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前言:

①本直證以史物為據,直述宋代官、哥、汝窯及窯系燒造演進脈絡;

②閱看本文,請參閱本人《頭條》:《北宋,柴窯消失之謎與汝官窯創燒的時間節點及演進脈絡考略》、《北宋,哥窯瓷器出現的時間節點及演進脈絡考略》、《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等三篇文章;

一,官窯及官窯系

官窯是宋朝對其官家自置窯口的稱謂;官窯由宋代率先開創,並有文獻記載與史物《官窯》銘文字樣相互印證。

宋太祖朝創燒的《宋煌官窯》瓷器,約961年~963年時間節點就出現了(如下圖例)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北宋官窯]《白釉金絲鐵線梅瓶》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宋煌官窯》銘文款識上,一個"煌"字,就把其御製窯的地位凸顯了出來,這是宋朝建國初期出現的第一款″官窯"銘文的瓷器,也可以直證為宋朝官窯的0號器物。該器物的物理特徵是唐朝、五代的已知著名窯口,如:《越窯》《定窯》《汝窯》《長沙窯》《邢窯》《磁州窯》《耀州窯》《銀光窯》《柴窯》《黃堡窯》等窯系瓷器所沒有的,因此,我們可以直證《宋煌官窯》瓷器,為宋太祖朝創燒,窯口疑似建在商丘清涼寺。

宋太祖駕崩後,《宋煌官窯》銘文便被《大宋哥窯》銘文所取代(詳見第二小節:哥窯內容);約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二年,即976年~977年《大宋官窯》銘文款識瓷器出現。至此,《大宋官窯》銘文一直延續使用到南宋滅亡,它是宋朝官窯的主流款識,亦是通用款識。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976年的《大宋官窯》,在《宋煌官窯》原有燒造技藝基礎上,作了二點改變:①燒造溫度提高至1200度以上;②增施了一次透明釉焙燒。這就是官窯瓷器"釉色瑩潤"及"聚沫攢珠"的原因。本款器物與上款器物一比對,就明白了。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宋太宗為了脫離《宋煌官窯》的影子,逐諭修內司在燒造《大宋官窯》時"細加有別",這就派生出了北宋官窯單一開片器物的問世。

實際上是這款器物較《宋煌官窯》器物少了①"驚"金絲②浸滲的工藝或工序。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多了一道透明釉焙燒工藝後,其釉面沉靜幽亮,釉厚如堆脂,溫潤如玉,釉光沉穩而養眼。

這就是宋太宗理想中的、流傳千古的器物!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大宋官窯》銘文款識瓷器,是宋太宗欽定銘文,由修內司主導,約於980年時間節點燒造成功,在整個宋朝的官窯系裡,這款瓷器是唯一可與哥窯器媲美,並超越哥窯器的官窯瓷器。

由於宋代各朝皇帝的審美差異,以及各朝代政治、經濟、文化等訴求不同,至使官窯瓷器種類變得繁雜,但特徵主線仍是以"鐵足紫口"為首,其物理表現各異,有單開片、冰裂紋、鱔血紋理、金絲鐵線等。

《宋煌官窯》窯口也在其燒造演進變化中派生出了《大宋官窯》、《汴京官窯》、《東京官窯》、《昌平窯》、《郊壇官窯》、《郊壇下官窯》、《修內司窯》(杭州老虎洞窯)、《龍泉琉田窯》等。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汴京官窯》在北宋167年曆史中,出現過3次以上,每次均代表不同的皇帝或年代。因為人文元素較豐富,筆者另擬文章直證。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北宋《郊壇下官窯》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郊壇官窯》的胎土枯竭後,才在相隔幾公里外的郊壇下重置官窯口,史載稱其《郊壇下官窯》,時間節點在政和年間。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昌平窯》官、哥器同時燒造,窯址疑似在北京昌平縣境內。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這個銘文款識之"宣政年間",不是政和、宣和不同紀年的合稱,宣政是宣和的另一個別稱,只是史籍上不曾記載而已,有些史物上有"宣政二年"的紀年銘文記載就是例證;"東京官窯"疑似地方政府(開封府)為討好皇帝而置建的窯口,所謂置建,不是花銀子重新建造,東京官窯原本就是一處地方私家窯口,由於某種原因被充公或兼併成了政府財產,這從漢文化脈絡裡是解讀得通的。"汴京官窯"與"東京官窯"有級別上的區別,這好比中央企業與地方企業的分別。

《東京官窯》為汝、官混燒窯口。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此器銘文《宣和庚子京師置器臣庶勿用》,吻合南宋顧文薦《負暄雜錄》及葉窴《垣齋筆衡》"宣政年間京師自置窯燒造"的史料記載。顧文薦、葉窴只知"京師置窯",但不知此窯所燒瓷器之曠世絕倫!

這款瓷器是北宋最後一個官窯口創燒的最後一款北宋官窯瓷器,它匯聚了哥窯、官窯、汴京官窯(冰裂紋)三重最高制瓷的技藝;它是北宋官窯的最後絕響,亦是北宋瓷器的完美句號!

"京師置器"的銘文,說明窯口建得很倉促;隨手書寫的銘文款識又證明了宋徽宗在宣和庚子年的窘迫;而"臣庶勿用"的皇權限制,更折射出此器物的彌足珍貴。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南宋未期杭州鳳凰山老虎洞《修內司窯》,其底圈足表現,明顯受龍泉窯影響或左右。

至南宋未年,宋朝官窯歷經320年的發展,業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官窯體系。這些官窯系雖各自方陣,但其物理特徵上,仍舊傳承了《宋煌官窯》的″鐵足紫口",與《大宋官窯》的"聚沫攢珠"等血脈。換句話說,宋朝官窯瓷器的燒造技藝,一直是傳承有序的。

二,哥窯

哥窯創燒於961年~976年,系宋太祖趙匡胤創燒,哥窯的前身為《宋煌官窯》,宋太祖駕崩後由其皇弟趙匡義接燒,由於此窯是皇哥趙匡胤創建,所燒瓷器故稱之為《哥窯》,哥窯即為"哥哥的窯口"的意思。這就是民間史傳"官哥不分家"的出處。

由於《宋煌官窯》銘文本身就帶"煌"(皇)意,所以,宋太宗接燒初始就欽定為《大宋御哥》,《皇宋御哥》,後來宋太宗執政未期(約980年左右),為了同步於《大宋官窯》《大宋汝窯》的銘文,就具名了《大宋哥窯》的銘文。

在宋朝320年曆史中,除了字體的不同外,無一任皇帝敢篡改《大宋哥窯》的銘文。

下面圖例,看官們可自行比對: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宋煌官窯》為961年~976年宋太祖朝燒造,其金絲鐵線、鐵足紫口,歷史上首次出現。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大宋御哥》為976年~977年宋太宗朝燒造,它是哥窯的1號器物,那上面款《宋煌官窯》就是哥窯的0號器物,二款器物物理特徵完全相同,如出一轍,它們是同窯同技藝燒造,它們坐實了"官哥不分家"的史物證據。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這款《大宋哥窯》器物,稍後於上款《大宋御哥》,約980年左右燒造,其物理特徵仍與上二款器物如出一轍。

哥窯燒造演進歷史從宋初至元初歷時350多年,其中南宋早中期由於戰爭原因,停燒了20多年,其餘時間段均末斷燒。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大元清涼寺御哥窯制》銘文瓷器,應為大元大德年間,約1300年左右的器物,它的出現印證四個事實:一是商丘清涼寺確實是哥窯窯口所在地;二是哥窯窯口在南宋時保留完整,從未停燒;三是哥窯從創燒到斷燒只有這一個窯口;四是元青花並非元朝皇室的唯一御用瓷器。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這塊瓷板銘文,可為上款器物輔證,同時,亦可印證商丘清涼寺曾是元朝初期的御製窯口所在地。在其後來的發展中,此窯口是否燒製青花器,這需要國家層面對其發掘印證後才能定論。

目前哥窯的最後一個史物證據定格在大元大德年間,倘若民間有更靠後的史物證據,則順延哥窯的燒造歷史。

本直證的哥窯燒造年代約350年左右。

(其它皇帝紀年的《大宋哥窯》瓷器圖例略)

三,汝官窯及汝官窯系

汝窯創燒於唐朝早中期,約公元700年左右,到唐朝未期約907年,汝窯的胎釉質及燒造技藝,已達到了頂峰。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這款907年的支燒器物,無論釉質、支痕、形制等,都是"巔峰"之物證。

開平年後,由於五代戰事不斷,汝窯燒造亦開始走下坡路。

滿釉裹足支燒的出現,就是為了解決自隋以來裸露的陶器底圈足返糠、掉渣、積詬、不美觀的缺點或毛病;支燒痕從胼狀至刀狀至條狀至支釘狀,歷經了200多年的演變進化,到上款《開平》紀年器物止,滿釉裹足支燒器已發展到了頂峰。客觀講,從美學角度審視,無論器物多完美,支釘痕都是一種瑕疵。按照規律,就像《龍泉窯》取代《越窯》一樣,當定窯、柴窯瓷器出現後,汝窯的"使命"已經完成,衰退是正常的事情。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乾祐》948年~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保大》943年~

從上例二款器物的支釘痕看,便是汝窯衰退的物證。

這個時間段,滿釉支釘燒叫不叫汝窯無從考證,自宋初建隆元年,宋太祖欽定汝窯為"汝官窯"起,汝窯的出處才開始得到史載與史物的相互印證。

汝窯被宋太祖欽定為"汝官窯",完全是因為"地利與汝"的原因,所謂"地利與汝",是出自野史《宋瓷軼事》上的記述;960年時代,越窯與定窯亦是相當成熟,且如日中天的窯口,可惜與首都汴京相隔較遠,也許由於管理成本太高,所以放棄做為官窯的選擇。這或許就是"地利與汝"的出處?

與此同時,960年之前的後周,有一款如雷貫耳的瓷器叫"柴窯",具體是不是柴榮(周世宗)所創燒無從考證,但是,周世宗、柴世宗、柴字銘文,可是歷歷印證在瓷器的款識上面。這是不可否認的物證事實。就柴窯與汝窯器物互比,柴窯優勝於汝窯,因為汝窯的支釘痕表現與柴窯光鮮的底圈足比較,支釘痕不能不說是瑕疵。宋太祖選汝棄柴的真正原因,應該是柴窯代表前朝的輝煌,亦有"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的典故文獻印證,這裡"酣睡的他人"就是指的"柴窯瓷器";如果說宋太祖不知道柴窯瓷器,那是真謊言!柴窯為什麼會在宋初滅跡?這肯定與前朝皇帝有關,所以說史傳柴窯為柴榮創燒,還真是可以找到關聯依據。趙匡胤封殺或雪藏柴窯瓷器,完全是"小肚雞腸"的政治考量,也難怪歷史文獻上沒有記載。

由於宋太祖在建朝初始選擇了汝窯為汝官窯,故汝窯便成為了宋朝最早的、亦是宋代第一個官窯口,窯口就建在商丘清涼寺周邊;由此,就有了《建隆元年》、《建隆元年清涼寺御製》等銘文款識的瓷器問世。

在公元960年的時間節點上,由於宋太祖的政冶考量,本該衰退的汝窯,又重新開始了它長達320年的輝煌!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建隆元年》銘文款識瓷器,可以直證為宋朝汝官窯的1號器物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乾德元年清涼寺御製》銘文款識,說明汝官窯亦是御製窯

在長達320年燒造歷史中,汝官窯與官窯一樣,派生出了許多新的汝官窯口或窯系。

下面史物圖例,請看官細數窯口: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慶曆年魯山段家窯造》,慶曆年(1041年~1048年)宋仁宗年號,這個時間段,魯山段家窯為官監民燒窯口。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青龍寺段家窯》亦為官監民燒窯口,時間不詳。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大宋蟒川嚴和店窯印》銘文為汝官窯口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大宋桃花店段家窯印》銘文為汝官窯口。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天聖為1023年宋仁宗年號,《天聖元年段家窯御製》就是現代已知的"魯山段店窯"。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這塊瓷板史物有很多疑問須解讀:

①宣政二年是哪一年?

②曹皇后其人?

③浙江龍泉琉田汝窯?

如果史物銘文內容真實、可信,那麼《龍泉琉田窯》就可直證為汝窯系。實際上,龍泉窯是官、汝青瓷均燒造,仍屬"官監民燒窯口。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白滸孤窯》,白滸孤地處江西撫州,史料記載為南宋初期創燒,該器物釉質及形制疑似官窯瓷器,但沒有文獻和官款銘文直證。白滸孤窯應為汝窯系。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郊壇下官窯》在歷史文獻裡可得以直證;北宋政和年間,郊壇下只燒官窯瓷器,直到南宋高宗紹興紀年間,由於汝州窯口區域都成了宋金軍事交戰區,才開始啟用郊壇下燒造汝瓷。郊壇下在杭州,當屬汝窯系。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崇寧四年清涼寺督辦》銘文印鑑,直證出清涼寺為監瓷機構的紀年時間。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高宗十年將軍府用東溝窯》,東溝窯本屬汝州境內,北宋時沒有東溝窯,應屬南宋官家置建,南宋滅亡後東溝窯轉燒鈞窯器,這是國家發掘直證了的。

上述史物例證說明,定義單一窯口為"汝官窯",是不準確的。

汝官窯與官窯一樣,應該涵蓋的是一個窯系,而不是一個窯口。

四,官哥汝窯相互滲透直證

《宋瓷軼事》裡說:清涼寺上,汝官哥窯口"及目可見";汝窯是最先創建,亦是最先在清涼寺開燒,有《建隆元年》銘文史物直證。也許是先入為主的原因,所以在整個北宋汝官窯瓷器的款識上,總是與"清涼寺御製"銘文關聯。

建隆二年,宋太祖諭旨內府在汝窯的基礎上進行了擴建,又增添了《宋煌官窯》口,可以說,汝、官窯口是混建一起的,有傳世史物直證: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元祖清涼寺御官窯制》,元祖即始祖,清涼寺即窯口所在地;此款器物一眼明瞭的官窯器;"鐵足"形制當屬北宋特徵,這是汝、官窯口混建一起的史物直證。

宋太祖駕崩後,976年~977年宋太宗從《宋煌官窯》上,分離出《大宋哥窯》,並在原有混建窯口上,又諭旨修內司進行擴建,宋太宗想與皇哥宋太祖一樣,擁有屬於自已的窯口一一《大宋官窯》。

自此,"汝、官、哥″格局基本形成。這也可以反證:三窯口"及目可見"的描述真實可信。

汝、官、哥是如何相互滲透的?敬請閱看下例圖片解讀:

(圖例紀年不分先後)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崇寧元年皇宋官窯御製》

首先這是件汝窯器,銘文上確有"官窯"字樣;"皇宋官窯"的含義是:先皇創建的宋代官窯。先皇代表宋徽宗之前的所有皇帝。

該銘文款識,說明官窯燒汝器的相互關係直證。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崇寧元年宋皇御用》①該器物為汝官窯支燒;②滲透了官窯的人工開片、浸色、鐵足等工藝。

該器屬於汝、官混合技藝燒造的直證。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皇宋哥窯》①汝窯支釘;②哥窯金絲鐵線、百圾碎紋。

該器屬於汝、哥混合技藝燒造的直證。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哥弟窯》,是宋太宗在皇哥的窯口上,用汝窯支燒方式,把哥窯的金絲鐵線與官窯的聚沫攢珠技藝相互滲透而創造性燒造的一款瓷器,該器物與上款器物同是977年燒造,但《哥弟窯》的釉汁要比《皇宋哥窯》的釉汁瑩潤許多,這就是官窯經二次透明釉焙燒後的表現。

該器屬於汝、官、哥混合技藝燒造的直證。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沒有金絲鐵線特徵的《大宋哥窯》,該器屬於哥、汝混合技藝直證。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崇寧元年清涼寺御製》,該器亦屬於汝、官、哥混合技藝燒造的直證。只是官窯口演變為"汴京官窯"冰裂紋技藝了。


宋代官、哥、汝窯燒造歷史及窯系直證

該器為北宋未期"宣和庚子"年的官、哥混合技藝燒造,只是這個"官"包括二個官窯口:①大宋官窯;②汴京官窯(冰裂紋)。

上述圖例史物,從宋太宗太平興國年到宋徽宗宣和庚子年,縱跨140多年,汝官哥燒造技藝相互滲透的器物從未間斷。

五,本直證小結

①宋代官窯燒造歷史為320年;

②宋代哥窯燒造歷史約350年左右;

③宋代汝官窯燒造歷史為320年,汝窯燒造歷史約600年左右;

④宋代官窯為官窯系,官窯、哥窯,均為宋代創燒;

⑤宋代汝官窯為汝官窯系,汝窯為唐代創燒;

⑥宋代汝(官)、官、哥窯原始窯口均在商丘清涼寺。

⑦"釉胎質,萬千載,如新矣。"宋徽宗時代對"汝官哥"的總結語。

六,後記

本"直證"的意思是:以史物直接證明之。

我們千辛萬苦地去尋找、發掘窯址、遺蹟,不就是為了能獲得完整的器物,從而證明出歷史發生之過往嗎?現在完整之器物就在眼前,我們不能熟視無睹、不能睜眼說瞎話。

器物就在我們面前,她充滿靈性、靈光、靈動;她周身上下、裡裡外外,寫滿了豐富的人文元素;她渴望我們去溝通,亦盼望我們去解讀!

……

謝謝閱讀 !歡迎批評!

古瓷探史:明友許

2020/4/22於遵義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