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行業“漲”聲會想響起來嗎?

茶行業“漲”聲會想響起來嗎?|興茶觀茶

近段時間,餐飲行業漲價一事引發熱議,喜茶、奈雪新茶飲品牌也在玩“漲價”,茶企茶商是近段時間,餐飲行業漲價一事,引發網上爭議。在海底撈為漲價而道歉後,西貝餐飲董事長也發微博就漲價問題向消費者道歉。

有意思的是,深受消費者喜愛的一些茶飲品牌,因部分產品漲價而登上了微博熱搜。這漲價的背後是什麼?這會給茶企茶商在產品價格策略上帶來了哪些思考?

茶飲界也玩“漲價”

頭部品牌部分產品超過30元

前幾日,“喜茶漲價”這一話題登上新浪微博熱搜榜,一些產品上調兩元,引起消費者的熱議

興茶君從喜茶微信小程序的單界面看到,“豆豆波波茶”、“芝芝莓莓”、“多肉葡萄”等產品的價格,相比2019年都上調了2元,部分產品價格直逼30元,有幾款產品的價格超過30元。而對比2019年的價格,奈雪の茶也有部分產品價格上調了價格,像霸氣芝士草莓、霸氣芝士芒果、霸氣草莓、黑糖寶藏茶四款產品價格上調,上調區間在1—2元。

茶行業“漲”聲會想響起來嗎?


頭部奶茶品牌距離全面邁入“30元時代”似乎不再遙遠。

那麼,其它奶茶類飲品的價格是否也在上漲呢?其實並不是

目前上調價格的主要是走中高端路線的產品或品牌,COCO和一點點目前沒有出現產品漲價的情況,而4月9日,蜜雪冰城在公眾號發佈了“蜜雪冰城還是不漲價”的公告。

茶行業“漲”聲會想響起來嗎?


從公開報道來看,這些奶茶品牌在回應漲價的原因時,表示主要受到成本上漲影響,和疫情並無關係

其次,我們看到二月份全國的CPI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這也帶動了一些食材原料價格的上漲。如果從物價水平的角度來看,對於一些餐飲行業、茶飲品牌來說,它的產品價格實際上也和物價水平是息息相關的。

茶行業“漲”聲會想響起來嗎?


眼下,隨著茶葉市場的回暖,面對餐飲、茶飲一些品牌的漲價行為,一些茶企、茶葉店老闆在交流中表示,自己也有漲價的念頭,希望能通過漲價來消化成本、穩定經營

也許,下面這些信息數據這更能反映出消費者對於漲價的心態,能幫你的漲價決策提供參考。

漲還是不漲?

從數據看價格的敏感性

在喜茶漲價上熱搜後,4月9日,新浪新聞發起了一項“奶茶超過30元你還會再喝嗎?”的微博投票。從這條投票中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從參與人數看,大家真的很關心這種日常消費品的價格;從態度看,絕大部分消費者還是難以接受飲品的漲價行為

茶行業“漲”聲會想響起來嗎?


截止至4月16日,在這項近200萬人參與的投票中,62%的網友表示被“價格勸退”,超過30%的網友表示會“少喝”。只有5.4%的消費者認為,哪怕奶茶漲到了30元還是願意為其買單。

顯然,價格這一因素,會影響大部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

網上有網友更是調侃道:“我還沒開始報復性消費,結果報復性漲價先來了!”

茶行業“漲”聲會想響起來嗎?


但作為年輕人剛需品類的新茶飲,其市場回暖確實還是比較快的。3月26日,支付寶聯合餓了麼發佈的消費回暖數據顯示,自2月10日復工後,全國奶茶訂單量逐漸攀升,3月16日-3月22日,全國奶茶訂單量已經達到復工前的4倍

疫情之下成本陡增

但漲價是一把雙刃劍

回到茶行業來看,漲價是一把雙刃劍。對於商家而言,好處在於通過漲價確實能消化成本,迅速補血,渡過難關。

但是,受疫情影響,整個消費購買力是下降,漲價可能導致茶葉消費者也“捂緊錢包”

茶行業“漲”聲會想響起來嗎?


對於二月、三月份幾乎沒有營業的茶葉實體渠道來說,當前能恢復穩定的經營實在是一個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如何刺激消費需求,才是關鍵。漲價這種“回血方式”可能帶來不確定的風險,茶企、茶葉店還是要慎重為之

茶行業“漲”聲會想響起來嗎?


我們也要注意到,無論是餐飲還是新茶飲,產品漲價的企業,大部分還是這個行業或領域裡的頭部品牌,他們本身在產品、環境和服務上都有較為明顯的競爭優勢。茶行業也一樣,頭部企業才定價的話語權。你的產品具有一定稀缺性,才具有溢價能力。

茶行業“漲”聲會想響起來嗎?


有業內人士表示,“打鐵還需自身硬”,漲價也並非一些茶企茶商眼下脫困的唯一選擇,更重要的是自己摸索出匹配消費需求變化的運營管理模式

事實上,我們也看到,這場疫情,正倒逼不少茶企茶商開拓線上運營模式、豐富高性價比產品線和提升服務水準

茶行業“漲”聲會想響起來嗎?


總的來說就是商家有漲價的自由,消費者也有消費的自由。價格要和品質、服務相匹配,相信這才是茶葉消費者更在意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