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小時候書上的未解之謎都是假的

其實小時候書上的未解之謎都是假的


只有在大掃除時翻出牆角堆積的科幻雜誌,你才會發現曾經的你有多麼關心這個世界。

細數曾經在中小學生的小腦瓜裡埋下科學種子的精神食糧,《奧秘》裡現在一大半都是廣告和地攤故事,《十萬個為什麼》感覺已經出了十萬個版本,卻還沒有湊齊十萬個“為什麼”。


其實小時候書上的未解之謎都是假的

整套《十萬個為什麼》


小學時候靠著這些雜誌和《走近科學》,我成為了班上最會講故事的人,如果說我對它們還有一點點懷戀和溫情,那只是我還想搞懂最後一個問題:

20年過去了,那些未解之謎到底解開了沒有?


其實小時候書上的未解之謎都是假的

(走進科學的選題)


不管你看的是哪個版本的《十萬個為什麼》,都逃不開百慕大三角這個終極命題。只要進入這個區域就會導致飛機失事、輪船失蹤,在傳說中這裡是吞噬一切現代科技的蓬萊仙島。


關於這個“死亡三角”,也有各種五花八門的理論、假說被提出,試圖支撐解釋這些神秘的現象。


如“次聲波振動說”、“海地水橋說”、“天然氣水合物說”、“金字塔磁場說”、“磁偏角異常說”等,都各立門派,並嘗試自圓其說。


其實小時候書上的未解之謎都是假的


如果還覺得分析不夠深入,那就上量子力學,然後把愛因斯坦搬出來,各種相對論、四維空間、黑洞吞噬、平行世界等再解讀一遍。再不濟也可以甩鍋給外星人和美國政府,說是外星人把我們地球人綁架去做實驗,又或是美利堅在海底搞什麼秘密武器。


所謂的百慕大三角,是指北起百慕大群島,南到波多黎各島,西至美國弗羅裡達州,三個地方圍成的海域,面積達116萬平方公里(是日本面積的三倍)。


然而,在地理學上,並不存在什麼“百慕大三角”這樣的劃分。


所以給這片海域冠上魔鬼之名的,不是什麼科學家或政府,而是

一群作家在地攤文學的以訛傳訛中,變成了地球黑洞。


其實小時候書上的未解之謎都是假的

(百慕大三角區的區域)


愛德華·瓊斯(Edward·Jones),就是首創性地提出“百慕大三角”的作家。


1950年,他就在美聯社的邁阿密先驅報中,第一次提到在百慕大附近的飛機神秘失蹤事件,並把事故源頭引向了那片海域。


這就是百慕大神秘現象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空難事故——美國海軍第19飛行中隊失蹤


其實小時候書上的未解之謎都是假的

(第19飛行中隊的航行軌跡與失蹤地點)


如果這第19飛行中隊在飛行過程中安全返航,那麼關於“百慕大三角”的概念也不會被創造出來。那些關於百慕大的所有文章、書籍、電影、紀錄片也不復存在。


所以,第一次把第19飛行中隊失蹤與“百慕大”聯繫到一起的瓊斯,也被稱為“百慕大三角”之父。在這之後的十幾年來,各種作家都沿襲蓋迪斯的思路開始自由“創作”。


基本套路就是多挖挖過去的海難事件,再加點個人解讀,最後把災難的帽子一扣到“百慕大三角”頭上,這就又是一篇暢銷文章。


其實小時候書上的未解之謎都是假的

(失蹤的19中隊全員合影)


那麼關於百慕大最關鍵的神秘現象,第19飛行中隊失蹤又是怎麼被炮製出來的?


整個案件的大致經過是:

1945年12月5日下午2時,美國海軍第19飛行中隊的5架復仇者轟炸機(共14名飛行員)。在隊長查爾斯·泰勒的帶領下,計劃從佛羅里達向東飛到巴哈馬群島,再折返基地,準備完成飛行訓練。


其實小時候書上的未解之謎都是假的

(復仇者轟炸機)


然而在他們剛飛出兩個小時後便迷失了方向,沒有按原計劃返回基地,反而是向大西洋深處飛去。最後,這五架戰鬥機也因燃料耗盡,悉數墜入海中。


隨後美軍便派出了大量飛機和船艦進行救援搜索。但是結果卻更悲慘,不但沒有搜救成功,其中一架PBM-5(綽號水手)水上飛機還在救援任務中出事,機上13名乘員無一生還。


其實小時候書上的未解之謎都是假的

圖:BPM-5水上飛機


最後此事的官方調查結果,都認為隊長泰勒應該為這次事故負主要責任。泰勒二戰期間,他就曾兩次在海上迷航不得不棄機跳傘。而在這次飛行訓練中,泰勒居然還忘記帶基本的導航儀和手錶。


基地在發現泰勒迷航後,就要求他把指揮權交給其他人。但剛愎自用的泰勒卻寧願相信自己多年的飛行經驗,拒絕指揮中心的提議,繼續帶隊往錯的方向飛去。通訊記錄中顯示,有至少不下兩位學生飛行員發覺泰勒的判斷有誤,並要求改變航向。但泰勒仍然一意孤行地,帶著學生飛向死亡的深淵。


而救援飛機的墜毀的原因是因為飛機故障。海軍基地的前飛行教練戴維·懷特說,PBM-5水上飛機,是歷史上頻繁出現油氣外洩、且常因小火花導致爆炸的機型,所以這種飛機也一直被稱為

“飛行中的油箱”。


其實小時候書上的未解之謎都是假的

(PBM機型事故造成了772人死亡)


綜上所訴,第19飛行中隊和搜救飛機的悲劇只能歸為人為的事故,而不是什麼超自然的事件。一個迷航的固執隊長,帶著13名沒有經驗的學生在惡劣天氣中飛行,遇難幾乎是無可避免的。


原本已官方定論的事情,但泰勒的親屬卻對這樣的調查結果極度不滿意,多次向美國海軍高層上訴。


所以當局只能滿足泰勒親屬的要求,把原因歸咎與糟糕的天氣和“未知因素”。也就是這個“未知因素”激起了陰謀論愛好者的聯想翩翩。在他們層層添油加醋和有意忽略事實後,最終成了一個交織著各種超自然力量的不解之謎。


大部分人對百慕大三角的記憶已經停滯在它的神秘莫測,曾經是多少人心中最有可能實現時間旅行的地球黑洞,如今只配寫在百慕大群島的旅遊宣傳冊上面。


其實小時候書上的未解之謎都是假的

(如今的百慕大已經成為旅遊聖地)

任何一本書印上“未解之謎”四個字,就像現在的潮牌爆款打上了雙11的標籤,能迅速勾起我們的巴普洛夫條件反射,雙眼放光掏空口袋去換取一些歡愉。

所有的出版社都會把這四個字加粗放大,封面加上一個皺巴巴的外星人,否則銷量就要大打折扣。

其實小時候書上的未解之謎都是假的

(《外星人E.T.》造型,拯救了未解之謎書冊的設計師)

時隔二十年,當我們重新滿懷期待地揭開神秘的面具時,科幻的浪漫色彩卻遍佈著人工製造的痕跡。

其實小時候書上的未解之謎都是假的

其實小時候書上的未解之謎都是假的

(曾預言特朗普是國王)


《世界未解之謎》可不僅僅有百慕大三角這一個虛假案例,《世界未解之謎》的案例幾乎七成都是假的,然而這系列叢書的啟蒙導師就是一個叫做出自《世界新聞週刊》的報刊。


這是美國的一家超市小報,擅長編撰一些都市怪談,尤其喜歡報導關於外星人和飛碟的荒誕新聞,類似希拉里和克林頓領養了外星人,月球背面出現了二戰時失蹤的美國轟炸機。


其實小時候書上的未解之謎都是假的

(看這圖你就知道這份報紙能有多野了)


在新聞報刊界,大家都知道《世界新聞週刊》(WWN)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搞怪產品。但他這個名字實在是太太太正經了,而且建刊初期的口號也特別迷惑——“世界上唯一可靠的新聞”(The World’s Only Reliable News)。


他們編故事的能力實在太強:造假照片、模擬採訪報道、編造專家分析一套一套的,連專業媒體也會不小心信了他的鬼話。特別是幾十年前非美國本土的報社,常常拿著WWN煞有其事的報道翻譯轉載,一傳十十傳百,一個個不可思議的“世界未解之謎”就這樣誕生了。


在國內媒體論壇中,WWN最廣泛的一篇假新聞傳播應該是2002年的“木乃伊懷孕”事件。


其實小時候書上的未解之謎都是假的

(標題黨祖師爺無疑了)


2002年10月29日,香港《文匯報》刊登了關於《世界新聞週刊》一篇“3000年女木乃伊懷孕”的報道。故事中以塞爾德為首的一批埃及國家考古學院研究員於當年三月在開羅挖掘出一具逝世超過三千年的女木乃伊,他們安排了學院看守人西塔爾看管木乃伊。


然而幾個月後塞爾德竟然發現木乃伊懷孕了,“經超音波檢查後得出胎兒正常成長已有八個月”。研究員們自然懷疑到了看守人西塔爾身上,沒想到西塔爾坦誠自己難以抵抗女木乃伊的美色,不禁對她“表達了愛意”。


事後的安排也編造得很到位:學院已暫停西塔爾的職務並準備展開詳盡調查,研究者們正密切觀察即將臨盆的木乃伊……


其實小時候書上的未解之謎都是假的


繼《文匯報》之後,如此獵奇的事件馬上引發了一大波網絡媒體的跟進報道,而最離奇的是很多報刊將這個事件放在了他們的科技版面上。一直到《檢察日報》及人民網11月13日發出“闢謠”文章,批評很多編輯與報社負責人缺乏起碼的科學常識,這件事情才算告一段落。


之前我們在科技上落後的原因,很多人不免在學術甚至對真理的認知上帶有潛意識的“崇洋”心理。看到外文便覺得可信度會更高些,內容質量應該會更好些,這似乎是一種群體性的記憶與定向思維。


這也是WWN的惡搞文章在國內各大媒體論壇得以傳播甚廣的一個原因。好在近些年來,隨著科學常識的普及及思考判斷能力的提升,像這樣的假消息少了許多。對待科學也好,對待信息也罷,始終要保持理智、獨立思考的態度,才能避免見風是雨。


其實小時候書上的未解之謎都是假的

(連CCTV都著過道兒)


當然,WWN最經典的作品還是上世紀末那些腦洞大開的奇聞報道。


他們的“名人詐死”系列涉及了搖滾樂手“貓王”、瑪麗蓮·夢露、邁克爾·傑克遜、希特勒和肯尼迪等。這些故事從名人死亡乃至下葬時的種種“疑點”,到後續有人見到他們的“專訪”,乃至於他們在準備復出之時又遭到暗殺或是意外身亡的“圓回結局”,套路得讀者一愣一愣的。


很多小時候讀過類似文章的人,在孩童時代都對這些傳言深信不疑。


其實小時候書上的未解之謎都是假的

(希特勒假死最早也是wwn發的)


成人的覺醒是登上童年微妙的真相之巔,然後一切變得索然無味,把現在的你扔回小時候在中山公園看人頭蛇身婦女的鬼屋裡,也不會再感到驚恐又好奇,只會覺得還不如回家看部《武林外傳》。

在我們的好奇心極度氾濫的時候,浩瀚的未解世界似乎也表現出了極盡的呵護,縱容著我們的刨根問底。

但好像在某一個特定的年齡,這一切都被封塵在記憶的角落,包括小時候說長大要做科學家做宇航員的夢想,也被生活的離心力甩出了我們的日常軌跡。


其實小時候書上的未解之謎都是假的

如果說現在還能有什麼能激起我們對未知的好奇,本質上其實是出於恐懼。安全有序常常意味著一種乏味重複,但我們開始警惕生活的單調時,這些未知帶來的刺激和衝擊,是對生活的一次右鍵刷新。

解開一個未解之謎帶來的樂趣和談資,就跟你從浩瀚無邊的互聯網裡淘到了一件狠貨一樣,是給重複單調的生活,製造一點起伏的插曲。

然而當我們擁有了高清的相機,卻再也照不到尼斯湖水怪;去埃及的人不再想著探險金字塔,而是更關心給朋友圈加定位,彷彿好奇心是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退的能力。


其實小時候書上的未解之謎都是假的

(青海德令哈市的外星人遺址)


比起外星人遺址,我們更關心下一個高速公路服務區有多遠。

殘留的未解之謎,也慢慢地失去了對成年人的吸引力:2018年,美國最主要的兩家UFO觀測記錄網站統計發現,全美UFO觀測記錄已經不到2014年的一半。

“所謂 '奇蹟' 出現的頻率隨著照相機的發明而劇降, 又因 Photoshop 的問世而劇增。”


其實小時候書上的未解之謎都是假的


只有那些還能跟生活搭上關係的神秘,才能分到我們些許的關心,我們用貨幣單位量化了更多的樂趣,唯一需要找回的其實是當初那份純粹的好奇心。正是這些我們世界觀形成道路上的謎題,讓我們在不斷思索中成長,無形之中成就了一代人的質疑與調查精神。

我們大可不必回頭扎進真假難辨的科幻世界裡,生活裡的未解之謎,有時比宇宙更加觸手可及,生動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