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正在如何改變科學發現的方法?「AI+ X科學」系列專題啟動啦!

AI正在如何改變科學發現的方法?「AI+ X科學」系列專題啟動啦!


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和廣度滲透入各行各業。最有趣的是,AI不僅僅自身是科技前沿,AI更在有力推動著科學前沿的突破。物理、化學、生物、工程乃至數學,無不深切感受到了來自AI的推動力。AI正在如何改變科學發現的方法?AI可以如何助力技術創新?


今年YOSIA Webinar (未來論壇青創聯盟線上學術研討會) 推出「AI+ X科學」系列主題,邀請來自不同科研領域的青年科學家,分享AI推動科學發現的科研案例,一同探討AI賦能科學與技術創新的發展方向,以期能夠在學科交叉中碰撞出思想之火花!

首期「AI+ X科學」系列學術研討會將以“AI+腦科學”為主題,彙集腦科學家和AI技術專家,從“Brain Science for AI”和“AI for Brain Science”兩個視角進行前沿討論。

歡迎AI及各專業領域的本科生、研究生、科研工作者關注和參與。填寫報名表,將收到「AI+ X科學」系列活動預告信息。


活動詳情

活動主題:AI+腦科學


過去10年,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深刻影響了人類社會。但人類要進入真正意義上的智能時代,需要更強大的智能技術。而向人腦學習、借鑑人類大腦的智能產生機理,被認為是一條非常值得期待的道路。反過來,AI技術也在深刻改變著腦科學的研究方法。在“觀測腦”手段不斷變革的基礎上,AI技術為腦科學提供了越來越強大的分析、展示和科學發現手段。


活動時間:

北京時間 2020年4月25日 09:00-11:00

美東時間 2020年4月24日 21:00-23:00

美西時間 2020年4月24日 18:00-20:00


參與方式:POLYV線上直播間


AI正在如何改變科學發現的方法?「AI+ X科學」系列專題啟動啦!


主持嘉賓:

山世光:未來論壇青年理事會輪值主席、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主講嘉賓:

· 胡曉林: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副研究員

· 唐華錦: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

· 吳華強: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教授、副系主任


主題討論環節:

· 畢國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神經生物學與生物物理學系主任,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集成影像中心聯合主任

· 吳思: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長聘教授,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


活動流程:

· 主持開場

· 主題分享1:《神經形態計算機》—唐華錦

· 主題分享2:《大腦啟發的存算一體技術》— 吳華強

· 主題分享3:《神經元稀疏發放在視聽覺通路上的作用》— 胡曉林

· 主題討論環節:

-主持:山世光

-討論嘉賓:畢國強、胡曉林、唐華錦、吳華強、吳思

· 問答環節Q&A

活動報名:掃描二維碼完成報名,直播地址將通過郵件告知。


AI正在如何改變科學發現的方法?「AI+ X科學」系列專題啟動啦!

掃碼快速報名


本期內容

· 腦科學已經為AI發展提供了什麼思想、方法和技術?有哪些典型案例?

· AI在哪些方面已經助力了腦科學的發展?有哪些典型案例?

· AI研究需要腦科學回答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可以如何助力AI技術?

· 腦科學研究需要什麼樣的AI技術來解決什麼樣的前沿腦科學問題?

主講嘉賓簡介


AI正在如何改變科學發現的方法?「AI+ X科學」系列專題啟動啦!

胡曉林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副研究員

2007年在香港中文大學獲得自動化與輔助工程專業博士學位,然後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從事博士後研究,2009年留校任教至今。他的研究領域包括人工神經網絡和計算神經科學,主要興趣包括開發受腦啟發的計算模型和揭示大腦處理視聽覺信息的機制。在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Neural Comput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Frontiers in Computational Neuroscience 等國際期刊和CVPR, NIPS, AAAI等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80餘篇。他目前是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和Cognitive Neurodynamics的編委,曾擔任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的編委。


AI正在如何改變科學發現的方法?「AI+ X科學」系列專題啟動啦!

唐華錦

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

唐華錦教授分別於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完成本科和碩士學習, 2005年新加坡國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08-2015年於新加坡科技研究局資訊通信研究院擔任Robotic Cognition實驗室主任,2014年起擔任四川大學類腦計算研究中心主任,目前為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神經形態計算、類腦智能芯片、智能機器人。獲 2016年度IEEE TNNLS傑出論文獎、2019年度IEEE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Magazine傑出論文獎。擔任/曾擔任IEEE TNNLS、 IEEE Trans. on Cognitive and Developmental Systems、Frontiers in Neuromorphic Engineering,Neural Networks等期刊的Associate Editor,擔任國際神經網絡學會(International Neural Networks Society)理事及評獎委員會成員等。


AI正在如何改變科學發現的方法?「AI+ X科學」系列專題啟動啦!

吳華強

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教授、副系主任

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長聘教授,副系主任,清華大學微納加工平臺主任,北京市未來芯片技術高精尖創新中心副主任。200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和經濟管理學院。2005年在美國康奈爾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院獲工學博士學位。隨後在美國AMD公司和Spansion公司任高級研究員,從事先進非易失性存儲器的架構、器件和工藝研究。2009年,加入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研究領域為新型存儲器及存算一體技術,先後負責多項自然科學基金、863、973和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課題。在Nature, Nature Communications, Proceedings of the IEEE等期刊和國際會議發表論文100餘篇,獲得美國授權發明專利30餘項,獲得中國授權發明專利40餘項。


活動報名:掃描二維碼完成報名,直播地址將通過郵件告知,並邀請加入專題交流群。


AI正在如何改變科學發現的方法?「AI+ X科學」系列專題啟動啦!

掃碼快速報名


YOSIA Webinar

旨在促進交叉學科的深度學術交流,探討科研尖端問題,期望通過啟發跨學科、跨領域合作,為學術研究帶來新思維角度。每期邀請學術造詣深厚的聯盟成員分享其研究領域專業知識,提出對跨學科的需求和思考,在討論環節帶動交叉學科科研人員深度思考、碰撞激發,推動跨學科合作。


未來論壇青年科學家創新聯盟

簡稱“青創聯盟”,為全球優秀的華人青年科學家提供學術探討與思想交流的平臺,在跨界碰撞中暢想未來,在交叉合作中孕育新思想,以共同推動跨界前沿科學的進步,從而發掘科研界的未來世界級領袖。青創聯盟成員可以在未來論壇平臺上開展學術分享、科普宣傳和科技成果轉化。


AI正在如何改變科學發現的方法?「AI+ X科學」系列專題啟動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