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漸漸遺忘的傳統節日——寒食節

如果不說,有多少人知道,今天是寒食節?

寒食節 ,顧名思義,在這一天只能吃冷餐,不見煙火。通常是在農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春秋時晉文公為紀念介之推而設,距今已有兩千餘年,也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被漸漸遺忘的傳統節日——寒食節

據史籍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的《寒食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是蘇東坡在滿懷悲涼的情境下的直抒胸臆,滿紙的蒼涼驚豔了近千年。

被漸漸遺忘的傳統節日——寒食節


寒食節在古代非常盛行,誕生的詩詞更是浩若煙海。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這是最知名的一首寒食詩。唐德宗十分賞識韓翃的這首詩,讀了這首詩後,唐德宗特地賜予他“駕部郎中知制誥”的顯職。這首詩不僅受當時皇帝喜愛,一般朝士也口口相傳,珍愛有加。


被漸漸遺忘的傳統節日——寒食節


《奉和聖制寒食作應制》

唐·張說

寒食春過半,花穠鳥復嬌。

從來禁火日,會接清明朝。

鬥敵雞殊勝,爭球馬絕調。

晴空數雲點,香樹百風搖。

改木迎新燧,封田表舊燒。

皇情愛嘉節,傳曲與簫韶。

在唐朝時,寒食節發展成為一個全國性的盛大節日,從這首應制詩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唐代的寒食節在皇家是如何的重視,寒食活動參與熱情十分高漲。


被漸漸遺忘的傳統節日——寒食節


《寒食城東即事》

唐·王維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綠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幾家,落花半落東流水。

蹴踘屢過飛鳥上,鞦韆競出垂楊裡。

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

寒食節,不一定意味著淒涼,這幾天同樣是春光明媚的日子,春遊顯然最為適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