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小时候书上的未解之谜都是假的

其实小时候书上的未解之谜都是假的


只有在大扫除时翻出墙角堆积的科幻杂志,你才会发现曾经的你有多么关心这个世界。

细数曾经在中小学生的小脑瓜里埋下科学种子的精神食粮,《奥秘》里现在一大半都是广告和地摊故事,《十万个为什么》感觉已经出了十万个版本,却还没有凑齐十万个“为什么”。


其实小时候书上的未解之谜都是假的

整套《十万个为什么》


小学时候靠着这些杂志和《走近科学》,我成为了班上最会讲故事的人,如果说我对它们还有一点点怀恋和温情,那只是我还想搞懂最后一个问题:

20年过去了,那些未解之谜到底解开了没有?


其实小时候书上的未解之谜都是假的

(走进科学的选题)


不管你看的是哪个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都逃不开百慕大三角这个终极命题。只要进入这个区域就会导致飞机失事、轮船失踪,在传说中这里是吞噬一切现代科技的蓬莱仙岛。


关于这个“死亡三角”,也有各种五花八门的理论、假说被提出,试图支撑解释这些神秘的现象。


如“次声波振动说”、“海地水桥说”、“天然气水合物说”、“金字塔磁场说”、“磁偏角异常说”等,都各立门派,并尝试自圆其说。


其实小时候书上的未解之谜都是假的


如果还觉得分析不够深入,那就上量子力学,然后把爱因斯坦搬出来,各种相对论、四维空间、黑洞吞噬、平行世界等再解读一遍。再不济也可以甩锅给外星人和美国政府,说是外星人把我们地球人绑架去做实验,又或是美利坚在海底搞什么秘密武器。


所谓的百慕大三角,是指北起百慕大群岛,南到波多黎各岛,西至美国弗罗里达州,三个地方围成的海域,面积达116万平方公里(是日本面积的三倍)。


然而,在地理学上,并不存在什么“百慕大三角”这样的划分。


所以给这片海域冠上魔鬼之名的,不是什么科学家或政府,而是

一群作家在地摊文学的以讹传讹中,变成了地球黑洞。


其实小时候书上的未解之谜都是假的

(百慕大三角区的区域)


爱德华·琼斯(Edward·Jones),就是首创性地提出“百慕大三角”的作家。


1950年,他就在美联社的迈阿密先驱报中,第一次提到在百慕大附近的飞机神秘失踪事件,并把事故源头引向了那片海域。


这就是百慕大神秘现象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空难事故——美国海军第19飞行中队失踪


其实小时候书上的未解之谜都是假的

(第19飞行中队的航行轨迹与失踪地点)


如果这第19飞行中队在飞行过程中安全返航,那么关于“百慕大三角”的概念也不会被创造出来。那些关于百慕大的所有文章、书籍、电影、纪录片也不复存在。


所以,第一次把第19飞行中队失踪与“百慕大”联系到一起的琼斯,也被称为“百慕大三角”之父。在这之后的十几年来,各种作家都沿袭盖迪斯的思路开始自由“创作”。


基本套路就是多挖挖过去的海难事件,再加点个人解读,最后把灾难的帽子一扣到“百慕大三角”头上,这就又是一篇畅销文章。


其实小时候书上的未解之谜都是假的

(失踪的19中队全员合影)


那么关于百慕大最关键的神秘现象,第19飞行中队失踪又是怎么被炮制出来的?


整个案件的大致经过是:

1945年12月5日下午2时,美国海军第19飞行中队的5架复仇者轰炸机(共14名飞行员)。在队长查尔斯·泰勒的带领下,计划从佛罗里达向东飞到巴哈马群岛,再折返基地,准备完成飞行训练。


其实小时候书上的未解之谜都是假的

(复仇者轰炸机)


然而在他们刚飞出两个小时后便迷失了方向,没有按原计划返回基地,反而是向大西洋深处飞去。最后,这五架战斗机也因燃料耗尽,悉数坠入海中。


随后美军便派出了大量飞机和船舰进行救援搜索。但是结果却更悲惨,不但没有搜救成功,其中一架PBM-5(绰号水手)水上飞机还在救援任务中出事,机上13名乘员无一生还。


其实小时候书上的未解之谜都是假的

图:BPM-5水上飞机


最后此事的官方调查结果,都认为队长泰勒应该为这次事故负主要责任。泰勒二战期间,他就曾两次在海上迷航不得不弃机跳伞。而在这次飞行训练中,泰勒居然还忘记带基本的导航仪和手表。


基地在发现泰勒迷航后,就要求他把指挥权交给其他人。但刚愎自用的泰勒却宁愿相信自己多年的飞行经验,拒绝指挥中心的提议,继续带队往错的方向飞去。通讯记录中显示,有至少不下两位学生飞行员发觉泰勒的判断有误,并要求改变航向。但泰勒仍然一意孤行地,带着学生飞向死亡的深渊。


而救援飞机的坠毁的原因是因为飞机故障。海军基地的前飞行教练戴维·怀特说,PBM-5水上飞机,是历史上频繁出现油气外泄、且常因小火花导致爆炸的机型,所以这种飞机也一直被称为

“飞行中的油箱”。


其实小时候书上的未解之谜都是假的

(PBM机型事故造成了772人死亡)


综上所诉,第19飞行中队和搜救飞机的悲剧只能归为人为的事故,而不是什么超自然的事件。一个迷航的固执队长,带着13名没有经验的学生在恶劣天气中飞行,遇难几乎是无可避免的。


原本已官方定论的事情,但泰勒的亲属却对这样的调查结果极度不满意,多次向美国海军高层上诉。


所以当局只能满足泰勒亲属的要求,把原因归咎与糟糕的天气和“未知因素”。也就是这个“未知因素”激起了阴谋论爱好者的联想翩翩。在他们层层添油加醋和有意忽略事实后,最终成了一个交织着各种超自然力量的不解之谜。


大部分人对百慕大三角的记忆已经停滞在它的神秘莫测,曾经是多少人心中最有可能实现时间旅行的地球黑洞,如今只配写在百慕大群岛的旅游宣传册上面。


其实小时候书上的未解之谜都是假的

(如今的百慕大已经成为旅游圣地)

任何一本书印上“未解之谜”四个字,就像现在的潮牌爆款打上了双11的标签,能迅速勾起我们的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双眼放光掏空口袋去换取一些欢愉。

所有的出版社都会把这四个字加粗放大,封面加上一个皱巴巴的外星人,否则销量就要大打折扣。

其实小时候书上的未解之谜都是假的

(《外星人E.T.》造型,拯救了未解之谜书册的设计师)

时隔二十年,当我们重新满怀期待地揭开神秘的面具时,科幻的浪漫色彩却遍布着人工制造的痕迹。

其实小时候书上的未解之谜都是假的

其实小时候书上的未解之谜都是假的

(曾预言特朗普是国王)


《世界未解之谜》可不仅仅有百慕大三角这一个虚假案例,《世界未解之谜》的案例几乎七成都是假的,然而这系列丛书的启蒙导师就是一个叫做出自《世界新闻周刊》的报刊。


这是美国的一家超市小报,擅长编撰一些都市怪谈,尤其喜欢报导关于外星人和飞碟的荒诞新闻,类似希拉里和克林顿领养了外星人,月球背面出现了二战时失踪的美国轰炸机。


其实小时候书上的未解之谜都是假的

(看这图你就知道这份报纸能有多野了)


在新闻报刊界,大家都知道《世界新闻周刊》(WWN)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搞怪产品。但他这个名字实在是太太太正经了,而且建刊初期的口号也特别迷惑——“世界上唯一可靠的新闻”(The World’s Only Reliable News)。


他们编故事的能力实在太强:造假照片、模拟采访报道、编造专家分析一套一套的,连专业媒体也会不小心信了他的鬼话。特别是几十年前非美国本土的报社,常常拿着WWN煞有其事的报道翻译转载,一传十十传百,一个个不可思议的“世界未解之谜”就这样诞生了。


在国内媒体论坛中,WWN最广泛的一篇假新闻传播应该是2002年的“木乃伊怀孕”事件。


其实小时候书上的未解之谜都是假的

(标题党祖师爷无疑了)


2002年10月29日,香港《文汇报》刊登了关于《世界新闻周刊》一篇“3000年女木乃伊怀孕”的报道。故事中以塞尔德为首的一批埃及国家考古学院研究员于当年三月在开罗挖掘出一具逝世超过三千年的女木乃伊,他们安排了学院看守人西塔尔看管木乃伊。


然而几个月后塞尔德竟然发现木乃伊怀孕了,“经超音波检查后得出胎儿正常成长已有八个月”。研究员们自然怀疑到了看守人西塔尔身上,没想到西塔尔坦诚自己难以抵抗女木乃伊的美色,不禁对她“表达了爱意”。


事后的安排也编造得很到位:学院已暂停西塔尔的职务并准备展开详尽调查,研究者们正密切观察即将临盆的木乃伊……


其实小时候书上的未解之谜都是假的


继《文汇报》之后,如此猎奇的事件马上引发了一大波网络媒体的跟进报道,而最离奇的是很多报刊将这个事件放在了他们的科技版面上。一直到《检察日报》及人民网11月13日发出“辟谣”文章,批评很多编辑与报社负责人缺乏起码的科学常识,这件事情才算告一段落。


之前我们在科技上落后的原因,很多人不免在学术甚至对真理的认知上带有潜意识的“崇洋”心理。看到外文便觉得可信度会更高些,内容质量应该会更好些,这似乎是一种群体性的记忆与定向思维。


这也是WWN的恶搞文章在国内各大媒体论坛得以传播甚广的一个原因。好在近些年来,随着科学常识的普及及思考判断能力的提升,像这样的假消息少了许多。对待科学也好,对待信息也罢,始终要保持理智、独立思考的态度,才能避免见风是雨。


其实小时候书上的未解之谜都是假的

(连CCTV都着过道儿)


当然,WWN最经典的作品还是上世纪末那些脑洞大开的奇闻报道。


他们的“名人诈死”系列涉及了摇滚乐手“猫王”、玛丽莲·梦露、迈克尔·杰克逊、希特勒和肯尼迪等。这些故事从名人死亡乃至下葬时的种种“疑点”,到后续有人见到他们的“专访”,乃至于他们在准备复出之时又遭到暗杀或是意外身亡的“圆回结局”,套路得读者一愣一愣的。


很多小时候读过类似文章的人,在孩童时代都对这些传言深信不疑。


其实小时候书上的未解之谜都是假的

(希特勒假死最早也是wwn发的)


成人的觉醒是登上童年微妙的真相之巅,然后一切变得索然无味,把现在的你扔回小时候在中山公园看人头蛇身妇女的鬼屋里,也不会再感到惊恐又好奇,只会觉得还不如回家看部《武林外传》。

在我们的好奇心极度泛滥的时候,浩瀚的未解世界似乎也表现出了极尽的呵护,纵容着我们的刨根问底。

但好像在某一个特定的年龄,这一切都被封尘在记忆的角落,包括小时候说长大要做科学家做宇航员的梦想,也被生活的离心力甩出了我们的日常轨迹。


其实小时候书上的未解之谜都是假的

如果说现在还能有什么能激起我们对未知的好奇,本质上其实是出于恐惧。安全有序常常意味着一种乏味重复,但我们开始警惕生活的单调时,这些未知带来的刺激和冲击,是对生活的一次右键刷新。

解开一个未解之谜带来的乐趣和谈资,就跟你从浩瀚无边的互联网里淘到了一件狠货一样,是给重复单调的生活,制造一点起伏的插曲。

然而当我们拥有了高清的相机,却再也照不到尼斯湖水怪;去埃及的人不再想着探险金字塔,而是更关心给朋友圈加定位,仿佛好奇心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的能力。


其实小时候书上的未解之谜都是假的

(青海德令哈市的外星人遗址)


比起外星人遗址,我们更关心下一个高速公路服务区有多远。

残留的未解之谜,也慢慢地失去了对成年人的吸引力:2018年,美国最主要的两家UFO观测记录网站统计发现,全美UFO观测记录已经不到2014年的一半。

“所谓 '奇迹' 出现的频率随着照相机的发明而剧降, 又因 Photoshop 的问世而剧增。”


其实小时候书上的未解之谜都是假的


只有那些还能跟生活搭上关系的神秘,才能分到我们些许的关心,我们用货币单位量化了更多的乐趣,唯一需要找回的其实是当初那份纯粹的好奇心。正是这些我们世界观形成道路上的谜题,让我们在不断思索中成长,无形之中成就了一代人的质疑与调查精神。

我们大可不必回头扎进真假难辨的科幻世界里,生活里的未解之谜,有时比宇宙更加触手可及,生动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