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宋朝第一節日是元宵節?熱鬧非凡,與民同樂的上元燈會

最近電視劇《清平樂》大火,帶火了宋朝的各種風俗習慣,其中就包括宋朝的第一節日——元宵節。

元宵節是正月十五日,又叫上元節。因張燈為樂,又稱燈節。

《清平樂》宋朝第一節日是元宵節?熱鬧非凡,與民同樂的上元燈會

元宵節煙火

元宵始於漢朝,最早是為了祭祠太乙神。

漢朝有正月望日即正月十五日祭祀太乙神的風俗,祭祀從當日天黑一直到次日天明,燈火點燃一整夜。自此以後,代代相傳,形成正月望日徹夜觀燈的習俗。

但是,上元節以燈慶元宵的風俗盛行於唐宋,唐宋以前雖然有,卻並不十分多見,因為古代有所謂的宵禁制度,禁止百姓在晚上活動,然而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到了盛唐時期,某些繁榮富庶的地方比如京城、比如揚州開始逐漸解除宵禁令,到了宋朝宵禁制度基本已經成了一紙空文。

唐朝京城在正月十五日元宵前後三夜,解除宵禁令,京城皇親貴族、士庶百姓在這幾天都可以徹夜長遊。

《清平樂》宋朝第一節日是元宵節?熱鬧非凡,與民同樂的上元燈會

孔明燈

其時長街陋巷、寺觀樓閣,都巧為裝飾,張燈明燭,燦爛如畫,處處火樹銀花。唐代宮室中的上元燈火是天下一絕。

唐玄宗曾在東都洛陽上陽宮,在元宵日這一天大設燈火,彩燈盈庭,從禁中到廷院,燭光如晝,連綿不斷,異常壯觀。唐玄宗時長安城安福門的高高燈輪更是一絕。傳聞燈輪高20丈,錦綺周身披掛,四處鑲嵌金銀,其間錯雜五萬盞彩燈。遠遠望去,萬花齊放,如同一株大樹。燈輪下有宮女千人,身穿羅綺,曳著錦繡,珠翠閃耀,馨香盈野;又有長安、萬年兩地選出的少女、少婦千人,一同在燈輪下踏歌,三日三夜縱樂狂歡。

《清平樂》宋朝第一節日是元宵節?熱鬧非凡,與民同樂的上元燈會

盛唐恢弘氣象


然而隨著安史之亂的發生,盛唐轉衰,雖然社會生產力依然在逐漸發展,卻因為沒有一個穩定的國家社會,導致此後幾百年沒有這等盛況。

直到趙匡胤重新建立安穩的國家為止。

北宋年間,隨著國家的逐漸穩定,人民的經濟水平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帶動文化娛樂行業的發展,故而宋朝的文化娛樂生活豐富多彩,各種業餘體育或娛樂活動層出不窮。

從唐朝傳承到宋朝的元宵節自然而然被重視起來。

據史籍記載,宋代元宵節是當時的全國第一大節日,全國都要放五天長假,舉國歡慶。

元宵前後五日,京城張燈結綵,燈火通明。皇宮的正門結綵成山樓影燈,樓前設置路臺。臺上表演著百戲節目。

《清平樂》宋朝第一節日是元宵節?熱鬧非凡,與民同樂的上元燈會

《清平樂》國泰民安


元宵節那天,逛燈市、賞花燈,猜燈謎,吃湯圓都是節日上必不可少的活動,百姓們可以燃燈,也可以觀燈。宋仁宗時期,士紳才子們還喜歡將燈謎寫在紙上,然後再懸掛在花燈之上,供廣大士庶百姓猜射。

《東京夢華錄》記載到,正月十五日元宵,開封府結縛山棚立木,正對宣德樓,遊人集聚御街。

《清平樂》宋朝第一節日是元宵節?熱鬧非凡,與民同樂的上元燈會

元宵節也需要各種小吃


宋朝皇帝為了宣示自己與民同樂,一般都會在燈會的中心部位豎著三座大門。中門稱之為都門道,左右各為左禁門、右禁門。門上結著彩結,金書門牌。牌字為:宣和與民同樂。

彩山左右彩結文殊、普賢像,跨著獅子、白象,兩位佛祖伸出手,手指間出水五道。臺下是爭睹盛會的士紳百姓。臺上臺下時時高呼萬歲,歡聲雷動。

《清平樂》宋朝第一節日是元宵節?熱鬧非凡,與民同樂的上元燈會

宋朝官家


而只有宋朝皇帝和嬪妃們才能坐在宣德樓上觀看這一盛世美景。

關於宣德門還有一件趣事,剛好是《清平樂》的主角宋仁宗趙禎。傳聞宋仁宗喜歡看女子摔跤比賽,嘉祐七年(1062年)的元宵節,宋仁宗興趣盎然的去看女子摔跤比賽,估計是被女選手們的靚麗風采和精湛技藝所打動,他當即鼓掌叫好,並給了不少賞銀。

宋仁宗最後心滿意足的看完了比賽,結果沒過幾天,這件事情不知怎麼地就傳到司馬光那裡去了,司馬光為官雖清正卻是一個迂腐的守舊派,聽聞之後非常憤怒,認為堂堂一國之君在大庭廣眾之下,觀看這種不堪入目的低俗表演,嚴重影響大宋天子的形象,更有傷風化,嚴重傷害淳樸的民風。

於是揮筆寫下《論上元令婦人相撲狀》的“劄子”遞給宋仁宗,要求汴京相關衙門整治社會風氣,整的宋仁宗灰頭土臉的。

宋代元宵節為什麼會變成第一大節日呢?唐朝元宵節已經很流行了,元宵節設燈三日,而到了宋朝,元宵節設燈擴為五日,到十八日方才收燈。

據傳聞,這是因為吳越王錢俶來朝,獻土納錢,以買元宵燈會後的兩天兩夜。

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吳越王向宋朝稱臣,為了不失體面,將投降說成購買元宵燈會後的兩天兩夜這種雅事,而宋朝皇帝得了天大的好處,也就默認這種行為了。

為此宋朝皇帝特意吩咐元宵節盛慶加兩天,以粉飾天下,也更能體現泱泱大國繁榮富足。這樣一看也合情合理。

《清平樂》宋朝第一節日是元宵節?熱鬧非凡,與民同樂的上元燈會

猜燈謎


在元宵節,大宋皇帝的後宮也燈火輝煌。後宮中由宦官置辦的各式燈盞,式樣翻新,品種各異,年年都有所不同。各種燈在閃爍的燈海中都別具風采,燈具上面都繪具著人物山水、鳥獸蟲魚、草木花卉,可謂栩栩如奇巧動人。

據說有一次,福州進獻了一種白玉燈更為精奇。燈圍全部用白玉、燭光映照,光耀奪目,如同一具潔白晶堂的玉壺,令人歎為觀止。

上元節燈火閃爍,奇燈層出不窮,以獨特的姿容和不同的光彩裝點著苑囿、後宮。宮中製作的琉璃燈山,精奇絕倫,巧奪天工。上元夜燈海煌煌之中,宋朝皇帝踏著夜色,乘坐小輦登臨宣德門,觀賞鰲山。抬著御輦的內官們為了使皇上便於觀覽,一律低首倒行。

上元之夜是個燈火輝煌、亮如白晝的歡樂之夜。上元的宮城更是一座五光十色的不夜城。五彩燈光輝四射,耀人眼目,天空澄徹中映得一片通紅。

此時的汴京城萬燈爭豔,千姿百態,巧妙奇絕,無所不有。閃爍變幻的燈海中心,由五色玉柵簇成的四個大字:皇帝萬歲,更是奇光競彩,奪人眼目。

《清平樂》宋朝第一節日是元宵節?熱鬧非凡,與民同樂的上元燈會

宋仁宗


玉柵上眉清目秀的伶官們、歌姬們奏著喜樂,念著祝語,高呼萬歲。

玉柵下是廣闊的露天大平臺,臺上百戲雜陳,藝人畢集,絕技紛呈。宮中的教坊歌姬和宦官百餘人,都巾裹翠蛾,跟隨著街坊的清樂和傀儡戲,輕奏曼舞。宋朝皇帝來了興致,還可以隨時宣喚臨安府尹早已準備好的市井歌舞隊。

燈節中歡樂祥和的熱鬧氣氛直至深夜,禮炮煙火的升空將歡樂之夜的歡樂推向高峰,一百多架煙火沖天而起,隆隆升空。

《清平樂》宋朝第一節日是元宵節?熱鬧非凡,與民同樂的上元燈會

宋朝帝后


歡聲笑語如海,高呼萬歲聲此起彼伏,樂聲如漫漫江河。

宋朝官家在燈火煌煌中矜持地起駕,坐上舒適的小輦上,看著燈光繁盛,也品味著盛世天子的無窮滋味。燈節依舊彩燈閃爍,長夜不息。

《清平樂》宋朝第一節日是元宵節?熱鬧非凡,與民同樂的上元燈會


這正是《清平樂》中想要表達的思想:仁厚無為的君主,穩定繁榮的社會,清平安樂的天下。

清平樂,樂清平,清平時代,天下安樂。

願天下清平!

願四海安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