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听家长说孩子进大学就好了,是什么心态?

qzuser


朋友一个大学的辅导员,从事着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这个工作从理论上追求着做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但在实际日常业务工作中更多的是琐事,一件一件的琐事诠释着这个工作。

“孩子,咬咬牙再坚持一下,考上大学就好了”。这是中国小学、初中、高中经常听到的最励志的关于大学的广告语,老师的殷殷期待、父母的苦口婆心,给那些奋战在高考路上的孩子们以无形的激励、方向的引领。

我记得我上高中也是这样,老师把大学生活描绘的人间天堂一般,当我们都在刷题的时候,老师说了一句:“大学的时候下午都不用上课。”全班顿时沸腾,都擦拳磨掌暗下决心在努力。

谎言的代价

然而理想很骨感,现实很残酷。现实与想象的根本不一样,最起码一半对一半。在985和211或者双一流这样的高校中,虽然分数不能说明一切,但还是能说明点什么,学生综合素质整体相对较高点,学生经历过大一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茫然之后,在大二开始逐步发力,考研的考研,考证的考证,出国的出国,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出规划与实践。而在二流三流和没流的学校中,尤其一些对高考分数要求很低的学校,颓废茫然的居多,混日子的居多,骗父母钱的居多,很多学生纸醉金迷真是活在天堂之中,到头来什么都没学到。

大学期间其实根本不轻松,如果真的想学好的话。现在社会竞争激烈,没有核心竞争力很难在社会中立足。以前有人问我,大学到底能学到什么?我对学生的回答是理念二字。这种理念更多的是一种感觉,只有经历才有所体会。

大学环境相比高中是比较宽松,有大量的时间可以自由安排,这锻炼了你的独立性。但这也是辩证的,有的自我约束强的学生内部驱动力很强,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然而普通高校居多的学生都是在混毕业,平时旷课较多,晚上打游戏,周末见网友,要生活费才与家长联系。现在大学生都是90后,00后也快上大学了。他们的家长在那个特殊年代没上过大学的居多,家长对学生在校的具体情况了解也较少,心理防线没有像在高中那样,学生说什么家长基本信什么。殊不知报喜不报忧的居多。

现在大学都基本普及了,毛入学率都很高,只要有分一个普通专科学校还是能够上的,基本做到了宽进宽出。大学阶段对人生还是很重要的,家长们,如果您的孩子在上大学,不要感觉好像没事了,给他自由了,错错错只会导致误误误,还是应该给与相应的关注。教育还是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的合力,您认为呢?

很多人都听过一样的话,在我们拼死拼活努力挤进大学窄门时,深夜苦读耳边总会响起亲友长辈的鼓励,尤其是一句:现在苦一点没关系,以后你上了大学就轻松了!

好像进了大学就像是上了天堂,你就可以像电视电影里那样做个快活的大学生,整天就想着跟异性交往,手捧着书本就能感觉自己高人一等,可以整天风花雪月。

可实则不然,我们有许多留学生朋友,努力的面试,为了搏得好成绩争取义工名额,拼了命的丰富自己的资历,想在大学面试时能交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证明是有资格进入这所大学,可真进了大学呢?一切是否就达到了极乐终点?

结果完全不是那样,不管你是早到国外几年,或是上了大学才到国外,在国内的思路和一路在国外求学的老外相比是完全不同的,很多留学生初到国外光是忙着应付生活琐事,加上赶上课业,很快的时间就过了,可能头一年都还在适应,可是同学们却已经早早着手未来如何踏入社会的初步作业。



鹿头社长


毕业22了大人了,就能上班了,能读继续读,也操心操到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