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國君王譜】蒙兀國(四):也速該2

蒙兀國(四):也速該2

【蒙古帝國君王譜】蒙兀國(四):也速該2


克列亦惕人似乎很想同時霸佔整個戈壁灘和蒙古草原。他們的這種慾望萌發的基礎可能就是這種有利的戰略地位。另外,必須承認,在我們看來,他們似乎也擁有一些扮演這種角色的資格。雖然我們不能說他們比毗鄰的各部落聯盟更文明(他們的首腦人物的生平活動表明他們也還處在非常矇昧時期),但有趣的是,我們發現,他們之據有戈壁灘竟使他們有幸接受了基督教教義。據敘利亞編年史作者巴爾·赫布留斯記載,在公元1000年後不久,克列亦惕人就信仰了基督教。據載,有一天,他們的一位國王在沙漠中迷了路,正當他奄奄一息、行將氣絕之際,一位景教教士奇蹟般地出現在他面前並救活了他。這位基督教商人的慈悲和鼓勵使他深受感動。嗣後,他向住在呼羅珊馬魯市的聶斯脫利教?的大主教埃貝德—傑蘇提出請求,請這位大主教派教士來給他和他的臣民行洗禮。據巴爾·赫布留斯引用的埃貝德—傑蘇給主教巴格達·讓六世(卒於1011年)的一封信說,有20萬克列亦惕牧民同他們的國王接受了洗禮。

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克列亦錫這個部族名稱是否是巴爾·赫布留斯後來為討成吉思汗家族的王公們的歡心而添加上的(後面我們將談到,成吉思汗家族中有些王公貴族是克列亦惕人)?不過,即使是如此,我們仍可以說,克列亦惕人起碼在公元12世紀就信仰了聶斯脫利派基督教。當時,聶斯脫利教派的主教住在亦剌克的塞盧西—報達。聶斯脫利教徒的集中地在呼羅珊伊朗東部省或河中地區撒馬爾罕一側。巴爾·赫布留斯所引述的史料無疑是準確的。當時呼羅珊的商隊經商路過戈壁灘,使克列亦惕人的國王信仰了聶斯脫利派基督教(景教)。同樣可以肯定的是,在12世紀末,克列亦惕人的汗已是父子相傳的景教徒。這就是馬可·波羅所敘述的“祭司王約翰”?傳說的來歷,儘管後來有人曾武斷地說“祭司王約翰”是指埃塞俄比亞的一個皇帝。不管怎麼說,克列亦惕人信仰的景教在成吉思汗那個時代發揮了巨大作用。讀者將會從本書後面的敘述中看到,基督教後來成了成吉思汗家族帝國的正式宗教之一。


【蒙古帝國君王譜】蒙兀國(四):也速該2


另一方面,我們說克列亦惕人有統治整個蒙古的野心,這也是從歷史資料中得出來的結論。大家知道,在成吉思汗時代到來以前的兩代人時,克列亦惕部的汗曾進攻居住在戈壁灘東部的塔塔兒人。前面已經說過,北京的金王是支持塔塔兒人的。同塔塔兒人作戰的那個克列亦惕部汗名叫馬爾忽思—不亦魯黑。這個名字的前半部是基督教徒名馬克的變化形式(從本書後文可以看出,“馬爾忽思”這個名字是當時北亞地區景教徒普遍採用的名字)。當時,馬爾忽思—不亦魯黑汗被塔塔兒人俘獲並被押送交給了金國。金人像刑斃蒙古部首領一樣(本書前文已經敘述過金人刑斃蒙古俺巴孩汗等人的情形)處死了馬爾忽思—不亦魯黑汗,即把他釘在木驢背上,使之輾轉慘死。他的遺孀美麗的忽圖黑臺—依裡克赤決心為他報仇雪恨。她假裝豁達大度,不記丈夫被害之仇,帶著一百個鼓鼓囊囊的羊皮袋,詭稱羊皮袋裡裝滿了牧民特別喜歡喝的發酵馬奶酒,以此作為禮物,前去向塔塔兒部首領致意。實際上,每個羊皮袋裡都藏著一名武士。塔塔兒部首領信以為真,立即設宴為客人接風。於是賓主入席,觥籌交錯,互致祝願。當宴會進行到一半之時,忽圖黑臺—依裡克赤一聲暗號,藏身於羊皮袋裡的一百名武士瞬時一齊破袋而出,閃電般衝上去,手起刀落,塔塔兒部首領及其眾從人,頓時血濺毯包,做了刀下之鬼。這真是蒙古式的《一千零一夜》之一夜。

馬爾忽思留下了兩個兒子,一名忽兒札忽思(這個名字也是一個基督教徒名西里亞克的變形),一名菊兒汗。菊兒汗之後,接替汗位的是忽兒札忽思。忽兒札忽思的統治也很不穩,充滿了風波和風險。他曾幾乎被塔塔兒人推翻,幸虧西邊的鄰居乃蠻部出面援助,他才保注了汗位?。他的長子脫斡鄰勒是本書中的重要人物。脫斡鄰勒就是馬可·波羅筆下的“祭司王約翰”,是成吉思汗一生開始時期的保護人。實際上,應當承認,這位北亞景教的代表人物為奪取汗位而採取的手段根本不符合基督教教義。父親剛一去世,他就殺死了可能與他爭奪汗位的兩個弟弟塔亦—帖木兒泰赤和不花—帖木兒。殺了兩個弟弟還嫌不夠,他還想殺他的另一個弟弟額兒客—哈剌。額兒客—哈剌等設法逃入了乃蠻部。


【蒙古帝國君王譜】蒙兀國(四):也速該2


至此,我們第二次提到了乃蠻部。乃蠻部居住在蒙古西部杭愛山以西,即科布多湖泊地區,阿爾泰山(蒙古境內部分),額爾齊斯河河谷和葉密立河河谷塔爾巴哈臺地區??。乃蠻汗亦難赤必勒格驍勇過人,正像當時有人所說,他生平臨陣,只向前進,從不馬尾向敵人。當時,他收容了前來投奔的脫斡鄰勒之諸弟。同時,他還支持脫斡鄰勒的叔叔菊兒汗反對脫斡鄰勒。菊兒汗率眾起義,把脫斡鄰勒趕下臺,迫使脫斡鄰勒帶著一百來個親信逃到了色楞格河流域的哈剌溫山谷。色楞格河流域是蒙古森林狩獵部落篾兒乞惕部的地盤。為了換取篾兒乞惕部的支持,脫斡鄰勒將愛女忽札兀兒嫁給了篾兒乞惕部首領脫黑脫阿。然而,此舉似乎並沒有換來篾兒乞惕部的任何實際的支持。

脫斡鄰勒在走投無路中想出了最後一著棋:去找也速該把阿禿兒,請求也速該把阿禿兒支持他。主意已定,他就來到也速該把阿禿兒跟前:

“請助吾一臂之力,幫吾從吾叔菊兒汗手中奪回吾之臣民。”

“汝既如此懇切地求助於吾,”也速該把阿禿兒慷慨地說,“吾即同泰亦赤兀惕之二勇士忽難和巴合只前往,替汝奪回汝之臣民罷了!”

也速該把阿禿兒說話算數,當即集合部隊馳往忽兒班—帖勒速特,攻入菊兒汗大營。菊兒汗不防有此奇襲,只好慌忙上馬逃入唐兀惕部轄區(今中國甘肅省境內)。

由於也速該把阿禿兒的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干預,脫斡鄰勒重新登上了克列亦惕部汗位寶座。兩人在土拉河黑林發誓,彼此永遠友好。

“吾當永遠銘記汝之助力。吾之謝忱將施及汝之子子孫孫,皇天后土作證。”脫斡鄰勒賭咒發誓說。

這是莊嚴的諾言,它使脫斡鄰勒和也速該結成了兄弟,也確立了也速該之子的保護人。

在成吉思汗創業的整個第一階段(直至1203年)中,這一“黑林誓言”一直在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