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義選擇起義時, 唯獨放走了兩位部下, 讓他們坐飛機飛往臺灣

國共內戰持續了十年,其實一開始大家同為中國人,即便是政見不合,但也談不上什麼血海深仇。但是在內戰期間,國軍在佔據優勢的時候對紅軍各種圍追堵截,下手十分狠辣,兩邊也就越打越兇,再無和解的可能。

傅作義選擇起義時, 唯獨放走了兩位部下, 讓他們坐飛機飛往臺灣


1949年1月的時候,國軍被迫撤離天津,東北野戰軍順利拿下天津總部,而曾經的國軍司令官,也成為了俘虜。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地局勢逐漸明朗,再加上許多國軍高官投誠,國民政府顯然已經走到了末路。國軍總司令官傅作義此前一直在北平坐鎮,眼見已經沒有絲毫獲勝的可能,他選擇放棄自己在國軍內部的地位和職務,率領部下起義。


正是因為他的起義,北平得以和平解放,全中國的解放進程也得以加快。傅作義率部起義的時候,麾下大部分將領都跟隨他一起加入了我黨陣營,少部分負隅頑抗的則淪為階下囚,但是有兩個級別較高的將領既沒有投誠,也沒有出現在俘虜名單上,他們去哪裡了呢?

傅作義選擇起義時, 唯獨放走了兩位部下, 讓他們坐飛機飛往臺灣


這兩位將領分別是李文和石覺,傅作義決定起義之後,他們兩人不願意加入敵對陣營,但是也不想成為俘虜,於是請求傅作義放走他們。當時戰局已定,傅作義覺得放走他們二人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於是鬆口,同意讓他們乘坐飛機回到南京。


能得到傅作義這樣的寬容和優待,他們倆自然與傅作義有著非同一般的關係。以前還在國軍內部當最高軍政長官的時候,傅作義曾經在華北地區待過一段時間,當時他手下最主要有四個兵團,分別是第4、第9、第11還有第17兵團,其中除了11之外,其他的三個兵團都是嫡系部隊。為了更好地管理手底下的兵,這四個兵團他指派了四位十分信任的得力干將負責,分別是李文、石覺、孫蘭峰還有侯鏡如。

傅作義選擇起義時, 唯獨放走了兩位部下, 讓他們坐飛機飛往臺灣


傅作義與四位司令官並肩作戰共同作戰多年,早已將他們視為心腹,所以在決定起義之後,自然是先告知他們,而四個人也給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首先是孫蘭峰,在當時他出於各種考慮,拒絕跟隨傅作義一起起義。之後為了躲避紅軍,也為了不讓傅作義為難,他獨自去了綏遠地區,經過一段時間考慮之後,才再次參加了國民黨綏遠省主席董其武發動了綏遠起義,與傅作義也算是殊途同歸。

傅作義選擇起義時, 唯獨放走了兩位部下, 讓他們坐飛機飛往臺灣


而侯鏡如的情況最讓人吃驚,原來他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對國民政府失望透頂,所以早前就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留在國軍內部做一個線人。這時候國民政府已經分崩離析,他的任務也算完成了,所以他也選擇離開,去福建地區做貢獻去了。

傅作義選擇起義時, 唯獨放走了兩位部下, 讓他們坐飛機飛往臺灣


於是,最終傅作義需要處理的就只有剩下的兩位兵團司令官,也就是李文和石覺。這兩個人都是黃埔軍校的學生,雖然畢業於不同的時期,但是對於蔣介石都是打從心底裡尊敬,因此他們從一開始就沒想過要走起義這條路。


即便是傅作義的勸說也無法改變他們的決定,但是他們也不願意成為俘虜,於是經過商量之後,兩個人請求傅作義放他們乘坐飛機離開。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慮之後,傅作義同意了兩人的請求,畢竟起義這件事不能強求,強行讓兩個人留下也起不到什麼作用。而且他們一起作戰多年,對兩人下殺手他也於心不忍,這兩個人也沒有阻礙和平起義的企圖,於是傅作義選擇了一種最溫和的解決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