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曹操蜀道戰略的實施背景和歷史影響

蜀道似乎是兵家歷來多爭之地,在中國戰爭歷史上,最成功運用蜀道的文學家應該就是韓信了,韓信的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成為了歷史上非常出名的謀略,成為了三十六計之一。

但要說歷史上蜀道爭奪最激烈的時期,那應該就是三國時期了。三國時期,諸葛亮和曹操都曾經在蜀道佈下戰線。曹操的一生軍事生涯雖然主要在關東,但對於西部的蜀道路線,曹操也是絲毫不怠慢,曹操在蜀道上那句著名的“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成為了歷史佳話。

曹操通過實施蜀道戰略,鞏固了魏國在關中地區的統治地位,提升了國力。如今再來看曹操的蜀道戰略,確實是非常具有歷史和現實意義。

簡析曹操蜀道戰略的實施背景和歷史影響

一、蜀道戰略實施的背景

蜀道的前身是棧道,在戰國時期至秦漢時期,秦蜀之間的棧道可謂聞名天下,曾有名句曰:“棧道千里,通於蜀漢,是天下皆畏秦。”“蜀道”是秦蜀間非常重要的交通道路,名稱在西漢末年開始使用。

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因為戰亂,蜀道的交通開始受到影響,秦嶺南北的關中、漢中和巴蜀地區是秦漢王朝的發源地。自然成為了當時的兵家必爭之地。曹操對於西部蜀道沿線也是非常關注的,在晚年時期兩次進軍漢中,在公元211年下令攻取漢中,公元219年撤退。可以說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這期間戰馬超,兩度進出漢中,前後八年時間。再回到洛陽之後不到三個月就病逝了。可以說曹操的人生旅途最後獻給了蜀道戰略。

簡析曹操蜀道戰略的實施背景和歷史影響

曹操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關注蜀道,公元197年,曹操想東部進軍攻擊呂布,但他擔心蜀道南北的關攏羌胡勢力和蜀漢地區聯合起來,袁紹在那時趁勢用兵,曹操必然會兩面受敵,難以脫身。於是他詢問謀士荀彧,荀彧給出提議,讓鍾繇鎮守關中,安撫穩住馬騰,韓遂為代表的西涼兵團,鎮撫蜀漢地區,有力地支援了曹操在關東和袁紹的決戰,也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鍾繇不僅有力的支持了官渡大戰,還為曹魏平定關隴,進軍蜀漢起到了推動作用。曹操還派衛覬聯絡劉璋,讓劉璋進兵支持袁紹的荊州牧劉表,最大限度的孤立袁紹。曹操還採納了衛覬的建議,吸引荊州的流民入關中。促進了關中的經濟發展。

鍾繇和衛覬共同治理關中,穩定蜀漢地區。為曹操統一北方南下荊州貢獻了力量。

赤壁大戰後,曹操心有餘而力不足,無力南下蕩平江漢地區。於是蜀道沿線地區成為了三國鼎立的戰略支點,諸葛亮是最能夠理解如何運用蜀道的人,《隆中對》中提到“具有蜀道沿線,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只可惜劉備並未意識到蜀道的重要價值。

東吳這邊,由於周瑜的英年早逝,東吳的蜀道戰略戛然而止。只剩下了劉備和曹操相爭。最終劉備稱漢中王,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簡析曹操蜀道戰略的實施背景和歷史影響

二、曹操蜀道戰略如何實施

在赤壁之戰後,曹操下定決心要實施蜀道戰略,控制關隴,蜀漢地區,接觸西部威脅。鞏固北方黃河流域的統治。但曹操的蜀道戰略不僅引起了西涼兵團的反叛,還導致了劉備加速進入益州,加速了諸葛亮隆中對策跨有荊益目標的實現。曹操的蜀道戰略,主要分為三次西進。

(1),曹操第一次揮軍西進:平定馬超、韓遂的西涼兵團

,在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派鍾繇進攻漢中的張魯,使夏侯淵帶兵出汗東,保護側翼。此時馬超西涼兵團十部,擁兵十萬。七月,曹操親自西征,九月份,用離間計擊敗馬超,但在潼關大戰中,割須棄袍,幾乎喪命。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成功進兵關中,此時劉璋迎劉備入益州,劉備擊張魯,進軍葭萌。至此,曹劉兩大集團成功控制了蜀道線上最重要的關中,四川地區。控制了蜀道南北的戰略要地,蜀道要衝、樞紐地帶的漢中張魯成為了雙方爭奪的焦點。劉備在奪取益州之後,自然準備進軍漢中。曹操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準備先行阻擊劉備。

簡析曹操蜀道戰略的實施背景和歷史影響

(2),曹操第二次揮軍西進:平定漢中張魯

曹操第二次西進,目的就在平定漢中,佔領蜀漢大地,徹底控制蜀道。在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已年過六旬,西征張魯。在七月,攻破陽平關城,擊敗張魯弟張衛大軍,張魯逃奔巴中。曹操成功平定漢中。此時劉備正和孫權爭奪荊州,聽聞曹操攻取漢中,於是便已湘水為界,中分荊州。十一月,張魯自巴中眾將降曹。

此次曹操平定漢中,主要有四大收穫,一是曹操第一次初步實現了蜀道戰略目標。佔據了蜀道咽喉要道漢中,南逼巴蜀,北護關隴。為未來的曹劉之爭中掌握了主動權。二是曹操第一次領略了蜀道的險峻,積累了非常豐富的山地作戰經驗。

曹操在蜀道的多次戰役中,屢次穿行於河谷之中,山嶺之巔,經歷了非常艱險的作戰環境。曹操在此之前,基本都是平原作戰,並不擅長山地戰。

裴注引《魏書》曰: “軍自武都山行千里,升降險阻,軍人勞苦。”

在和張衛一戰中,張衛率領數萬軍隊鎮守陽平關,陽平關作為漢中盆地西部的門戶,地勢非常顯要。這使得曹操大軍倍感壓力。這也說明了曹操大軍並不擅長打山地戰術,沒有在蜀道上作戰的經驗。影響了後來曹魏集團的戰略決策。

三是曹操第一次發現了漢中盆地是一個富庶的糧倉。漢中盆地是漢末三國初年的一塊樂土,土地肥沃,美食眾多,曹操在據有漢中後,大辦酒席犒勞士兵們,眾將士都將山行的勞苦拋之腦後。

《三國志·張魯傳》記載“漢川之民,戶出十萬,財富土沃,四面險固; 上匡天子,則為桓、文,次及竇融,不失富貴。這些都是對漢中是一個富饒之地的描寫。

最後一點是曹操第一次建立起了屏障關隴,進逼巴蜀的戰略基地。佔領漢中後,曹操將漢中分為漢寧郡和西城郡,分設官員。此次西行花費一年時間,曹操成功地擴大了魏國的版圖,推到了秦嶺以南的漢水上游。

簡析曹操蜀道戰略的實施背景和歷史影響

(3),曹操第三次揮軍西進:同劉備爭奪漢中失敗

曹操一生中最後一次西進,目的是為了和劉備爭奪漢中,鞏固秦嶺以南,漢水上游的戰略基地。但漢中是益州的門戶,曹操最終爭奪漢中失敗。

建安二十二年十月,劉備進軍漢中,遣張飛、馬超、吳闌等屯下辯( 今甘肅成縣西) ,曹操遣曹洪率兵拒之。建安二十三年( 218 年) 正月,曹洪破吳闌,三月,張飛、馬超走漢中。七月,操冶兵西征劉備,時劉備屯軍陽平關,與夏侯淵等對峙。九月,曹操到長安。建安二十四年( 219 年) 正月,夏侯淵被劉備軍擊敗於陽平南定軍山,老將黃忠刀劈夏侯淵。

三月,曹操由長安經褒斜道,“軍遮要臨漢中,遂至陽平”。曹操與劉備相持月餘,曹士卒多亡,五月,曹操引諸軍出漢中還長安。劉備遂據有漢中。七月,劉備自稱漢中王。

此次西進,曹操在兵源和後勤補給方面明顯不足於劉備,劉備對於漢中也是志在必得。和劉備的自信相比,65歲的曹操明顯不如劉備,也在這裡引出了那句經典名句:

“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曹操沒有應對的策略,最終只能夠撤出漢中,將西南防線退到長安、陳倉一帶。公元220年,66歲的曹操在洛陽病逝。此次西征也是曹操生涯的最後一戰,帶著遺憾結束了蜀道戰略。同時,也開啟了三足鼎立的時代。

簡析曹操蜀道戰略的實施背景和歷史影響

三、曹操蜀道戰略的歷史影響

曹操毫無疑問是三國英雄中最先關注蜀道,有著明確的蜀道戰略,我們也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位非常優秀的軍事戰略家。曹操的蜀道戰略對於漢末的天下形勢有著重要影響。

①,曹操蜀道戰略的實施鞏固了曹魏在關中的統治

曹操在經歷了赤壁之戰的慘敗之後,並沒有被失敗矇蔽了雙眼。而是很快的就認識到了下一步的戰略實施,首先就是要清除關隴地區的割據勢力,奪取益州,控制蜀道。孫權也意識到了曹操會實施蜀道戰略,

今欲先攻取璋,進討張魯,首尾相連,一統吳、楚,雖有十操,無所憂也。”備欲自圖蜀,拒答不聽。摘自《獻帝春秋》。

可見孫權曾建議劉備聯合。曹操奪取蜀道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荊州。曹操苦心經營關中地區,為統一秦蜀做了充分準備,也鞏固了曹操在關中的統治。

簡析曹操蜀道戰略的實施背景和歷史影響

②,曹操的蜀道戰略加強了曹魏的綜合國力

爭奪蜀漢人口,壯大關隴勢力,是曹操實施蜀漢戰略的本質。曹魏的有識之士,都不主張堅守漢中,《三國志·張既傳》記載: “從徵張魯,別從散關入討叛氐,收其麥以給軍食。魯 降,既說太祖拔漢中民數萬戶以實長安及三輔。

可見曹魏集團並不打算將漢中作為永久根據地,關鍵在於將蜀漢的人口和財富遷移到關中地區。漢中前後共有八萬餘人遷移到中原,說明了漢民們的富庶和曹操蜀道戰略的本質。大量的人口遷移到關隴地區,增強了關隴地區的經濟和軍事實力。

簡析曹操蜀道戰略的實施背景和歷史影響

總而言之,曹操的蜀道戰略可以說是曹魏集團最重要的國家戰略,解除了西涼兵團的威脅,鞏固了魏國在北方的統治。同時也讓關中地區的經濟實力大大增強,曹魏綜合國力大大提升。蜀道戰略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三國時期的平衡,也為魏國的強大打下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