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漏了一個重要文件:特殊性質的深圳“擴容”!

前段時間,我們寫了兩篇關於深圳擴容猜想的文章:



遠超預期,累計閱讀超23萬次,網友的討論非常熱烈,可見大家對此事關注之高。


大家漏了一個重要文件:特殊性質的深圳“擴容”!


現階段,臨深的房子,無疑是購房者最關注的地方,進軍的速度和規模,比起之前更快更迅猛。據瞭解,上週臨深片區,僅位於惠州南站旁的星河丹堤,就銷售了56套。
置業者之所以對臨深片區如此感興趣,可能逃不過三層原因:


一是大灣區概念,東莞、惠州同為大灣區九城之子,同一個圈層,發展自然不會差。


二是臨深優勢,若對標北京,莞惠可看成真正的深圳一環,承接了不少的產業轉移和居住外溢。


三是深圳擴容預期,不用說,擴大後深圳會大力發展轄區經濟,比如深汕合作區,有了深圳的“加持”,進入了大開發大建設的提速階段,去年以23.1%的GDP增速位列第一。


不過也有人表示擔心,通過併入東莞、惠州的“硬擴容”,來擴大深圳發展空間,真的可行嗎?如果不擴容怎麼辦,城市拓展結束了嗎?


遠遠沒有。如果參考東京、紐約會發現,當超大、特大城市經濟社發展到一定階段,即便沒有擴容,但是通過都市圈的方式,同樣獲得了很大的發展空間,也發展成了最好片區


現在,深圳也在都市圈建設這條路上走著,而且今年市委政府下發了一個很重要的文件,將會是深圳擴大發展空間的關鍵一步。


大家漏了一個重要文件:特殊性質的深圳“擴容”!


PART.1

大家漏掉了一個重要文件

特殊性質的深圳“擴容”


就在前段時間,我們都漏掉了一個重要的文件,其中包括這樣一段話:



大家漏了一個重要文件:特殊性質的深圳“擴容”!


注意當中的“都市圈”,著實讓人激動不已。可能大家還沒有意識到這個的重要性,來跟大家說幾個重要信息:


第一,記住是首次。雖然政府在這個文件裡面只是提了短短的一句話,但這是官方首次提出要“編制深圳都市圈規劃”。


第二,規劃推進很快。去年9月開始啟動“都市圈”一事,今年2月就出文件要求加快編制,說明這個規劃的進展很快,不再是停留在藍圖上的規劃,而是要紮實推進的現實。


第三,規劃層次很高。之前深圳談都市圈、深莞惠更多的是在深圳市的層面談,或者最多是在廣東省的層面談,但是這次是國家發改委牽頭在做這個事情,然後又委託給深圳具體來編制這個規劃,可以看出這次規劃的層次是非常高的,因此也特別值得大家期待。


在這三層背景下,深圳正在迎來一場城市大轉身。


這也可以看成是深圳的“軟擴容”、特殊性質的深圳“擴容”。深圳要建設都市圈,則要思考三個問題:


一是深圳都市圈的範圍有多大?

二是深圳都市圈建設首先要解決什麼?

三是深圳都市圈建設對臨深有什麼影響?


PART.2

拷問一

都市圈應該是怎樣的範圍?

往哪個方向走?


深圳都市圈的範圍應該有多大?


如果有留意早先的新聞,會注意到一點:深圳將參照國際大都市發展經驗,基本要在50公里範圍內配置作為都市圈核心城市所應有的資源。


因此,若以深圳福田CBD為中心原點,向外輻射50公里,會發現覆蓋了香港、東莞、惠州、中山、珠海、廣州部分地區。


大家漏了一個重要文件:特殊性質的深圳“擴容”!




從圖上可以看出,深圳都市圈最佳的發展方向應該往哪?必然是東莞、惠州!


不妨看看之前透露出來的深圳大都市圈構想圖,範圍正是包括了深圳、東莞和惠州,合計15800平方公里,實際人口3300萬,這與16380平方公里的東京都市圈驚人的相似。


根據深圳與莞惠現有的軌道交通,這個範圍也正好是一小時左右的交通圈,基本上可以實現居住在都市圈,上班在深圳的中心區,所以這可能才是未來大都市圈的整體構想。


大家漏了一個重要文件:特殊性質的深圳“擴容”!


因此現階段看深圳大都市圈,以深圳為核心,主要向東莞、惠州周邊延伸。當然也不排除今後範圍不只停留在深莞惠層面,也可能再加上河源和汕尾,形成“3+2”都市圈格局,甚至更大範圍。


PART.3

拷問二

現在最應該解決的是什麼?

誰已經走在了前面?


方向清楚了,深圳都市圈建設首先應該解決什麼?答案是軌道交通建設。


簡單說,都市圈的核心是都市圈內具有通勤聯繫。東京都市圈就是最為典型的案例,通過最有效、最大容量的城際軌道交通,聯接中心城區和新城,實現產業空間佈局的優化,引導人口不斷向外圍疏解。


大家漏了一個重要文件:特殊性質的深圳“擴容”!


說白了,都市圈更多的是一種通勤概念,人口向都市圈郊區集中,軌道交通是最優選擇,若要實現都市圈的發展,當務之急是要解決城市間的交通建設。


在這方面,深圳很快就行動了。


就在今年3月20日上午,也就是發佈要加快編制深圳都市圈規劃後的20天,深圳宣佈新增5條城際:穗深延長線、深汕高鐵、深惠城際、深大城際、龍大城際,分別聯通著東莞、惠州、汕頭。


有意思的是,5條城際鐵路,有4條在深圳東部,3條與惠州有關,

比如深惠城際是深圳到惠州的,深大城際是深圳到惠州大亞灣的,深汕城際是深圳到深汕合作區的,中間也要經過惠州設站。更進一步證明了深圳東部發展的戰略高度,以及惠州的戰略性地位。


而且這幾條線很開就開工,也表明深惠同城的時代開啟,惠州的居住價值短期將得到提升,這對想到惠州買房的人是一個重要的消息。


大家漏了一個重要文件:特殊性質的深圳“擴容”!


其實,在軌道交通方面,惠州與深圳的同城化早已走到了前面。


2013年12月,廈深高鐵正式通車,自此惠州正式邁入高鐵時代,也是惠州與深圳同城化的開局之年,為深惠融城創造了重要的通勤條件。


現在從惠州南站乘高鐵到深圳北站,純高鐵時間是30分鐘左右,就算加上檢票、進站、出站,整個通勤時間在40-50分鐘左右,完全是可接受範圍。


而且車次頻繁,票價便宜,相當於深圳市區打個短程的士的票價,住在惠州南站附近的,可以將其當做地鐵使用。


所以現在惠州南站周邊的房子大多被深圳人買走。據我們所知,惠州南站旁的星河丹堤,現在有70%業主都是深圳的,他們大多數人乘坐高鐵到深圳上班,晚上回丹堤居住。老人和孩子也生活在丹堤,因為旁邊就是小學到高中制的華南師大附屬學校,項目本身也配有購物中心、圖書館、文化室、社康中心、體育公園、環湖跑道等,生活所需是能滿足的。


大家漏了一個重要文件:特殊性質的深圳“擴容”!


除了現有的城際線,深圳與惠州也早已規劃了深圳地鐵14號線、16號線延長線,一條聯繫惠陽,一條聯繫、大亞灣


PART.4

拷問三

都市圈建設對臨深影響幾何?

真正的都市圈生活是怎樣的?


都市圈建起來後,可以暢想一下,未來有可能會出現這樣的場景:深圳跟莞惠戶籍互認、城市間沒有高速收費站了、惠州坐地鐵直達深圳中心、深圳人的孩子可以在惠州讀書、惠州人來深圳醫院看病同樣可以享受醫保……


這些不是沒有可能的,現在包括深圳、香港在內,都不約而同地提出與惠州進行產業、養老、教育等合作的計劃,可有效緩解各城市現存的難題。


比如這段這段時間深圳樓市有些亢奮,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很大程度是源於學位房,家長面臨下半年孩子入學,需要提前佈局學位房。但是深圳本身教育資源短缺,學生數量多,導致學位房價格越來越高。若等到深圳都市圈建起來後,深圳孩子去到惠州讀書,就有效的解決的這一問題。


當然,都市群建起來後,帶來的也是巨大的經濟增量。像東京都市圈GDP佔到了日本全國的一半,紐約都市圈城市化水平達到90%以上。深圳本身有大灣區+示範區背書,都市圈建起來後,將成為繼東京、紐約都市圈之後,世界著名的都市圈。


現階段能夠明顯感覺到的一個趨勢是,特殊時期,開發商還在積極拿地(星河7.85億首次進軍仲愷市場,萬科6.79億首進惠陽奪地,58家開發商爭東莞商住地),置業者還在積極買入(惠州星河丹堤、盛世、榮域、山海半島4個項目3月認購490套房源,上週一週又賣了121套),這或許是一個信號。


大家漏了一個重要文件:特殊性質的深圳“擴容”!




接著靈魂拷問


特區40年,深圳格局發生改變?
深圳都市圈規劃,城市價值要重構?
灣區新格局下,人生升級方向在哪裡?


為解決每個人心頭困擾的問題,星河東部區域聯合深廣電壹深圳、深圳壹地產、灣區壹地產共同舉辦線上直播活動:灣時代,東機遇——特區40週年發展機遇與深惠同城論壇。
特邀請中國城市經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宋丁,《大鬍子說房》系列 IP創始人李俊懷,共同研討全球局勢發展,解讀時代變局下的機遇。
活動將在4月25日(週六)晚上8點正式開始,歡迎屆時觀看。


-End-


(本文僅代表《灣區壹地產》觀點,不構成具體投資買房建議,樓市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