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鑽被子、扔東西,不要慌,這是孩子處於“空間敏感期”

文 | 小麗兒媽咪(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你有沒有這樣子的印象,小時候總是喜歡用被子搭起一個空間,進進出出,鑽來鑽去的,並且把各種玩具、布偶都往裡面搬,營造一個小家的感覺。

孩子喜歡鑽被子、扔東西,不要慌,這是孩子處於“空間敏感期”

這是因為孩子不喜歡太大的空間,在用被子搭建的帳篷裡面內心會比較平和有安全感,同時還可以用身體來探索空間。孩子喜歡用身體來探索空間,是因為他們到了空間敏感期。

著名兒童教育專家孫瑞雪在她的《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中指出:“這是因為孩子的空間敏感期到了。喜歡狹小的空間正是孩子在空間敏感期裡的一種表現。

孩子需要在各種各樣的空間中感知不同的空間。上下、裡外、空曠與狹小、方圓。只有在小的空間中孩子才有明顯的空間感。孩子通過感知不同的空間感進而建立空間的概念。”

0-6歲是孩子空間敏感期持續發展的時期,父母以為孩子的空間是靠想象出來的,其實不是,孩子對於空間的感知是用身體探索出來的。

一、孩子空間敏感期有什麼表現?

1. 喜歡扔東西

孩子喜歡鑽被子、扔東西,不要慌,這是孩子處於“空間敏感期”

孩子會意識到所有的事物都是分離的,這是他們形成空間概念的基礎。他們意識到物體是分離的,新奇加好玩會促使他們把東西從高處扔下來,觀察物體落地的反應,再撿起來再繼續扔,循環往復、樂此不彼。

2. 喜歡塞東西

當孩子意識到空間有裡外的不同,看到有洞的東西就會往裡面塞東西,或者是吃麵包的時候,會摳洞。

3. 喜歡堆東西

孩子喜歡堆東西,比如搭積木,建立起來又推翻,推翻之後就建立,這是孩子空間感知能力的進一步發展,是智力成長的關鍵時期。

4. 喜歡鑽東西

孩子喜歡鑽東西,比如衣櫃、床底、帳篷等等,

在狹小的空間裡面,孩子感覺自己被包裹,有安全感。

5. 喜歡爬高

孩子喜歡爬上爬下,各種蹦騰,是因為孩子在用自己的身體探索外界,用身體去感知空間感。

孩子喜歡鑽被子、扔東西,不要慌,這是孩子處於“空間敏感期”

0-6歲的孩子爬上爬下、蹦蹦跳跳、喜歡扔東西等等行為表現都是正常的,只不過“苦了”父母,還有父母會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那父母應該怎麼處理呢?

二、面對孩子的空間敏感期,父母該如何應對?

1. 在保證孩子的前提下,不阻止

父母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家裡的插頭用密封蓋蓋起來,桌角用布包起來,地面保持整潔乾燥,通道保持暢通不要有異物阻擋。

父母在做好各種防護措施之後,也要在孩子身後不遠處,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時刻守護,讓孩子自由玩耍,解放天性,如此對他們的身心都是大有裨益。

2. 給孩子營造獨立的空間

父母可以在家給孩子搭建一個小帳篷,並佈置一下,將玩具,繪畫工具、繪本、積木等等放進去,給孩子營造一個專屬獨立的小空間,讓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孩子喜歡鑽被子、扔東西,不要慌,這是孩子處於“空間敏感期”

3. 和孩子一起玩遊戲

對於孩子各種探索空間的行為,父母不要嚴厲批評,加以干涉,而是要尊重孩子的天性,並且可以陪伴孩子一起玩遊戲,比如經典躲貓貓遊戲、紙箱投球的遊戲等等,在培養孩子空間的同時,享受親密時光。

4. 多和孩子說具有空間感的詞彙

日常與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多說上面、下面、裡面、外面等具有空間感的詞彙,幫助孩子樹立空間意識,提高空間辨別力水平。

孩子生長到不同的時期,對一些事物會有特別的反應,即敏感期,父母要有意識,並且加以培養引導,不可壓抑孩子的天性。

你家孩子的空間敏感期表現如何,你是如何引導的?歡迎留言交流。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小麗兒媽咪,是一名2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

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贊 + 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