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筋膜,這些常識每個人都應該知道


關於筋膜,這些常識每個人都應該知道

文章僅供探索及娛樂,不可用作醫學用途,如有相關問題,請於正規機構當面就醫。


認識筋膜

認識筋膜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結締組織。

結締組織就是我們身體用來連接、填充、包裹不同組織、器官、內臟的物質。

我們熟知的很多結構,例如骨膜、肌腱、韌帶、筋膜等等,都屬於結締組織,可以說它在我們的身體裡到處都是。

因為不同地方的結締組織有不同的功能,所以它們的特性也有所不同,有的很堅韌,有的很有彈性。

結締組織雖然有不同的形態,但其實彼此又相互連結。

例如包覆骨骼的骨膜會連著肌肉深層的筋膜,深層筋膜又連著肌腱與韌帶,而肌腱、韌帶又在關節周圍連結著關節上的骨膜,或者另一塊肌肉,然後淺層筋膜又把這些通通包裹住。

總之,這是一種相互牽連、環環相扣、千絲萬縷的關係。

其次,我們再認識一下結締組織中很特別的一種,也就是本文闡述的筋膜。

筋膜包繞著肌肉、肌群、血管、神經等組織器官,它就像穿梭在組織中的網絡彈力帶,既是組織的隔間,也是組織間的連結,遍及全身上下里外。

關於筋膜,這些常識每個人都應該知道

筋膜其內含緊密規則排列的膠原纖維,膠原纖維的方向是順著拉力的方向,所以,筋膜具有很強的單向抗拉性能。正

因為筋膜像高彈皮衣一樣包裹著我們的全身,所以它對我們維持姿勢很有效果,換言之,長期不良姿勢也會對筋膜造成負面影響。


筋膜在健身運動中的意義

健身群體,特別是喜歡抗阻訓練的健美群體非常喜歡強調動作的孤立性,例如做肱二頭肌站姿槓鈴彎舉的時候我們會習慣認為只有肱二頭肌在收縮。

這種描繪方式很容易讓我們理解運動,雖然它很方便,但並沒有充分闡述人體背後的機制。

事實上,除了眨眼睛之外,我們的身體幾乎沒有什麼動作靠單一肌肉就能完成。

傳統理論中有主動肌、拮抗肌、協同肌以及穩定肌等概念,我們在完成一個動作的時候也習慣理解為主動肌是核心,其它肌肉組織都是在輔助這塊肌肉。

但當下更全面、科學的解讀是我們完成的很多運動都是整個身體在運動。

例如當我們做站姿槓鈴彎舉的時候,我們的核心肌群要穩定,肩膀和肩胛也會發力,甚至是下肢肌肉也要收縮。

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鬆懈或準備不當,執行動作的過程都會不夠自然,或出現動作表現不佳以及其它不適或損傷。

關於筋膜,這些常識每個人都應該知道

因此,現在醫學在討論一個動作的時候,已經越來越少地討論一個單一肌肉,而是從功能帶、動作鏈,甚至更大範圍、更全角度去考量。

那麼問題來了,是什麼串聯起這一切呢?

答案就是筋膜。

以前我們認為肌肉收縮後會拉動肌腱,肌腱再拉動骨頭。

但現在很多研究認為其實很多力量是透過筋膜在傳遞的,肌腱、韌帶、肌肉、骨膜就像相互交叉的橡皮筋,只要其中任何一條被拉動,其它條也會受到影響。

筋膜不僅是傳遞力量,而且還儲存力量,然後在下個動作釋放出來,產生更大的爆發力。


有部分研究人員認為也可以把筋膜當作感覺器官來看待,因為包裹肌肉的筋膜中有豐富的感覺神經,這些神經對於筋膜的張力、壓力都很敏感,甚至被認為是重要的本體感覺元素之一,可以感知疼痛、影響肌肉放鬆的程度。


編者按:本體感覺的簡單理解就是身體可以感覺肢體在什麼位置,受到什麼樣的力,例如你閉著眼睛也會知道自己的手在哪,使用的重量大概是多少。


此外,因為筋膜和痛覺、張力、壓力、本體感覺以及神經有關,所以有很多失調的問題可能都跟筋膜有關,例如頸部、腰部的慢性疼痛,脊柱側彎、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慢性疲勞等等。

如果筋膜出現問題會怎麼樣


筋膜出現問題會怎麼樣

筋膜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就是由於受傷、長期不良姿勢或特定運動模式造成的沾黏。

筋膜沾黏會讓人覺得身體有些地方有點卡、緊張、活動受限,它會阻礙力量傳輸,連維持姿勢也會受到影響。

這些問題在過去經常被歸因於肌肉、骨骼、關節的問題,但也有可能是筋膜受傷的結果。

那麼問題又來了,有沒有方法能自行判斷問題是否與筋膜有關?答案是有的,但是難度很大。

關於筋膜,這些常識每個人都應該知道

因為筋膜評估需要很精細的手感,即使是專業醫療人員(物理治療師屬於醫療人員)也需要充分的訓練和長時間的經驗積累才有能力去執行。

不過當下很多醫院都配備了軟組織超聲波、生物電阻等先進設備,隨著物理治療的越發普及以及各大醫院對康復問題的重視,這類曾不被主流醫院所重視的"疾病"也會逐漸擁有更便利的救治條件。

隨著國內物理治療領域的越發正規與普及,我相信它會讓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以及健身運動群體從中受益。

最後,送給大家的實用建議是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避免長期維持不良姿勢,健身運動過程中注意熱身、拉伸以及動作規範度。

只要把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做好,正常健康人都不會輕易出現筋膜方面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