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介子推被燒了嗎?

編者按:首先給部分讀者普及一下寒食節,最開始,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的春祭節日,就在清明的前一到兩天,而清明曾經主要是踏青。如今,清明前後的寒食節、上巳節等節日的風俗大多都併入了清明節節俗當中。

寒食節:介子推被燒了嗎?

關於寒食的詩,最為著名的當是唐人韓翃的:“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還記得電影《青蛇》裡,當年風華正茂的王祖賢在江南飄滿花瓣的小河裡游泳,岸邊傳來的讀書聲就是這絕句,於是白蛇第一次春心萌動——這也可算是徐克電影的經典鏡頭之一了吧。

寒食節:介子推被燒了嗎?

但是其中所謂的“漢宮”和“五侯”是典型的唐人筆法:以漢喻唐。寒食節的起源大約是春秋時代一個悲傷的故事,在漢魏時代可能都並不是國家法定節假日,而到了唐代終於眾望所歸的成為了“寒食七天樂”。

古人的歷法,最重兩至,即冬至日和夏至日,因為按照當時的技術條件,這兩天的日影比較容易觀測。因此,最初的許多時令節日都是依據兩至確定的,寒食節既是在冬至過後的一百零五天,也就是清明的前幾天。而過節的關鍵就是:吃冷食。相傳是為了祭祀春秋賢人介子推(或者叫介之推、介推都可以),據說晉文公為了逼迫躲進綿山裡隱居的介子推出山,下令放火燒山,而介子推寧願被燒死也沒有出來,晉文公大慚悔,下令以介子推去世這一天為寒食節,全民不許生火做飯,是以為紀念。

寒食節:介子推被燒了嗎?

介子推割肉

以上是關於寒食節起源的標準故事,但是,介子推真的被燒死了嗎?這個悲慘的結局其實並不見記載於先秦關於晉國的史書中。介子推早在《左傳》中就被史官所推重,因為他是輔佐晉公子重耳上位的重要人物之一,在文公早年流離各國的時候,他就不離不棄,最著名的故事是,有一次文公流浪途中沒有糧食吃,每天介子推卻都能找到肉給他吃,後來文公才知道,介子推是割了自己大腿的肉,以此奉君。除此之外,據《左傳》說,晉文公上位之後封賞群臣,唯獨介子推自願隱居,不願意接受高官厚祿,只願到介休的綿山之中供養老母。因此,一個又忠又賢又清高,輔佐君主純是一片真情不為名利的高尚形象就這樣流傳了開來。

可是,大概先秦人也非常不理解這樣的結局,在先秦諸子的記載中,就漸漸有了流言蜚語:據說介子推和晉文公的關係並不簡單哦。漢代的太史公司馬遷敏銳地嗅到了一股八卦的氣味,因此講這些故事整合在了《史記》中,成為了我們今天熟知的介子推冤死的另一個版本:

據司馬遷總結說,在文公發跡之後大賞群臣,竟然忘了曾經給自己割肉的介子推。介子推望著自己大腿上的傷疤,發覺這前半生的真心終究是錯付了,內心憤恨,發誓絕不再和重耳做朋友,揹著老母一怒之下上了綿山。而此時晉文公也幡然悔悟:我真的只是忘了,並不是真的不賞你啊!於是再三去山中懇求。當年的深山老林,植被茂盛,一片莽林,既是是一國之君,發動人力物力也很難從中找到介子推母子二人,於是晉文公下令放火燒山,把介子推逼出來,結果竟然將他二人活活燒死了。晉國百姓憐之,於是年年祭祀,由此可見,森林大火,需防範於未然,而永遠不會拋棄自己的還是可愛的人民群眾啊!

寒食節:介子推被燒了嗎?

只是,許多學者都認為,太史公此處的史料恐怕未必可靠,首先,文公與介子推交惡的記載不見於先秦正經的史料。漢人的記載中,介子推要麼隱居而終,要麼乾脆牛逼昇仙,而《史記》中的這個故事,又充滿了對當權的不滿和控訴,好一似司馬遷的自我書寫啊!

在魏晉南北朝時代,介子推的故事也變得越來越流行,放火燒山成為了一個故事模板,可以成為所有名士隱居生活需要度過的一個劫。比如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魏晉全民偶像阮籍的父親阮瑀,據說當年阮瑀嫌棄曹操家裡出身宦官,自己身為陳留望族,家世儒學,不願意與曹操合作,躲進山裡,最終也是被曹操一把火逼了出來。而類似的故事也有東吳名士張昭的版本。

寒食節:介子推被燒了嗎?

阮瑀:聽說我也被燒了?

關於介子推故事的流變,我覺得不得不著重提一下充滿想象力的明朝人。在這個故事的明朝版本中,介子推跟隨晉文公出門多年不歸,他的妻子堅定地認為是老公有了外遇,於是在他回來之後捆著他進了綿山,最終在晉文公的大火中相互依偎化為灰燼——這簡直是個明朝版的《美狄亞》故事!

寒食節從淫祀到七天樂

不管怎樣,從東漢開始,在山西地區,介子推的名聲越來越大,每年冬至過後一百多天,寒食節就在民間過起來了。

但是,在一個崇尚理性的“儒教”國家,可不是人人都能隨便被祭祀的。介子推又沒有跟孔子讀過書,跟周公做過事,並不是官方承認的“聖賢”,祭祀介子推這回事,是標標準準的“淫祀”,大約算是“邪教”的意思吧。在古代,一個優秀的地方官,一大政績之一便是禁淫祀,因此,在《後漢書》和《三國志》,有許多地方賢太守禁止民間過寒食的記載。除了因為亂拜神之外,吃冷食也被認為是不健康的活動,曹操曾經苦口婆心地勸當時的山西人民:“

啊呀,雁門關附近本來連年打仗,就有許多老弱病殘,大家身體不好,這才剛開春沒幾天,大家又要為了祭祀一個奇奇怪怪的人吃冰,吃壞了肚子怎麼辦呢?

寒食節:介子推被燒了嗎?

這就叫淫祀

但是似乎沒什麼效果,在曹魏時代,寒食還是屢禁屢過,並且越來越流行。十六國時代,以山西為主要據點的政權,石虎的後趙一開始也禁寒食,這大概是延續了“漢魏制度”,但是據史書記載,那一年後趙國便天降異象,於是朝臣以為是介子推顯靈,決定還是恢復民間對於介子推的祭祀。

在漢末,這樣的風俗本來還只是在山西北部,到了東晉時代,江南地區、四川地區也漸漸流行過起了寒食節。南朝一部有意思的書叫做《荊楚歲時記》,記載了本來跟晉國人不相干的南方人紅紅火火慶寒食的場面,此節日需禁火三日,準備大麥粥,雞蛋,然後舉行鬥雞、鞦韆比賽。

到了唐代,寒食節終於翻身成為了國家法定節假日,規定放假七天,介子推終於揚眉吐氣,從山西走向全國。這時候,大家會吃著越來越精緻的冷食,煮點雞蛋迎接春天。而另一個重要的風俗也被寫進了國家法典中:寒食掃墓。因此,寒食節成了唐朝人最為重要的節日之一。

唐武宗時代,有一年因為國家工程緊急,想讓當時的工人們寒食節加班,結果差點引發譁變,唐武宗只好緊急發佈詔令讓大家照常放假。寒食節畢竟是放七天假,在寄託完哀思之後,唐朝人開始了鬥雞走馬打鞦韆玩蹴鞠等等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

因為寒食節要禁火三日,於是在過完節之後需要頒發“新火”,也就是所謂的“輕煙散入五侯家”,這時候,另一個節日:清明,就漸漸的熱鬧起來了,並且最終漸漸取代了寒食。可是,真的希望節日能一個接一個地連著過啊!

參考:龐樸《寒食考》

王賽時:《唐代的寒食風俗》

上一期:

END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寒食節:介子推被燒了嗎?

點擊圖片閱讀文章

寒食節:介子推被燒了嗎?

江湖上的傳說:趙匡胤

青樓就是妓院?別被電視劇騙了

英國呼喚社會主義

知道點兒新故事了嗎?知道你就點個贊告訴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