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與多維空間

科學家被這種螞蟻的行為弄得暈頭轉向,大惑不解,至今給不出一個明確的答案:螞蟻到底是如何在空間移動的?這是一種生長在北美的切葉蟻,以其能剪下植物葉片、組織精細的社會分工、種植真菌而聞名。有生殖能力的雌性被稱為蟻后,產卵、餵養後代是它的職責。沒有生殖能力的,個頭最小、數量最多的是工蟻,負責編制巢穴、採集食物和照看幼蟻等。為守護蟻后,它們在它的周圍編制一個很大的蛋形繭作為巢穴,好讓蟻后在裡面安心地生兒育女、餵養後代和增加體重。還有兵蟻,自覺地承擔起保衛群體和蟻后安全的任務。它們這樣分工合作、有條不紊的社會形態,令人稱奇叫絕。 但是現在還發現它們一種我們所想象不到的現象,更使科學家目瞪口呆,驚奇萬分。科學家將這種螞蟻的蛋形巢切個小口,給裡面的蟻后的身上標上顏色記號,然後封住切口。經過不長的時間,蟻后竟在巢裡消失,而在另一個同樣的蛋形巢裡出現。不論進行多少次的實驗,其結果都一樣,蟻后神不知鬼不覺地從一個蛋形巢"跑到"另一個離它很遠的蛋形巢去了!簡直就像耍魔術。難道螞蟻在施展"心靈致動"法術?

螞蟻與多維空間

心靈致動指的是兩個地方,如希臘和英國,也就是說處在任何距離的兩個地方瞬時實現搬運物質。憑藉的是一種征服時空的能力,為科學所不大認可。但是,未來的一天,哪怕是一種假設,我們也許將看到另一幕,根據科幻作家的見解,這種移動最大的可能是在別的與我們不同的空間裡(那裡不遵守經典的物理規律)得以實現。 還是讓我們回到心靈致動的問題上來。一些科學家已經在這方面取得了某些成果。丹麥與德國科學家聯合實驗成功,使光子和原子間——就是光與物之間的交換變為現實。下面是不久前完成的一次實驗:用激光照射氣態銫,科學家將光子具有量子特性的一部分轉移給原子,同時光子從銫原子獲得它的特性。這種量子性能的傳遞,與計算出來的幾乎吻合。當然,該實驗的成功,還不能說就是初始點至指定點對象的意動的實現。這個實驗實現的是處在初始點的一個對象(銫原子)所擁有的一些信息被傳遞到另一個處在終點(離初始點0.5米)的對象(激光下的光子)。

螞蟻與多維空間

假設兩個意動信息的儀器進行實驗,它將反映某些關於未來心靈致動的科學幻想。一個是發送器,安裝在始發點(如莫斯科),發送對象的數據(結構、狀況、形態等)。一個是接收器,吸收數據並在規定地點(如紐約)再現對象。為避免被複制,毀掉始發點的對象,這種實驗方法原則上與以往的相似,不過有一些明顯的不同。該實驗的速度未超過光速;其次是藉助於這些儀器還不能夠意動生物體,尤其是人。實際上在終結點的僅僅是拷貝對方而不是對象的本身。 最近,瑞士的5位科學家公佈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原子、電子以及宇宙空間其他所有的微觀物質都可能會表現出異常奇怪的行為,其行為規律可能與我們日常生活中傳統的科學規律完全背道而馳。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物理學家吉辛和同事將一對糾纏態光子分離,並通過兩根光纖,將二者分別從校園發送到相距18千米的兩個村莊。沿途光子會經過特殊設計的探測器,研究人員能夠隨時確定它們從出發到終點的"顏色"。

螞蟻與多維空間

實驗顯示出兩個事實:首先,兩個光子的物理性質在途中一致地改變。其次,這兩個光子的屬性改變沒有可探測到的時間差,就好像有一個假想的"交警"同時給它們發信號一樣。因此,兩個光子不可能是依賴通常的信息交流形式來溝通的。科學家推測,像這樣的信號的傳輸速率至少是光速的10000倍。 因此科學家認為,宇宙不僅是個並不簡單的、在無限空間裡無限增強的能源,而且還是個複雜的多維繫統。 螞蟻的行為有可能發生在人類生存的三維空間和一維時間以外的某個交匯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