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推進114項重大生態環境建設工程項目復產復工,總投資2515億元

近日,生態環境部梳理出114項重大生態環境建設工程項目清單,計劃總投資2515.4億元,並以中央生態環保督察辦公室名義致函各地,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積極有效推進復產復工。


“這些項目的復工復產,不僅能帶動當地資金投入和就業,同時也將使環境質量得到不斷改善,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讓老百姓有非常大的獲得感。”中央生態環保督察辦(以下簡稱“督察辦”)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


生態環境部推進114項重大生態環境建設工程項目復產復工,總投資2515億元


那麼,這114項重大生態環境建設工程具體包含哪些項目?目前推進情況如何?將對各地產生何種具體的影響?


汙水、固廢項目最多


據生態環境部消息,督察辦篩選出114項重大生態環境建設工程項目,計劃總投資2515.4億元。其中,涉及第一輪督察項目42個,涉及長江警示片、長江經濟帶11省市的項目72個。


項目類型方面,主要包含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生態修復治理工程項目兩類。其中,汙水和固廢項目最多。


數據顯示,這些項目中汙水處理設施及管網建設、黑臭水體治理、生活垃圾和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置等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約佔85%。


督察辦相關負責人解釋,以前督察中發現各地基礎設施短板問題比較突出,加之疫情期間醫療廢物處置能力還存在較大缺口,因此在這次項目推進過程中,明確指出要加快醫療廢物處置等項目的建設,“給基礎設施補短板,也會對生態環境質量有明顯提升。”


此外,114個重大生態環境建設工程項目中的重點項目,包括習近平總書記和其他中央領導同志十分關心、人民群眾高度關注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比如天津市七里海溼地自然保護區整治、內蒙古自治區“一湖兩海”治理、雲南省洱海修復治理、陝西省秦嶺修復等,以及直接關係相關企業復工復產的建設項目,比如河南省內黃縣陶瓷園區清潔燃氣集中制氣項目、廣東省練江流域紡織印染企業集中入園工程等。


“從有利於各地拉動市場投資、促進經濟發展,並有效改善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滿足民生需要等方面綜合考慮,我們選取的都是和老百姓切身利益相關的重大項目,這些問題的解決,能讓老百姓的幸福感更強。”督察辦相關負責人說。


生態環境部推進114項重大生態環境建設工程項目復產復工,總投資2515億元


政府投資、PPP項目居多


督察辦透露,這些項目大部分資金已經落實,截至2019年底已完成投資49.6%。項目投資方式主要以政府投資或PPP項目形式為主。


以山東省生活垃圾焚燒項目為例,督察整改方案要求2020年底前完成濟南市長清馬山生活垃圾暨汙水處理廠汙泥焚燒發電項目,棗莊市臺兒莊區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煙臺市生活垃圾綜合溼解一期和萊州市生活垃圾綜合處理項目,威海市中心市區垃圾焚燒廠擴建項目,菏澤市5個縣區垃圾焚燒處理設施新建項目等。


其中,棗莊臺兒莊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供熱項目已納入山東省生物質發電“十三五”規劃佈局方案,投資概算3億元,中電國際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中標。項目規劃處理棗莊市南部縣區的生活垃圾(臺兒莊區、嶧城區及周邊地區),將為臺兒莊區生活垃圾處置及周邊鎮區供熱提供便利,能夠有效促進本地區的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


威海市生活垃圾焚燒廠擴建項目採用PPP模式實施,總投資約3個億,採用BOOT(建設-擁有-運營維護-移交)的運作方式,特許經營期限為30年(含建設期)。該項目是威海市政府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大力推廣PPP模式、尋求政府職能的重要舉措。項目建成後,威海市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程度將大幅提高。


而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PPP項目,投資預算2.47億元,採用BOT模式,中國光大綠色環保有限公司中標,在沂源縣設立項目公司(政府股份佔比5%),收入主要來源為垃圾發電收入和當地政府支付的垃圾處理費補貼。


督察辦指出,截至2019年底,上述項目均在建設中。山東省生活垃圾焚燒項目總投資74.9億元,已完成投資26.5億元,後續資金將以企業自籌形式籌集,目前都已經復工。


部分項目效益已顯


值得關注的是,這114項重大建設工程項目既包含在建項目,也包含新建項目,有些在建項目已經顯現相應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比如總投資273億元的雲南洱海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大項目,也是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關注的重中之重。1996年、2003年、2013年洱海曾先後三次藍藻爆發,水質急劇惡化,洱海水環境與生態功能遭受嚴重破壞。


由於這項工程的深入推進,到2019年年底,“十三五”規劃相關的排水管網建設、截汙及水環境治理工程中,洱海流域的76個項目,完工率62%。當年,洱海全湖水質1—5月、11月為Ⅱ類,6—10月為Ⅲ類。預計項目到2020年底完工率應達90%以上。


另一個頗受關注的廣東省練江流域治理項目,據媒體報道,隨著綜合整治不斷深入,練江水質持續改善。2019年11月,海門灣橋閘國考斷面主要汙染因子化學需氧量、氨氮和總磷平均濃度分別為26毫克/升、0.27毫克/升和0.1毫克/升,月濃度均值達到練江整治要求的地表水環境質量Ⅴ類標準。


而在治理過程中,則涉及到印染企業園區建設問題。“因為練江流域的特色產業是印染產業,汕頭市的潮南區和潮陽區、揭陽市普寧市等地都有園區,怎樣讓這些企業進到園區,儘快復工復產,企業也很急迫。”督察辦表示。


對於紡織印染企業集中入園工程,整改方案明確,2019年基本建成潮南區紡織印染環保綜合處理中心,普寧市紡織印染環保綜合處理中心印花廠房、汙水處理廠首期、供熱供氣首期等工程,完成園區建設。2020年6月底前建成潮陽區紡織印染環保綜合處理中心。


生態環境部推進114項重大生態環境建設工程項目復產復工,總投資2515億元


不過,園區的建設仍然有些滯後。今年3月中旬,汕頭市潮南區紡織印染環保綜合處理中心主體工程進度最快,累計完成93.6%,首批25家印染企業順利試投產。而潮陽區紡織印染環保綜合處理中心、揭陽市普寧市紡織印染環保綜合處理中心累計完成總工程量分別是50.6%和80.7%。


“我們選出這些重點項目為抓手,推動園區建設,讓企業入園,抓緊生產,同時又能在生態環境改善上有很大提升。”督察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另外,還有一些項目是在逐漸建設的過程,效益還沒有顯現出來,比如生活垃圾焚燒項目。但基礎設施補短板的過程,從長期看,也是有利於投資拉動提升的。”


各省陸續開展摸底摸排,推動復工復產


督察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致函各省後,各地已陸續開始採取措施。目前,山東、廣東、青海、雲南等地生態環保系統或基層督察機構,已經到一線企業中去展開現場摸底摸排行動。


“企業在復工復產中到底存在哪些問題?我們希望各地有針對性地去查找原因,進一步採取措施,解決這些問題。”督察辦相關負責人說。


上海生態環境局督察辦牛雪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上海5個推進復工復產項目已在全面推進中,浦東汙水處理廠汙泥處理處置工程在3月底已全面復工。另外,上海市竹園汙水處理廠四期工程中調蓄池項目已復工建設,120萬噸級汙水處理廠建設可行性報告已批覆,上海市寶鋼原固廢堆場環境整治項目已復工推進,老港垃圾處置基地暫存庫區汙泥處理處置工程試點工作4月底完成。


對於項目清單中的寶鋼項目,計劃整改時限為2020年12月。截至今年3月,場地垂直阻隔工程主體基本完成,已進入收尾階段,高汙染點位的開挖和處置等作業暫處停工狀態。


牛雪健表示,在整改項目推進中,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壽子琪、副局長羅海林分別帶領相關業務處室走訪調研寶鋼股份,對寶鋼因疫情受影響的情況進行了詳細瞭解,市區兩級生態環境局、市環境監察總隊和區支隊均多次到寶鋼固廢堆場環境整治項目復工復產的現場檢查指導。


“由於廠內大宗固廢出廠遇阻,影響了整改項目中清挖出固廢的堆存和處置速度,市生態環境局積極協調加快其他固廢的出庫工作,給清挖出的固廢騰挪出空間,環評處等部門則對寶鋼焚燒爐、轉底爐等固危廢消納設施在疫情期間如何開展建設環評和生產爬坡等問題,進行上門服務和專題指導。”牛雪健說。


目前,寶鋼股份第一階段安排了30位外地非重點疫區的協力人員返滬,在14天隔離期滿且檢查身體狀態健康後方安排進入寶山基地廠區開展作業。公司內部也成立了股份公司領導掛帥的工作組,並儘快落實企業自有資金,按方案開展整改工作,確保最後整治期限不延期。


生態環境部推進114項重大生態環境建設工程項目復產復工,總投資2515億元


“每個項目完成時間都不一樣,要根據財力、物力和施工情況各方面進行考量。有的項目受疫情影響,導致工程計劃有所推遲,我們會持續跟進並推進項目完成進度。”督察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於老百姓迫切想要解決的問題,督察辦將督促協調有關地方加緊推進。


“總的來說,我們選取了這些項目,但工作並不侷限在這114個項目上。”督察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不僅為了推進復工復產的這些重點項目,此後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方案中要求的任務,督察辦都會持續緊盯整改進展情況,“當前的形勢下,必須有突出、有重點地去促進企業復工復產、拉動投資,才能夠讓經濟秩序儘快恢復正常。”


原題:生態環境部推進114項重大生態環境建設工程項目復產復工——總投資2515億元,與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