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再障,高三学子在湘雅二医院感染科迅速锁定病原,转危为安

小王是一名16岁的高中男孩,为备战高考,近期均在学校上课。7月26日突起畏寒高热,体温达40.8摄氏度。伴头痛,腹泻。既往有脾肿大病史。其父亲亦曾因贫血、脾肿大行脾切除术。但一直未明确病因。患者在当地输液治疗没有好转,急诊转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感染科。

患者入院后仍有高热,并出现血压下降,呼吸困难,轻度黄疸,伴有进行性加重的贫血,以及白细胞,血小板三系下降。血红蛋白短期内下降至47克/升。溶血?嗜血?再障?什么原因诱发?病毒还是细菌感染?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发热原因还不清楚,但孩子生命已危在旦夕。感染科迅速采取措施,一方面吸氧、监护,加强抗感染、抗休克治疗,注射地塞米松减轻中毒症状和稳定红细胞膜,联系转入重症监护病房,另一方面针对贫血和粒细胞缺乏,予以输血、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孩子体温很快恢复正常,血压、呼吸稳定,贫血得以改善。

病情稳定后,针对发热和贫血的原因调查紧锣密鼓地随之展开。血培养骨髓培养均为阴性,骨髓检查发现红细胞系列减低,外周血发现球形红细胞占19.2%!正常的红细胞形态为双面凹圆盘状,球形红细胞变形能力弱,容易被破坏而导致溶血性贫血。流式细胞检测证实了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

那么发热的原因是什么呢?接下来做的病原体宏基因组检测有了重要发现!通过对患者外周血DNA病原体检测发现患者感染了人类细小病毒B19 !检出序列数达到1587个!这个病毒通常引起的典型疾病是传染性红斑和急性关节炎,还可以引起婴儿急性呼吸道炎、心肌炎等。但在一些血液病和免疫受损病人可以引起再生障碍危象。

诊断明确了!原来患者有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这次感染了人类细小病毒B19导致暂时性再生障碍危象。明确了病因,继续予以输血,刺激粒细胞生成,很快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恢复正常,红细胞也上升。复查病原体宏基因组检测,人类细小病毒B19检出序列数降到了1。说明机体的免疫系统已经将病原体清除。住院11天好转出院。

目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由感染科主任龚国忠教授牵头,王文龙副教授组织成立了发热查因MDT专家团队,针对发热原因不明的疾病进行多学科合作,结合最新的一些先进的检测手段,大大提高了发热性疾病的诊治水平,成效显著。本例疾病比较罕见,得益于湘雅二医院感染科、重症监护病房医疗团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先进的诊断手段,得以迅速明确病因,扭转疾病进程,让患者转危为安。出院时患者和家属送来了锦旗,开心之情溢于言表。解民众之疾苦,助国民之健康,是医院和医务工作者应尽之职责,意义之所在。看着病人从疾病中恢复,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