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的成長之路:投資GP的負面清單

對於LP來說,瞭解和投資一個GP的理由可能很多,無論是策略、團隊、資源、品牌,都能成為很好的加分項。但決定不投一家GP,原因可能很簡單:要麼過往業績不高,無法預期高回報;要麼短板明顯,風險不可控。


LP的成長之路:投資GP的負面清單

王春傑 母基金週刊特約作者

優脈財富匯一級市場產品總監


超過10年的基金投資及管理經驗,精通股權投資機會的盡調、風控,對股權市場有較強的洞見力。關注TMT、醫療、大消費、前沿科技、企業服務、房地產、消費金融等行業。


在LP對GP的盡職調查過程中,除了需要了解GP的策略和投資邏輯,還會重點關注GP的哪些“負面因素”?以一個典型的只追求財務回報的LP為例,今天來談談哪些GP會在篩選的時候首先會被pass掉。

此“負面清單”是基於我自身的LP背景,以追求穩定的財務回報為基礎來確定的,不代表其它LP機構,歡迎討論指正。

GP負面清單我分為五個方面:業績,GP股權結構、團隊,策略,LP構成。

1、歷史業績不好

根據國外信號選擇理論研究,投資人在選擇私募股權基金時,首先關心的是歷史業績,比如IRR,DPI,IPO項目等。相信這也是所有國內LP在篩選基金時首先考慮的因素。當前在私募股權行業,衡量基金業績的指標主要有三個,IRR,DPI,TVPI。由於退出難的原因,DPI這個指標在當下尤為受到LP的重視。

在實際盡調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很多基金給出了很好看的IRR和TVPI的數字,但DPI就很差,從投資人角度,我們更關心的實際拿到手的錢,而不是賬面漂亮的數字。所以業績不過關,那就在初篩階段就直接被pass掉了。這裡要補充說明下,在盡調業績的時候要穿透底層項目來看,以防誤殺。有些基金DPI很低,但某些項目發展很好,上市可能性很高,GP很看好項目願意拿更長時間想賺取更高的回報,這就要區別對待了。

2、GP股權結構不合理

常見不合理的GP股權結構我分為兩個方面,一是GP具有外部股東,二是內部股權比例不合理。

GP外部股東通常有兩類,一是GP創業不容易,希望拉些有實力的股東來幫他們站臺導入資源,比如引入某地方政府開發區,以此獲取資金和政策支持;另外一類是引入產業資本,通常是行業內比較頭部知名的公司,講的故事是增加了退出和提升在這個領域專業判斷+資源整合能力。

但有利必有弊。這些外部股東既然給了你資源,肯定會對你有額外要求,比如在決策機制上要有話語權,這就使GP失去了獨立性,最終問題就會體現在你是以服務好LP為目標,還是服務好股東為目標,這就是潛在的衝突矛盾。內部股權比例不合理是很多GP最終分家的原因之一,所以我們在盡調時會很關注這個點。其實這個點也是很多GP在考察創業公司時會關注的問題,但有些GP就忽略了自己的股權結構的設計。

常見的不合理有兩種類型:創始團隊股權比例平分,或者一股獨大。團隊在創業時,大家目標一致,股權平分,沒有考慮將來分錢的事。但在後面的發展過程中,勢必有些人會更勤奮,成長的更好,比如基金中幾個頭部項目都是由他sourcing來,做盡調,做執行,到最後投後管理甚至退出。如果當初大家沒有談好分錢,還是按照GP股權比例來分carry,那對創造業績的人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最終團隊分裂是遲早的事。一股獨大說難聽點就是吃獨食,你都不願意分股權給團隊成員,他們怎麼會死心塌地給你賣命幹活,最終結果是團隊穩定性很差,來來去去,造成結果是投的項目沒有人能長期跟蹤,和項目方關係相信也不咋樣,信息獲取質量很差,容易錯失退出時機,最終影響到基金業績。

3、團隊背景與當前做的事不匹配

在評估團隊的時候,我們非常關注團隊過去做的事是否和當下做的事相匹配。如果差別很大,那基本就會被pass掉。股權投資這個行業比較吸引眼球又有暴富效應,容易招致一些投機的人進來。比如在2015/16年的時候,市場非常火,錢也很多,很多人看到機會就衝進來靠編故事或做PPT就能募個基金。這也導致了當下募資難的原因,因為當初這些投機的人投的項目不是死就是退出困難,當初承諾的3倍5倍回報現在看都遙遙無期,很多LP感覺上當受騙,完全失去了對股權投資的信任。

團隊太年輕的我們一般也不太會考慮,這個行業坑太多,太年輕的團隊雖然很有熱情和精力,但在對人的判斷,專業的積累,資源的整合,退出判斷方面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太年輕的團隊在自己還沒賺到足夠多的錢時,比較容易受誘惑,產生道德風險。

4、策略不清晰無邏輯

策略直白的說你是怎麼賺錢的,是否有清晰的邏輯描述。我們不太欣賞那些廣撒網,追熱點,跟風式、靠關係投資的機構。這類型機構我們認為他們自己事先都沒想好要投什麼項目,為什麼投,對所投項目所處行業也沒有很深入的研究,有些甚至都不知道行業中有哪些競爭對手,不做調查就下手投了,對LP來說太不負責任了。如果投中了,那多數是運氣成分。我們希望和GP建立長期合作的關係,所以希望他們能有穩定的業績輸出,這就需要他們有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獨立判斷,最終形成有邏輯的打法策略。

5、LP組合的不匹配性

我把機構LP主要分成以下幾類:政府背景基金,產業資本,銀行保險養老基金,市場化母基金,家族辦公室,大學捐贈基金。這些機構中部分LP並不完全是追求財務回報,比如政府基金、產業資本。如果一個基金的LP構成中政府基金和產業資本佔比過高,那就不太適合我們參與了。畢竟我們是純粹追求財務回報,如果和這些非純粹追求財務回報的LP在一起,大家的利益就不一致。而且通常他們出資比例很高,會對GP產生話語權,左右GP的投資決策。

另外還要考慮其他LP的資金性質,比如銀行保險養老基金,這些資金背景決定他們是追求很穩定的回報預期,不太能接受高波動率,回報預期也比較低,可能最終能跑贏通脹就行了。如果在基金的LP中這類型資金佔比過高,那GP大概率不會投風險很高的項目。而我們投股權是希望追求高回報預期,所以我們偏好的LP組合是佔比高的市場化的母基金、家族辦公室等,大家目標一致,都是希望獲取高回報的預期。

還有一種很介意情況是每期基金的LP變化很大,基本上重新換了一批,這也從側面說明之前LP對GP有不滿意的地方。從我們角度來說,比較好的狀態是每期基金都有一定比例的老LP在裡面,這也是對GP業績等方面的肯定。

優脈財富匯:是國內買方定位財富管理專業服務機構,致力於為中國家族辦公室篩選全球投資機會、提供投資風險管理、個性化資產管理解決方案、家族辦公室創設及運營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