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對風光獨自遊

閱讀,是我生活中最美的一件事。——題記。


1

很榮幸,我成為一名教師,而且是一名語文教師。這讓我,一個喜歡把閒暇時光都泡在讀書這件事的人,內心深感妥帖。因為,我語文教學中所有的靈感和深刻理解,都得益於讀書。

夜晚,無論靜寂,還是喧鬧,都不會干擾我與書香相伴。

書與我來說,風光無限。

前一陣迷上了宋詞,李清照的含蓄婉約,蘇軾的豁達豪放,辛棄疾的鐵血丹心,往往讀著,讀著,突然站起,在房間裡來回踱著步,一字字,一句句放聲吟誦起來,引得家人吃驚地望著我。

為了講好《記承天寺夜遊》,還特意把多年前買的一本關於蘇軾的研究專著找出來重讀。其中一篇名為《蘇軾的天涯》,深深震撼了我,品味再三,禁不住對蘇軾心生敬佩。

蘇軾因“烏臺詩案”獲罪,從此亡命天涯。具體的情形是:正行進在去海南的路上,一匹快馬帶著一紙傳書又通知發配黃州。蘇軾,就是這麼飽受路途的勞頓,精神上的壓抑和擊打。

我想,若是換了別人,早就苦不堪言,鬱鬱而終了。然而,蘇軾非但沒有倒下,而是更加灑脫和健旺,他詩意的活著,自己釀酒,沒有多的銀子,肉販子剔下的羊脊骨便宜收攏來,烤的金黃,有滋有味地嚼著;偶爾的奢侈,他還成了東坡肉的原創。

當我瞭解了這些,再去給孩子們解讀蘇軾那句感嘆:“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就遊刃有餘,而不是顯得捉襟見肘了。

望著孩子們因為理解而興奮得發亮的眼睛,我的內心洶湧著異樣的情思:飽覽書裡風光的語文教師,才會有機會進入這樣的課堂佳境呀!


閒對風光獨自遊

閒對風光獨自遊,讀書深耕滋味長


2

多年來養成習慣,閱讀往往與寫作並行。每每欣賞到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總是忍不住駐足,從寫作借鑑角度來品賞一番,然後推薦給孩子們,教他們先學會觀察,學會積累,學會模仿,學會用自己最拿手最走心的方式表達。天長日久,厚積薄發,我這個語文教師閱讀與寫作的魅力,影響和感召了孩子們。

他們漸漸不怕寫作文了,不怵做閱讀題了。那個叫周曉龍的男孩曾在作文裡邊這樣描述:“不知道語文老師用了什麼魔法,使我這個懼怕寫作文的男孩,愛上了作文。”班上有幾位高手,在幾次重要的考試裡,作文幾乎拿了滿分!”

讀書與教書相長。慢慢地,回頭望望走過的路,細數那些燈下捧讀的日子,發現那兒芳草叢叢,花兒朵朵。隨手寫下的下水文,寫下的讀書感悟,竟然在各處的報章發表了許多。寒假,有了大塊的時間,著手整理了一下樣報,樣刊,有十幾萬字呢!

後來,遇見了一個專門出散文專輯的凌翔老師,我的這些作品,得以正式出版。拿著散發著墨香的書,摩挲著上面“風煙俱淨,歲月安好”的字樣,內心盈滿喜悅:讀書,尤其是有溫度的閱讀,給我帶來這麼豐厚的回報,真是生活中最美的事兒啦。

時光匆匆,步履匆匆。閒對風光獨自遊。讓自己的心濡染書香,讓書香浸透在情感、思想深厚的語文教學中。

也許,若干年後,滿頭銀絲,腰弓背駝的我,遇見當年教過的學生,他們說:那些年,你和我們一起讀過的書,那年,你神采飛揚地站在講臺上講蘇軾......若是這樣,我便心滿意足。


閒對風光獨自遊

我的散文書《風煙俱淨歲月安好》


3

如今,我加入了今日頭條的“泛文化寫作營”學習,這個領域涉及的文化知識範圍更加廣闊,我深感自己知識儲備的貧乏,用在閱讀學習上的時間更多了。

頭條平臺,真是一個藏龍臥虎的地方,看到那些優質的文章,我懂得了有優質的輸入,才能有優質的輸出。

而優質的輸入,一定來源於讀書,而且需要深入地讀,那種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式的閱讀,是偽閱讀。

那麼如何有效閱讀呢?我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探究之後,總結出來的方法是:每天根據自己當天寫作需要的選題,選擇閱讀相關書籍一百頁;再讀幾十頁歷史哲學著作;最後再選擇讀一百頁的經典名著。

集中閱讀的時間一般放在晚上,在別人追劇,刷屏時,我的閱讀便開始了。三種類型的書籍,每天達到預定閱讀的量,如此往復循環。

如此,實行了一陣子,我感覺效果還是不錯的,內容不單調,始終有著閱讀的興奮度,也保證了各種知識的持續涉獵。

燈下捧卷吟哦思,閒對風光獨自遊。堅持有溫度的閱讀,領略書裡風光,相信自己能夠在頭條這個平臺留下一串自己堅實的腳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