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孤篇压盛唐的一首诗,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我们常说唐诗唐诗,说明唐朝在诗的造诣上比着其它朝代有很大的成就。事实证明就是如此,从

“初唐四杰”到盛唐“大李杜”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再到中唐白居易和刘禹锡最后到晚唐“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我们熟知的这些有名的诗人大都来源于唐朝。正因为有了这么多有名的诗人,才会给我们留下那么多的优美佳作。但是,却有这么一首诗,被闻一多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甚至是以“孤篇压到全唐”,这首诗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以孤篇压盛唐的一首诗,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先说诗人张若虚,他是初唐诗人,扬州人。为什么说他的名气没有其他人那么大,就因为他留存于世的诗只有两首,一首《春江花月夜》,另外一首《代答闺梦还》。如果不是这首《春江花月夜》,或许他的名字会像普通人一样,无声无息的淹没在历史长河里。

以孤篇压盛唐的一首诗,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再说这首诗《春江花月夜》,全诗如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整体赏析:整首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以孤篇压盛唐的一首诗,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最后说为什么这首《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压盛唐,我认为具体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这首诗的文学之美:

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转韵,韵脚平仄交错,音节和谐,每韵都构成了一幅富有鲜明的感情色彩的形象画面。有些句子用了律句的平仄加上不少偶句,排比句,顶针句的运用,使诗歌错落有致。其中对春江明月诗人能把诗歌声韵节奏的外在律与诗人感情的内在律有机融合,以声韵来透露思妇情绪变化的升级,显示出自然美景无人共赏青春虚度的凄楚,使思妇的离愁与景自然和谐,表现出巧夺天工的艺术功力。

以孤篇压盛唐的一首诗,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第二,这首诗的哲学之美:

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诗人睹物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时空无限。生命无限,俯仰古今,感慨宇宙,表现出一种辽阔深沉的宇宙意识,面对流水似的一去不复返之光阴,诗人此时又陷入了无限的感伤和迷惘,从而发出睿智旷远的人生感叹。例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见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等句不但是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而且角度远不拘泥于个人狭隘的角度,去理解天地之间的道理,发人深省。

以孤篇压盛唐的一首诗,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第三,这首诗奠定盛唐诗歌的基础。

从诗经到唐诗的时代,跨越一千多年,“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本来是陈后主和隋炀帝给起的名字,不过那两首写得太差也自然在历史中被遗失,而在张若虚手上却一改曲风,以清丽之风荡清了艳丽之感,被看作是“完成了宫体诗的自赎”对诗歌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盛唐诗歌的发展鼎盛奠定了基础。

以孤篇压盛唐的一首诗,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结语:这首诗紧扣春、江、花、月、夜五景结构全篇,描绘了一幅淡雅而空朦的春江月夜图,并融入了诗人对人生及宇宙的叩问,从而构建了一个晶莹澄澈的审美意境,再加上它独特的文学艺术之美,以及奠定盛唐诗歌基础的文学意义,所以被称为“以孤篇压盛唐”并非浪得虚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