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走进旅顺太阳沟的前后8年

2012年的春天,我带晨报记者看了大案子山堡垒之后,在太阳沟转了一圈。根据我提供的材料和记者的感受连发两篇文章。一篇是有关战争遗迹保护的内容,一篇就是下文——太阳沟俄式老建筑将成海参展品馆。今天重读这篇文章,感觉8年前的事情就在眼前,8年后的现状不容乐观。下面是记者的文章:

旅顺博物馆首批专家志愿者、旅顺摄影家协会主席李华家最近在做一件大事:用手里的相机记录旅顺太阳沟老建筑的新生。“这是一个让人振奋又感动的过程,希望通过我的记录,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老建筑保护中来。 ”李华家说。

旅顺太阳沟老建筑保护区东起解放桥,西至太阳桥,北起56中学,南至海岸线,占地面积约为500万平方米。在保护区内存有大量日俄风情老式建筑,是大连市老建筑重点保护区域之一。

近几年,旅顺在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进程中,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老建筑的保护使用工作,一些老建筑又获得新生。在跟踪拍照过程中,李华家发现老建筑保护主要采取的方法是单体保护,加固维修。

晨报记者走进旅顺太阳沟的前后8年

大谷光瑞住宅楼和书屋旧址(本文作者拍照)

靠山街87号这座老建筑,是太阳沟开发之初最早的建筑之一,其建筑是沙俄高级将领官邸。 1915年被日本僧人、探险家,净土真宗西本愿寺第22代住持大谷光瑞买下。在旅顺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中,大谷收集品因其数量众多、价值珍贵而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正是由于这些藏品,大谷光瑞与旅顺博物馆结下了不解之缘。

晨报记者走进旅顺太阳沟的前后8年

二层楼面只剩下一根横梁(本文作者拍照)

晨报记者走进旅顺太阳沟的前后8年

改造维修后的新貌(本文作者拍照)

2011年对这座老建筑进行整体加固维修,并将原木制结构二层楼板,改为钢筋水泥结构。并对周边环境加以改造,使这座老楼焕发青春。施工期间,曾来过几名日本老妇在楼前落泪,久久不肯离去,还激动地说:“找到家了,找到家了。

晨报记者走进旅顺太阳沟的前后8年

这个老人见证了这座老楼60年的变化(本文作者拍照)

晨报记者走进旅顺太阳沟的前后8年

上面老楼的历史原貌(本文作者藏片)

晨报记者走进旅顺太阳沟的前后8年

修复后现状(本文作者拍照)

这座典型的俄式老建筑已闲置多年,俄日时期用做医院,驻军部队卫生队。闲置后其间做过灯泡加工厂,还用来存放过海带。近几年经常用来拍电视剧。由于弃管,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2011年的全面整修,准备将其用作海产品特色展馆。

晨报记者走进旅顺太阳沟的前后8年

老楼原貌(本文作者拍照)

晨报记者走进旅顺太阳沟的前后8年

正在维修之中(本文作者拍照)

一座俄式两层办公楼,地处文明街和五四街交会处,因随街而建,造型别致。由于管理不善,用户不定,随意改动较大,原有的门窗被封堵。楼体后面墙皮脱落,红砖风化。2011年重新维修使其再现当年的风采。

另有一座俄式老建筑坐落在太阳沟市场附近,俄国强租旅大时期为俄国人经营贵重金属的商店。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在此设立警察官练习所,是培养普通警察的学校。由于年久失修,墙体酥松,木质腐朽成为险房。

晨报记者走进旅顺太阳沟的前后8年

贵重金属经销场旧址(本文作者拍照)

晨报记者走进旅顺太阳沟的前后8年

原来位置重建缺少厚重感(本文作者拍照)

2011年新建太阳沟大市场被彻底拆除,很多人以为这座老建筑将永远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出人意料的是拆掉后在原址重建,虽改动后缺少了老建筑的沧桑厚重感(原墙体近一米厚),但仍保留了城市的记忆。

旅顺太阳沟新华大街东段路北,一片日式红砖黑瓦平房建筑,是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早期住宅区。由于管理不善,加之没有集体供暖,仅有室外旱厕,导致出现许多小库房、柴火堆、小块菜地等,形成典型的城中村。

晨报记者走进旅顺太阳沟的前后8年

施工正在进行时(本文作者拍照)

2011年当地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这里脏乱差的局面进行彻底根治,目前已完成1.7万平方米、53户日式住宅区域环境改造。拆除违章建筑,清除柴草,拔掉篱笆。重修下水,铺设管道,集体供暖,绿化美化,环境整体改观,使这片小区恢复了日式风情。

晨报记者走进旅顺太阳沟的前后8年

改造后的环境(本文作者拍照)

这种采用单体修复,原版重建,整块改造的方法,使旅顺的一些老建筑获得了新生并发挥其特有功能。

物不仅以稀为贵,在太阳沟林立的老建筑面前,破败的表象下是不可言喻的美。

“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

相关政策改造将引入时尚元素

有资料显示,大连市公布有关部门将对旅顺太阳沟景区的老建筑实施保护性改造,将“时尚元素”引入其中,“使其成为具有商业、居住功能特色的历史街区和与众不同的城市记忆”。规划范围涉及旧市区和太阳沟景区全部,“最大限度保护历史真实性和历史街区的风貌完整性”。 记者辛敏娟

晨报记者走进旅顺太阳沟的前后8年

这篇文章见报的当年,太阳沟新华大街上又一座老建筑肃亲王府被落架大修了。我开始一直认为落架大修就是房架不行换新的,结果整座建筑被彻底推倒,改为现代的框架结构,重建后完全改变了室内的格局,对新建的肃亲王府很多人不买账,认为这根本不是修旧如旧,而是给王爷盖新房子。国家文物管理部门有规定,推倒新建的不能算作文物。

晨报记者走进旅顺太阳沟的前后8年

肃亲王善耆的后人来看王府旧址(源自网络)


晨报记者走进旅顺太阳沟的前后8年

扒倒的厚重的青砖墙不解体(本文作者拍照)

晨报记者走进旅顺太阳沟的前后8年

新建的肃亲王府(本文作者拍照)

其实,这次新建的楼房,更接近70年代被改造之前的样式。但由于是盖新房子,大家跟记忆中老建筑对比,从感情上不接受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第二处被改造的是文明街与民泰街交汇处的一座老建筑,这座俄式老建筑于2004年腊月29晚上因线路老化起火。重修时是我提供了原貌的照片,人家很客气,一再表示感谢,我说只要能修旧如旧,

应该感谢你们为保护老建筑做了一件好事。结果设计者发挥了想象力,对老建筑进行艺术再加工。

晨报记者走进旅顺太阳沟的前后8年

起火后的惨状(本文作者拍照)

晨报记者走进旅顺太阳沟的前后8年

老建筑的原貌

晨报记者走进旅顺太阳沟的前后8年

改造后的现貌,脑门上长瘤子——额外负担。(本文作者拍照)

老建筑的维修,特别是文物级建筑的修复是要有资质的,是要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复。城市的建设一定要人们记住城市的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