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故事 │ 諸葛孔明軍營不防 孟獲七擒心降西蜀

提到中國古代歷史上善於佈局、精於用兵之人,就不能不提諸葛亮。其實,諸葛亮不僅善於謀劃,他還是一個善於抓住敵人弱點,進而拉攏人心的髙手。“七擒孟獲”的故事正體現了他的這一特質。

三國故事 │ 諸葛孔明軍營不防 孟獲七擒心降西蜀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授命輔佐後主劉禪,主政迎國。這時,南方的一些小部落便想趁蜀國國喪之時挑起事端,以撈得一些利益。以孟獲為首的一個部落首先向蜀國發了難。

當時諸葛亮正在籌劃著北伐,得知孟獲的動向後,為了避免後患,諸葛亮決定先下手為強。他認為對付孟獲要採取攻心為上的策略,使其徹底臣服,以解除北伐之後患。

三國故事 │ 諸葛孔明軍營不防 孟獲七擒心降西蜀

孟獲

諸葛亮知道孟獲在當地頗有聲望,很受百姓愛戴,於是就向全軍下達了“活捉孟獲”的命令。他命令王平等人分三路夾擊孟獲大軍,很快生擒孟獲。孟獲當時心想,這下自己玩完了,性命不保了,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諸葛亮不但沒殺他,還親手為他鬆綁,然後帶著他去軍營裡參觀。

孟獲也不是泛泛之輩,他趁機記下了蜀軍的陣式佈置,然後對諸葛亮說:“之前我不知道你軍的虛實,現在我知道了,也沒什麼了不起的,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能打敗你。”諸葛亮哈哈一笑,就放孟獲回去再戰。

孟獲回去後,加緊備戰,準備偷襲蜀軍。可是等他到來時,又一次被活捉了。諸葛亮知道他還是不服,就又放了他,給他機會再戰。就這樣,諸葛亮一連活捉了孟獲七次,可孟獲每次都以失誤為藉口,拒不認輸。當他第七次被活捉時,他以為這次諸葛亮肯定不會放過自己了,結果他再次被放了。這下孟獲感動了,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說:“丞相對我七擒七縱,真的做到了仁至義盡,我徹底服了,以後再也不會跟你做對了。”孟獲不但保證不再有反心,而且還出面說服其他蠢蠢欲動的部落放棄反抗。那些部落首領都很佩服孟獲,有他做說客,也都同意了。就這樣,蜀國南中地區又安定太平了。

後來,諸葛亮開始率軍北伐,他離開的時候,在南中地區沒有設置一兵一卒、一官一府,把一切事務都交給南中當地的人處理。有人擔心會出亂子,便勸說諸葛亮:“如今我們剛剛平定了南中地區,按理說應該安插一些朝廷官員去治理,你怎麼讓他們自己管理呢?如果有一天他們翅膀硬了,肯定會再起反叛之心的。”

諸葛亮聽了,絲毫沒在意,說:“無須擔心,這裡遠離中原,生活條件很差,如今糧食短缺,又剛經歷了大戰,我如果在這裡留下兵馬,他們如何生活啊?再說了,留守官吏容易與當地民眾發生衝突,現在讓他們自己管理自己,漢人和少數民族互不干涉,這不是兩全齊美的事情嗎?”

三國故事 │ 諸葛孔明軍營不防 孟獲七擒心降西蜀

諸葛亮

南中地區不再動盪不安,擾亂後方,諸葛亮沒了後顧之憂,也就可以專心謀劃北伐之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