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處世名言,讓你看透世間浮華。

《菜根譚》是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

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 其文字簡煉明雋,兼採雅俗。

似語錄,而有語錄所沒有的趣味;似隨筆,而有隨筆所不易及的整飭;似訓誡,而有訓誡所缺乏的親切醒豁;且有雨餘山色,夜靜鐘聲,點染其間,其所言清霏有味,風月無邊。

心不可一日無喜神。

人們心中每天都應當保持欣喜樂觀的心情。

人恩於我不可忘。

別人對於我有恩德,不可以輕易的忘記。一個有修養的人,能夠恕人克己。

樂不必尋,去其苦之者面樂自存。

生活中的樂趣不必去主動追求,只要能夠將心中的煩惱排除,幸福快樂的生活便會來到。

功名之士承以謙德,方不開嫉妒之門。

有功名事業取得成就的人,一定要有謙恭的美德,這樣才能夠關閉嫉妒別人的大門。

趨炎附勢之禍,甚慘亦甚速;棲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長。

孔子說:小人常慼慼。為什麼?因為小人趨炎附勢、喪失自我,等待他們的必然是悲慘的結局。孔子又說:君子坦蕩蕩。為什麼?因為君子恬淡安逸、潔身自好,所以他們的生活安逸而富有韻味。

隱逸林中無榮辱,道義路上無炎涼。

生活在隱逸的山林中,沒有榮譽和恥辱;在通向道義的大路上,沒有世態炎涼。

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不必絕人以逃世;了心之功即在盡心內,不必絕欲以灰心。

擺脫世俗的糾紛和束縛,就在世俗生活之中,沒必要斷絕與人們的交往,以躲避世俗生活;了悟自己的心性,就在於一心修身養性,沒必要斷絕一切慾望,心如死灰。

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

不責難人家所犯的小錯誤,不揭發人家的隱私,不對人家從前的錯處念念不忘 —— 這三者可以幫助培養自己的品德,也可以避免禍害。

休與小人仇讎,小人自有對頭;休向君子諂媚,君子原無私惠。

不要去和小人結仇,小人自然會有死對頭;不要向君子獻媚,君子本來就不會私自給人好處。

素琴無弦而常調,短笛無腔而自適。

質樸的古琴常常隨意撥弄,短笛吹不成腔調卻可以使自己適意。

世人為榮利纏縛,動曰:“塵世苦海。”

世上的人往往受到榮華利祿的束縛,所以動不動就說,紅塵世間就像無邊苦海。

去得此中之冰炭,則滿腔皆和氣,自隨地有春風矣。

如果能去除心中水火不相容的雜念,那麼心中都是清淨,到處都有春風吹拂。

蓋世路茫茫,一念求全則萬緒紛起,隨遇而安則無入不得矣。

因為人生的路茫茫無盡處,只要有一個求全的念頭,就會有無數個念頭生起。能夠隨遇而安,在哪裡都能悠然自得。

言語減,便寡愆尤;思慮減,則精神不耗;聰明減,則混沌可完。

言語減了就能避免過失恐憂,就不會虛耗精神;減少自作聰明就可以保持本性。

若徒留連光景,玩弄物華,亦吾儒之口耳,釋氏之頑空而已,有何佳趣?

如果只是貪圖眼前的快樂,玩賞它們奢華的外表,也就成了儒家說的口耳學問和佛家說的冥頑不靈,有什麼樂趣可言呢?

非分之福,無故之獲,非造物之釣餌,即人世之機阱。此處著眼不高,鮮不墮彼術中矣。

不是份內應該享的福氣,無緣無故的意外收穫,這兩者如果不是造物者故意給人佈下的誘餌,便是他人處心積慮設下的陷阱。在這種時候如果不把眼光放遠一些,很少有不墜入對方圈套的。

山餚不受世間灌溉,野禽不受世間豢養,其味皆香而且冽,吾人能不為世法所點染,其臭味不迥然別乎?

山間的植物不受人們的灌溉,野外的鳥獸不受人們的飼養,但他們的味道都香醇無比,我們如果能不被世間的功名利祿所沾染,那麼氣質不就和別人有很大不同嗎?

花看半開,酒飲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爛漫酕醄,便成惡境矣。履盈滿者,宜思之。

看花要看它半開的時候,喝酒要喝到微醉的程度,這裡有很美妙的趣味。如果要到花開燦爛、酒醉如泥的程度,便要進入極糟糕的地步了。境遇順利,志得意滿的人,應該想想這個道理。

菜根譚處世名言,讓你看透世間浮華。


菜根譚處世名言,讓你看透世間浮華。


菜根譚處世名言,讓你看透世間浮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