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 —— 地盘不小,为何不被正史承认?

明朝到底存续多少年?一直有一些争议,主要争议点在它的尾巴——南明,到底能不能算到明朝的国祚中去。实际上,一个王朝劈成两半很正常,毕竟国家控制力到后期都会下降,难免被压缩。像西周东周都算周,西汉东汉都算汉,西晋东晋都算晋,北宋南宋都算宋,等等,为什么到了我南明就不算了呢?二十四史中的《明史》还真没把南明当作个朝代来看待,当然与《明史》是清修有关,但客观来看,南明纳入正史也是很难立柱脚的。

南明 —— 地盘不小,为何不被正史承认?

明朝疆域

一个朝代要让正史承认,一般须满足四个条件:一是传承有序,即所谓正统。二是足够强大。三是比较稳定。四是存续时间较长。四个之中至少达到三个,否则只能归入地方割据政权,就像把冥王星从九大行星中剔除降为“矮行星”一样。

反观南明政权,第一个条件,正统性没什么问题。最先拥立的弘光帝朱由崧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孙子,崇祯皇帝的堂兄弟,包括后面几个皇帝,在帝王家族谱系上都没问题,即便有传说的所谓崇祯太子存世,也不影响其继承的合法性。

再看第二个条件,是否足够强大?这个还真是要打问号了,有的研究者认为南明实力也不错,两次掀起反清高潮,取得一系列胜利,一度占据两广和湖南、江西等南方七省以及北方山西、陕西、甘肃三省一部分,控制范围不算小。

南明 —— 地盘不小,为何不被正史承认?

南明版图

但仔细分析,这些地盘够大,但是并没有被朝廷牢牢控制,一方面与清朝反复拉锯,往往不到一年半载又丢了;另一方面很多地盘都是被地方武装实际占据,中央政权并不能实施有效统治,也就是说,对外和对内都不能强大到自己能作主的地步,入不了正史的法眼。

像隆武帝朱聿键算是比较有志向和能力的,即位不到半月就下诏亲征,一边联络抗清义军,一边安抚难民,影响很大,但是真正要动手的时候才发现,军政大权其实掌握在地方实力派郑芝龙手里,自己空有抱负,郑芝龙一临阵倒戈,就成了孤家寡人,很快被清军擒杀。

南明 —— 地盘不小,为何不被正史承认?

割据一方,各自为政。

第三个条件稳定性则是分量更重的原因,也是南明小朝廷最大的短板。稳定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有相对完整的政治架构。南明时期一直处于战时状态,其体制更像是个“军政府”,以军职人员为主,民治体系并不健全。另一方面要内部团结稳定,这点南明政权更是缺乏。

其实南明成立之初,形势还是比较好的,刚开始大家还能同仇敌忾,有一套完整的行政班底,还有数量庞大的军队,其中光是镇守武昌的左良玉一部,就拥兵八十万。“江北四镇”中,每镇都有数十万的兵力。此外,在福建、湖广等地的明军数量也相当可观。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形势一片大好的新政权,结果却不堪一击。仅仅过了一年时间,清军就轻松攻下了南京。导致这样的结局,关键就是最高核心不稳,每个新君都难以调和内部各方利益,下面各派又错综复杂,互不相让。所以尽管大敌当前、内忧外患,已经没多少本钱了,可当权者仍内斗不休,从弘光到永历,从建立到灭亡,党争的恶习一点都没有改,早先阉党与东林斗,后来对归附的起义军又贬低和不信任,政治黑暗腐败,内讧不息,一点没有精诚团结一致对外的气象。

南明 —— 地盘不小,为何不被正史承认?

内斗不止,毫无生气。

因而短短十几年时间,南明就翻煎饼一样连换四朝,鲁王朱以海监国期间,控制了浙东绍兴、宁波、温州、台州等地,其政权不想着怎么对付正恶狼般扑来的满清,反而腐败不堪,热衷于与隆武帝争夺皇统,势同水火。

南明 —— 地盘不小,为何不被正史承认?

党争不休。

这种恶劣的表现,可以说不仅辜负了明朝列祖列宗的期望,也辜负了众多大明遗民的期望。所以从那时起到现在很多人,包括一些严肃的历史学家,都把南明视为清初地方割据的小政权。

南明 —— 地盘不小,为何不被正史承认?

偏安一隅,大势已去。

第四个条件也很难成立。南明从1644年起至1662年终,只存在了短短的18年,对一个朝代来说还算是幼年期,没长成就夭折了,没什么大的历史功绩,能与其他大的朝代相提并论吗?因此,在多数人的眼中,南明只是大明王朝的苟延残喘而已,还远远不能算是独立的王朝,更难以说服史学家们把它列入正史。


南明 —— 地盘不小,为何不被正史承认?

二十四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