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上演闹剧 上海家化掉队背后管理层“背锅”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周子荑)继去年9月市值被丸美股份赶超,今年1月市值又被珀莱雅超越后,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家化)在资本市场再起波澜。4月22日,在公布今年一季度堪忧业绩和董事长张东方离任消息的同时,上海家化股价却罕见涨停。这场“闹剧”背后是资本市场对“中国日化第一股”的信心缺失,管理层承担了众怒,而更换管理层似乎能让投资者有新的念想。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家化的实际掌控人是“平安系”公司。

一场“闹剧”上演

4月22日,对上海家化而言,是三件大事共同交织重要的一天。

当天下午,上海家化公布了今年一季度业绩。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上海家化实现营收16.65亿元,同比下滑14.8%;实现净利润1.19亿元,同比下滑48.89%。

同时公布的还有上海家化董事长张东方辞职的消息。公告显示,张东方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职务,同时申请自今年5月5日起辞去公司首席执行官、总经理以及下属控股企业、参股企业的相关职务,辞任后将担任公司首席顾问。在新任董事长选举产生前,推选公司董事孟森担任公司代理董事长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直至选举产生新任董事长为止。此外,上海家化董事会决定提名潘秋生为董事候选人,并聘任其为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经理。

而令人不解的是,在这份令人堪忧的业绩和董事长离任消息公布的同时,上海家化股市竟出现罕见涨停。截至4月22日收盘,上海家化报收每股27.8元,涨幅为10.01%。众多投资者在评论区留言,“上海家化业绩太差,管理层早该换了”。

对此“闹剧”,中国商报记者致电上海家化,对方表示,股价涨停是市场问题,是投资者和市场决定的,应该交给市场回答。

聚美丽、赛恩资本创始合伙人夏天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上海家化股市涨停反映了资本市场对上海家化当前管理层的成绩不满意,作为“中国日化第一股”,上海家化目前的业绩显然无法令人满意。而更换管理层最起码能让投资者有新的念想。

“中国日化第一股”掉队

作为“中国日化第一股”,上海家化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化妆品公司之一,曾拥有过自己的高光时刻。据悉,上海家化的前身是成立于1898年的香港广生行有限公司,1992年改制为上海家化,2001年在上交所上市,旗下主要品牌包括六神、佰草集、汤美星、高夫、美加净、启初、家安、玉泽、双妹等。

而后上海家化经历了一系列高层变动。2013年,上海家化原董事长葛文耀离职,职业经理人谢文坚接任;2016年,谢文坚辞任,张东方接任上海家化董事长。

不只是高层变动,上海家化的业绩也持续低迷。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上海家化的营收分别为58.46亿元、53.21亿元、64.88亿元、71.38亿元、75.97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2.1亿元、2.16亿元、3.9亿元、5.4亿元、5.57亿元。

更为重要的是,上海家化还丢失了“中国市值最高化妆品公司”的头衔。据悉,2013年年底,上海家化市值曾达到265.6亿元,之后便日渐萧条。去年9月,上海家化市值被资本市场新贵丸美股份超越,今年1月,上海家化市值又被珀莱雅超越。截至4月22日收盘,丸美股份、珀莱雅、上海家化三家公司的市值分别为294亿元、275亿元、187亿元。

矛头指向管理层

对于上海家化的一系列不理想表现,一众投资者将矛头对向了其管理层。这其中被诟病最多的就是上海家化线上渠道“缺失”了几年。据悉,上海家化前董事长谢文坚任期内,公司曾设立了百货事业部、现代渠道事业部、专营店事业部和数字化营销事业部四大部门。

2016年,张东方接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后对公司的营销体系进行了变革,取消了原有的四大部门,新设品牌管理办公室和渠道管理办公室,并发力线上渠道。

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6年,上海家化线上渠道收入在营收中的占比仅为7.7%、9.5%、16%,张东方上台后,上海家化线上收入有所提升,去年上海家化线上收入在营收中的占比为34%。但同期丸美股份线上收入在营收中的占比达到44.89%,珀莱雅线上收入在营收中的占比更是高达60.97%,显然,线上渠道仍是上海家化的短板。

而另一个被诟病的问题则是上海家化业绩低迷的同时,管理层的待遇飙升,且公司管理费用偏高。据悉,上海家化管理层税前报酬总额从2015年的994.28万元上升至去年的1686.68万元。中国商报记者查阅财报获悉,2015年至2019年,上海家化管理费用率分别为10.35%、12.16%、15.47%、12.37%、12.4%;而同期丸美股份的管理费用率分别为7.08%、6.73%、5.02%、4.6%、5.03%。

实际掌控人为“平安系”

对于管理层的“背锅”,夏天对中国商报记者坦言,上海家化前董事长谢文坚在任期间确实出了很多颇有争议的招数,公司的团队基础被挥霍一空。但张东方上台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得公司稳定下来,这是其最大的功劳。

但上海家化想要真正“重获新生”并不容易。夏天直言,从2017年开始,化妆品行业的基础逻辑、品牌打造、营销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东方和谢文坚都是上个时代化妆品行业优秀的操盘手,无法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更为重要的是,上海家化日渐衰落背后是“平安系”的一步步上位。

据悉,“平安系”从2011年进入上海家化,之后不断增持。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上海家化持股47.25%的大股东为上海家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家化集团),而家化集团的间接控股大股东则为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控股中国平安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后者控股上海平浦投资有限公司,而上海平浦投资有限公司控股家化集团)。

夏天对记者坦言,上海家化管理层管理能力欠佳背后是“平安系”对上海家化造成的极大伤害。实际上,上海家化所有者与管理层分离,管理层是职业经理人,而上海家化的股权结构、激励方式决定了管理层很难进行很大的突破。

那新任掌门人上台后公司发展如何呢?上海家化方面对中国商报记者坦言,新任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上任还有一段时间,具体策略等上任后交流。初步讲,今年情况特殊,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者习惯、消费行为的影响还需要一段时间观察和数据积累,目前还不能给出明确判断。夏天坦言,新上任的潘秋生有欧莱雅的丰富经验,不过他并没有欧莱雅主要盈利部门——高端品牌部的管理经验,在其上台后上海家化能否“一鸣惊人”很难判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