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秋:構建投資組合的“反脆弱性”

在快速“換季”的市場中,如何為持有人提供更好的投資體驗,以便獲得絕對收益?

本期《言值》,我們邀請了國聯安基金專戶投資部總經理陳立秋,就這個問題與大家進行討論。

陳立秋認為,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換季”,需要構建一個合適的投資組合,尤其需要注重組合的“反脆弱性”。那麼什麼是“反脆弱性”呢?一起來聽聽吧!

言值 | 陳立秋:構建投資組合的“反脆弱性”


陳立秋

曾任

★ BluePoolCapital投資經理

★ 江海證券有限公司研究主管

★ 人保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高級投資經理

★ 上海知幾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

★ 鴻商資本股權投資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 長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


2018年12月加入國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擔任專戶投資部總經理

Q:您是怎麼構建投資組合的“反脆弱性”?

陳立秋:我的投資組合是根據不同投資者對收益的要求來構建的。

依據投資者的期望收益率、資金使用期限、風險承受能力來制定投資策略。依據投資策略合理調整投資組合中權益資產的佔比,並嚴格根據風險預算來動態管理權益倉位。

如果預期市場有系統性風險,我就會擇時用股指期貨對沖或者降低倉位的方式來應對。比如,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發酵期間,春節前我擔心疫情會發酵,所以當時就大幅降低了權益的淨倉位,提升了投資組合的“反脆弱性”。

Q:構建投資組合的具體操作是怎樣?

陳立秋:我構建投資組合分為2個步驟:

▲ 首先是擇時調倉,根據未來3-6個月市場的整體流動性和上市公司未來3-5年業績增長的持續性及目前估值來確定權益倉位。如果在控制風險預算前提下,判斷現階段權益市場整體投資性價比較高,權益類就會維持相對高的倉位;如果判斷權益市場會有系統性風險,就用對沖策略把淨倉位控制在較低水平,同時適當增加固定收益配置;

▲ 其次是擇優選股,即構建權益倉位的組合,採用Middle-Down和Bottom-Up相結合的研究方法。Middle-Down方法主要用以優選5-8個未來3-5年行業景氣度高、趨勢向上的行業中的龍頭企業,Bottom-Up主要用以優選有事件催化、未來3-5年企業價值有重大提升的公司,共同構成組合,並動態優化。

Q:具體到選股和估值上有什麼要求呢?

陳立秋:選股方面,首先是選行業:選擇具有卓越商業模式或者景氣度超預期的行業,然後選擇低估值或者合理估值的標的,確保足夠安全邊際。

估值方面,不管是PB還是PE,都需要持有動態觀

▲ 首先,PB要結合公司未來可持續的ROE或者有息負債率來看。如果有息負債率很高,ROE完全是槓桿帶來的,那麼在經濟蕭條期的時候,槓桿就會帶來傷害,因為企業利潤會有下降,但剛性利息支出會上升,這就可能會給上市公司帶來大麻煩。這時低PB、低估值才是合理的。

▲ 其次,PE要考慮公司盈利增長的質量,這裡的質量指是否有比較持續的毛利率和持續增長,以及運營利潤和淨利潤是否能轉換為運營現金流和自由現金流,而不是一直靠併購或借債等投資手段來實現增長。一個高質量可持續的增長才適合給出相對的高估值。

Q:你對回撤控制很看重,如何來控制風險呢?

陳立秋:第一是根據不同產品的不同投資目標,來分配我的風險預算;第二是採取多策略投資,來做對沖或者套期保值;第三是結合未來3-6個月A股市場的流動性特徵及整體估值情況,進行行業配置、個股選擇和倉位管理。

另外,我自己平常會做一些量化統計,來輔助進行擇時和行業個股配置,提升投資組合的“收益風險比”和“反脆弱性”。

根據量化統計,市場流動性比較強的時候,風險偏好資金主導前提下,科技行業佔優;風險偏好比較弱的時候,消費和醫藥、公用事業等防守行業佔優。

Q:您經歷了多輪熊市,對於在熊市中的投資您的看法是什麼?

陳立秋:很多投資者會認為熊市中估值低就必須買,從長期投資角度來看,逆向投資效果的確是不錯的;但如果管理產品的資金性質是偏絕對收益的,考核期限偏12個月的話,對風險容忍度比較高,對回撤控制很在意,那麼就需要適當進行倉位管理和對沖。

根據量化統計,權益在熊市中有兩種策略是能夠實現不錯絕對收益的:

1、增加配置信用記錄良好的高等級固定收益產品和黃金,同時降低權益類產品的倉位,或者配置和經濟週期弱相關的必須消費及醫藥相關行業標的;

2、進行適當配對交易(做多看好行業的合理或偏低估值優秀上市公司,做空基本面惡化的或者偏高估值的上市公司),或者股指期貨的套保。

如2008年,構建投資組合可以通過做多A股市場折價的封閉式基金或者消費醫藥行業的優質龍頭,做空相關的股指期貨,提升投資組合的“反脆弱性”;同時購買優質的高等級債券也可以提供不錯的絕對收益。

又如2015年,你會發現A股某些所謂教育行業龍頭公司的市值,已經超過了美股中概真正優秀的教育龍頭企業了,呈現了泡沫化的狀態。我們當年的投資目標已經超額實現,就決定在4-5月市場衝高過程開始減倉,不再貪戀最後一段瘋狂上漲的收益。

Q:泡沫階段最後1000點漲幅是最快的,這時候你如何在市場瘋狂搶錢的時候,能夠剋制人性上的弱點?

陳立秋:實話實說這個階段踏空是很難受的。但我們評估之後認為,收益風險比已經不夠滿足我們的資金要求,就放棄了後面的瘋狂上漲;雖然可惜,但後來也因為及時放棄,躲過了股災和熔斷,控制了組合整體的回撤,提升了組合的“反脆弱性”。

危險區域是隨時有可能坍塌的,我們需要在市場風格與我們投資目標不匹配的時候,適當休息,規避人性的貪婪。

Q:您怎麼選擇投資組合構建的時機?

陳立秋:這裡涉及到三個問題,第一是行業及公司基本面預期改善,第二是估值足夠便宜或者合理,第三是市場流動性改善。如果這三個維度都比較好,那麼選到好公司並獲利的概率會大大提升。就流動性改善及低估值而言,最典型的時機選擇就是2008年底、2012年中以及2018年底。

言值 | 陳立秋:構建投資組合的“反脆弱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