆发了一场监国与皇帝之间的战争。这无疑是自损实力,让敌人开心。

南明四帝一监国,为何只能延续17年?

所以,南明后面两个政权,都没有维持很长时间。等到永历皇帝到云贵地区的时候,其实已经势力衰弱。

逃到云贵地区的大西军残部,虽然有一部分人愿意拥护明朝,但有相当一部分人想要拥护大西军的首领孙可望当皇帝。就连当时南明的锦衣卫首领,也都暗自拥护孙可望称帝。

到了南明君臣流落到缅甸的时候,已经是势力微弱,根本难以挽回大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