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不傷胃?浙大博導,你好像普及了一個假「常識」

前段時間,一篇關於“綠茶會傷胃嗎”的文章,引起了筆者的注意。

“綠茶刺激胃”是一個常識。

然而常識,常常讓我們忽略了它存在的合理性。

於是,懷著學習的目的,打開了這篇閱讀量上萬的文章——

绿茶不伤胃?浙大博导,你好像普及了一个假“常识”

如上圖,文章聚焦了兩個常見說法,王岳飛教授、博導在諮詢中對這兩個說法分別做了回答。

然而,王岳飛教授所表達的一二觀點,與筆者的認知有所不同。因此,難免無知者無畏,在此與王教授一起交流探討。

劃重點:

绿茶不伤胃?浙大博导,你好像普及了一个假“常识”

首先,上圖劃線部分的表達,難免讓人聯想到“甩鍋”這個網絡流行語。

再者,素以科學的嚴謹精神為己任的茶葉界“學院派”,講出如此“江湖風格”(僅相對於科學的嚴謹而言,“江湖”一詞本義非褒非貶)的話,也恰恰缺失了科學的精神。

文中以對話的形式展現,多口語化表達,後又經訪問者轉化為文字,也許離最初的表達已有所偏差。在討論中我們不必斟酌每一句話在文法上的嚴謹性,因此這個表達不做繼續討論。

隨後,王教授用較長的篇幅,“從現代科學的角度”,解釋了產生“綠茶傷胃”這個現象的原因:咖啡鹼。

绿茶不伤胃?浙大博导,你好像普及了一个假“常识”

延續前文風格,王教授的觀點是:咖啡鹼刺激了胃不好的人的胃,而不會傷健康的胃。

我們依然不討論這種“江湖風格”表達的臧否。

在“現代科學”的層面上討論,會更容易些。

很明顯,王岳飛教授認為,在現代科學層面,“咖啡鹼”和“刺激胃”這兩件事有較大的關聯性。

绿茶不伤胃?浙大博导,你好像普及了一个假“常识”

【百科】

咖啡鹼,亦稱咖啡因,普遍存在於在茶葉、咖啡、可可等飲料中,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能夠暫時的驅走睡意並恢復精力,臨床上用於治療神經衰弱和昏迷復甦。

茶葉和咖啡含有相同的物質,咖啡鹼

科學家們一度關注了“咖啡刺激胃”的現象。

來自醫學權威雜誌《柳葉刀》,在“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胃食管反流病)”的論文中,引用了《美國胃腸病雜誌》一篇“咖啡降低下食管括約肌壓力”的論文。

論文指出,

無論是酸性還是中性咖啡,無論是對於健康人還是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無論他們是空腹還是非空腹喝咖啡,都會造成括約肌壓力降低,從而造成反流性食管炎。

總結,咖啡也許會使得下食道括約肌壓力降低,從而造成胃酸反流或惡化胃灼熱。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7002705?dopt=Abstract 論文鏈接)

是的,咖啡刺激胃。

那麼,咖啡中什麼物質在刺激胃?是咖啡因嗎?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的一篇名為“Gastric Acid Secretion and Lower-Esophageal-Sphincter Pressure in Response to Coffee and Caffeine(咖啡和咖啡因對胃酸分泌和下食道括約肌壓力降低的影響)”,做了一個很有針對性的實驗:

選取未患胃病的人員,比較:咖啡因、普通咖啡、去咖啡因的咖啡,這三者對於胃酸分泌和括約肌壓力的劑量反映。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177987 論文鏈接)

實驗中觀察喝下一杯咖啡後的胃酸反應:

咖啡因組人體反應數值最小,普通咖啡和去咖啡因的咖啡相似,人體胃酸反應值更大。

其次,下食道括約肌壓力的反應:

咖啡因對括約肌壓力變化影響最小,普通咖啡和去咖啡因的咖啡,對括約肌壓力變化影響明顯。

總結:即使脫了咖啡因,咖啡依然刺激胃。咖啡刺激胃,與咖啡因關聯性很小,咖啡本身還包含其它刺激因素。

綜上所述,“咖啡鹼”和“刺激胃”這兩件事並沒有很大的關聯性。

值得注意的是,兩篇文論均關注到了健康的胃在實驗中的反應,健康的胃在胃酸分泌和下食道括約肌壓力兩方面都受到明顯的影響,即被刺激到。

所以,王教授,您好像普及了一個假的“科學常識”。

到底是什麼物質在刺激胃呢?

咖啡依然是茶葉的突破口。

以下是推理與猜想(因暫未查詢到關聯性強的文獻資料)——

有一種物質,共同存在於咖啡、茶葉、紅酒中,那就是單寧(單寧酸)。它的另外一個名字我們更熟悉:多酚類→→茶多酚。

绿茶不伤胃?浙大博导,你好像普及了一个假“常识”

咖啡內質成分圖

(單寧酸含量是咖啡因的4倍)

绿茶不伤胃?浙大博导,你好像普及了一个假“常识”

茶葉內質成分圖

(茶多酚的含量是咖啡鹼的10-20倍)

绿茶不伤胃?浙大博导,你好像普及了一个假“常识”

葡萄酒內質成分圖

(酚類/單寧含量較多)

此外,還有柿子、酸棗、山楂、白薯等水果。

關於單寧/單寧酸/鞣質/酚類/多酚類/茶多酚(是的,它們是同類)的生理活性,尤其值得我們注意:

單寧與胃粘膜蛋白髮生作用產生沉澱,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刺激胃酸分泌過多,反映出刺激胃的現象。(關於單寧的論文研究有很多,各大科普網站均可下載查閱)

綠茶中的多酚類以單寧前體(兒茶素)和低聚縮合單寧為主,它們是刺激胃的。過量飲用和不適宜季節飲用,是會傷害胃的。

更通俗的說法是,綠茶是具有寒性的。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說綠茶刺激胃,紅茶就不會刺激胃了?

簡而言之,這是單寧前體、低聚縮合單寧和高聚縮合單寧的差別。紅茶中含有更多的高聚縮合單寧(茶紅素),以大分子的形式與蛋白質結合較強而產生覆膜,保護胃壁免受胃酸分泌過多的傷害。(篇幅所限,不再繼續展開)

以上僅是我對這個問題淺顯的認知,如有不到之處,還請大家原諒。

隨著科學的進步,期待茶葉胃腸生理反應研究的深入,讓我們對這個常識瞭解的更為清晰。能夠更加科學的飲茶,享受喝茶的美好的同時,能夠更好的保護自己。

绿茶不伤胃?浙大博导,你好像普及了一个假“常识”

我們還寫過:

绿茶不伤胃?浙大博导,你好像普及了一个假“常识”

【茶人茶話】

愛茶人的圈子

茶人們的話語平臺

科學與趣味性兼備

幫您解決茶的問題

長按二維碼,關注“茶人茶話”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