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熱、再障,高三學子在湘雅二醫院感染科迅速鎖定病原,轉危為安

小王是一名16歲的高中男孩,為備戰高考,近期均在學校上課。7月26日突起畏寒高熱,體溫達40.8攝氏度。伴頭痛,腹瀉。既往有脾腫大病史。其父親亦曾因貧血、脾腫大行脾切除術。但一直未明確病因。患者在當地輸液治療沒有好轉,急診轉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感染科。

患者入院後仍有高熱,並出現血壓下降,呼吸困難,輕度黃疸,伴有進行性加重的貧血,以及白細胞,血小板三系下降。血紅蛋白短期內下降至47克/升。溶血?嗜血?再障?什麼原因誘發?病毒還是細菌感染?一系列問題擺在面前。發熱原因還不清楚,但孩子生命已危在旦夕。感染科迅速採取措施,一方面吸氧、監護,加強抗感染、抗休克治療,注射地塞米松減輕中毒症狀和穩定紅細胞膜,聯繫轉入重症監護病房,另一方面針對貧血和粒細胞缺乏,予以輸血、使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孩子體溫很快恢復正常,血壓、呼吸穩定,貧血得以改善。

病情穩定後,針對發熱和貧血的原因調查緊鑼密鼓地隨之展開。血培養骨髓培養均為陰性,骨髓檢查發現紅細胞系列減低,外周血發現球形紅細胞佔19.2%!正常的紅細胞形態為雙面凹圓盤狀,球形紅細胞變形能力弱,容易被破壞而導致溶血性貧血。流式細胞檢測證實了球形紅細胞增多症的診斷。

那麼發熱的原因是什麼呢?接下來做的病原體宏基因組檢測有了重要發現!通過對患者外周血DNA病原體檢測發現患者感染了人類細小病毒B19 !檢出序列數達到1587個!這個病毒通常引起的典型疾病是傳染性紅斑和急性關節炎,還可以引起嬰兒急性呼吸道炎、心肌炎等。但在一些血液病和免疫受損病人可以引起再生障礙危象。

診斷明確了!原來患者有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這次感染了人類細小病毒B19導致暫時性再生障礙危象。明確了病因,繼續予以輸血,刺激粒細胞生成,很快患者的白細胞、血小板恢復正常,紅細胞也上升。複查病原體宏基因組檢測,人類細小病毒B19檢出序列數降到了1。說明機體的免疫系統已經將病原體清除。住院11天好轉出院。

目前,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由感染科主任龔國忠教授牽頭,王文龍副教授組織成立了發熱查因MDT專家團隊,針對發熱原因不明的疾病進行多學科合作,結合最新的一些先進的檢測手段,大大提高了發熱性疾病的診治水平,成效顯著。本例疾病比較罕見,得益於湘雅二醫院感染科、重症監護病房醫療團隊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先進的診斷手段,得以迅速明確病因,扭轉疾病進程,讓患者轉危為安。出院時患者和家屬送來了錦旗,開心之情溢於言表。解民眾之疾苦,助國民之健康,是醫院和醫務工作者應盡之職責,意義之所在。看著病人從疾病中恢復,是一件多麼開心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