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糜爛”到底是不是病,如何保養,怎樣檢查,如何預防

“宮頸糜爛”似乎是很多女性繞不過去的“坎兒”。不少女性一聽到“宮頸糜爛”這個詞,就會本能的緊張,甚至覺得宮頸糜爛是非常嚴重的疾病。果真如此嗎?

“宮頸糜爛”到底是不是病,如何保養,怎樣檢查,如何預防

在過去,宮頸糜爛一度被認為是宮頸癌及宮頸癌前病變的高危因素。因此,不少醫生常常會對宮頸糜爛患者進行宮頸微波、冷凍、激光甚至宮頸環形電切(LEEP)等手術治療。然而,在2008年出版的第7版《婦產科學》教材中,早已取消了“宮頸糜爛”這個病名,將其以“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取代,指出這是一種生理現象。換句話說,宮頸糜爛其實是人們過去對宮頸正常表現的一種錯誤認識。

為什麼會出現宮頸糜爛

研究發現,“宮頸糜爛”其實是一種生理性改變,只不過是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外移,柱狀上皮與覆蓋宮頸管外表的復層鱗狀上皮相比,色澤更鮮紅,看似“糜爛”因而得名,通常不需要治療。

事實上,宮頸“糜爛”的存在與否及其面積大小是因人而異的,或者說,與各人體質有關,與性生活、不檢點等沒有必然聯繫。目前已經明確,宮頸癌的罪魁禍首是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約99.7%的宮頸癌都是HPV感染引起的。

宮頸糜爛通常分為兩種:

1. 生理性糜爛:女性生理狀態下受體內雌激素的影響而發生的宮頸管內柱狀上皮的異位(外移),宮頸外觀呈現“糜爛”狀態。在排除宮頸癌及宮頸炎症外,考慮為生理性柱狀上皮異位,一般是不需要治療的。

2. 病理性糜爛:是子宮頸慢性炎症的一種類型,屬於婦科炎症,主要表現為白帶增多、色黃且質地粘稠、性交不適、腰腹痠痛等,有的則沒有任何症狀。

宮頸糜爛一般是宮頸柱狀上皮外翻的一種生理現象,是可以不用治療的,但部分女性出現白帶量多或性交後出血等症狀,此時應完善宮頸病原體檢查,如支原體、衣原體、淋球菌等。排除病原體感染引起的急性宮頸炎後,建議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宮頸物理治療,如宮頸微波、宮頸波姆光、宮頸冷凍治療等。

“宮頸糜爛”到底是不是病,如何保養,怎樣檢查,如何預防

“宮頸糜爛”需要注意什麼

1.注意性生活衛生,適當節制性生活,堅決杜絕婚外性行為,避免經期性交。

2.及時有效地採取避孕措施,降低人工流產、引產的發生率,以減少宮頸人為的創傷和細菌感染的機會。

3.定期進行婦科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宮頸炎症,及時治療。

“宮頸糜爛”到底是不是病,如何保養,怎樣檢查,如何預防

(大家有什麼問題,歡迎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