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集團助力武漢氫能產業發展 凱龍股份直接受益

12月8日晚間,凱龍股份(股票代碼:002783)發佈《關於氫能源產業基金投資標的簽署合作協議的公告》,凱龍股份參與投資設立的氫能源產業基金——深圳市君豐華盛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君豐華盛”)投資的武漢地質資源環境工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資環院”),與國家能源集團氫能科技有限公司、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簽署了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三方將以氫能產業鏈為主線,以資本為紐帶,在打造氫能產業生態鏈、培育氫能產業龍頭企業、聯合發起氫能專項投資基金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攜手打造有競爭力的氫能源供應鏈與氫能應用生態鏈,實現氫能源產業上中下游協同創新發展。
據瞭解,國家能源集團氫能科技公司,是國家能源集團孵化氫能產業生態的核心平臺公司,負責國家能源集團公司氫能業務的開發與推進、氫能基礎設施投資與運營、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相關技術研發。
武漢資環院作為凱龍股份參與投資設立的氫能源產業基金參投公司,自2015 年開始面向全球整合氫能源產業戰略性創新資源,實現在制氫、加氫、氫能動力系統、氫能汽車、氫能檢測等全產業鏈氫能產業的戰略投資佈局,形成具備創新化、規模化全產業鏈氫能生態。
業內人士指出,此次三方戰略合作簽署,系國家級氫能產業平臺首次參與氫能源產業投資,預計投資規模超百億,對武漢資環院氫能源版圖發展意義深遠。一方面武漢資環院具備制氫、加氫、氫能動力系統、氫能汽車、氫能檢測等全產業鏈領先技術能力,通過戰略合作可實現全面佈局氫能源產業鏈,將武漢資環院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氫能製造業創新設計和系統集成能力企業,大力推動氫能源產業在武漢的發展;另一方面,武漢資環院持有中國首款氫能源乘用汽車企業格羅夫科技公司100%的股權,以氫能汽車為切入點,可實現在氫能源乘用車賽道實現汽車產業“彎道超車”,搶佔氫能產業制高點。

同時,國家能源集團氫能科技公司作為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的運營單位,在整合各方資源,吸納社會資本,加強協同創新,建立融投資機制以吸引風險投資和發起基金,推廣中國的氫能產業佈局等方面優勢明顯。目前國家能源集團在氫能源產業有著領先技術能力,具備能供應4000萬輛燃料電池乘用車的制氫能力世界排名首位;在儲氫層面,已成功示範30萬噸二氧化碳封存(CCS)技術,三方合作將實現1+1+1>3的效果。
區域產業優勢明顯 武漢打造氫能源產業生態高地
繼今年9月發佈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加強加氫設施建設”以來,我國的氫能源汽車及相關產業發展熱情空前高漲。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國內至少20多個省市出臺了扶持氫燃料電池產業的相關政策,未來10年內氫燃料電池汽車規劃推廣數量已超過10萬輛,加氫站建設規劃已超過500座。
12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就《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中指出,將重點提高氫燃料制儲運經濟性,推進加氫基礎設施建設,氫燃料電池汽車也將是未來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
在國家政策空前大力支持下,武漢作為全國汽車產業最重要的集聚地之一,在氫能產業上具有“研究早”、“科研實力強”、“產業基礎優”,“政府政策好”等多方面優勢。

據武漢首份氫能產業發展規劃方案,3年時間內,武漢在研發層面,實現制儲氫、膜電極、電堆、系統集成與控制等核心技術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聚集超過100家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相關企業,燃料電池汽車全產業鏈年產值超過100億元;在基礎設施與示範推廣層面,建設5-20座加氫站,在輪船、無人機、分佈式發電等方面形成小規模氫能燃料電池示範應用,燃料電池公交車、通勤車、物流車等示範運行規模達到2000-3000輛。到2025年,武漢氫能燃料電池全產業鏈年產值要力爭突破1000億元,產生3-5家氫能國際領軍企業,成為世界級新型氫能城市。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氫能技術開發利用上升為國家能源戰略,氫能源的發展被寄予厚望。武漢本土氫能源企業承擔了“國際領先氫能企業”重擔。此次武漢資環院與國家能源集團氫能科技有限公司、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從氫能產業生態鏈、培育氫能產業龍頭企業、聯合發起氫能專項投資基金等方面進行廣度與深度合作,投資規模有望突破百億,是武漢氫能源實現超車發展一大機遇。
凱龍股份構建氫能汽車全產業鏈發展佈局
作為武漢資環院參股股東,凱龍股份或成本次戰略合作最大受益方。

事實上,隨著不斷對外投資與併購,凱龍股份已構建從制氫儲氫、加氫站建設、燃料電池及動力系統、氫能整車及核心零部件、租賃運營到氫能檢測公共服務的氫能汽車全產業鏈發展佈局。
在制氫儲氫層面,武漢資環院參投企業中極氫能源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極氫能”)實現了加氫站設備的集成化、智能化,設計產能日加氫能力300公斤,可滿足約50臺公交車的加氫需求。目前中極氫能在雲夢、潛江兩地新建工業副產氫高純氫工廠,合計產能8800萬方/年,可滿足約4500臺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的加氫需求,是未來3-5年湖北省內氫燃料電池汽車運行的主要氣源。
在燃料電池及動力系統層面,武漢資環院參投企業武漢泰歌氫能汽車有限公司擁有燃料電池發動機關鍵零部件測試評價技術、燃料電池發動機匹配與控制技術、燃料電池發動機集成封裝技術、相關控制器硬件設計和控制算法軟件開發、DC/DC變換器軟硬件技術、動力系統能量調度管理仿真與控制技術等六大核心技術。
去年9月,武漢泰歌主導研發的首批氫能公交在東湖高新區359路試運行;同時中極氫能建設的武漢首座加氫站正式啟用。
今年8月,泰歌氫能動力系統生產線正式投產,這意味著凱龍股份氫能全產業鏈佈局再添重量級砝碼。據瞭解,該產線生產多個型號燃料電池發動機,廠房設有總裝區、清洗區、檢驗區、測試區等生產功能區域和培訓室、班組園地、會議室等活動區域。目前投產的是一期,年產能1000臺。

在氫能源整車層面,作為中國首個氫能源乘用車格羅夫汽車備受關注。首款新車為氫燃料電池車,可實現只需數分鐘的加氫時間即可提供超過1000km的續航。在今年4月上海車展上,格羅夫宣佈旗下兩款氫燃料電池SUV車型啟動預售,分別為歐思典和歐思典運動版,預售價為75-100萬元起,目前格羅夫兩款車型正在進行量產開發。
日前凱龍股份董秘表示,格羅夫公司10月份與荊州市高新區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總投資15個億,計劃組建生產線,建成2021年產量為2萬輛。
此前,國金證券研報表示,加氫站和氫氣作為燃料電池產業的關鍵基礎設施,具備長期投資價值,國金證券認為加氫站及關鍵設備、加氫站運營、氫氣都將成為巨大的市場,短期設備機會更大,長期看氫氣市場規模驚人。燃料電池的行情並非簡單的炒一波概念,而是一個萬億產業真正起步的序曲,會有越來越多有佈局、有業績、有空間的新的上市公司湧現。
縱觀凱龍股份氫能源發展戰略版圖,清晰可見這樣一個發展格局,構建從制氫儲氫、加氫站建設、燃料電池及動力系統、氫能整車及全產業鏈發展佈局,蘊藏巨大發展潛能,隨著本次戰略合作逐漸迸發,凱龍股份將逐步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