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蘇德軍力對比,

1941年6月22日,德國入侵蘇聯。衛國戰爭就此打響,德國的一隻腳也踏進了墳墓。不過,在戰爭開始的時候,蘇聯就註定會戰敗。這倒不是因為蘇聯沒做準備,做了準備照樣打不贏。

為什麼?

二戰時期,蘇德軍力對比,


一、先看看數量這方面。首先,德國蓄謀已久,當時德國無論是陸軍還是空軍都堪稱世界第一!(海軍可以忽略,但還是比蘇聯強上一線)。當時德軍素質不用說,絕對的一流。數量也夠多,光步兵就有300多個師,裝甲車上萬輛,空軍也有數十個戰鬥機聯隊。雖然德國在法國需要駐紮相當的軍力,但拿出200萬人打蘇聯是絕對夠的。而且不光是德國,意大利、芬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家還有50萬遠征軍隊(雖然戰鬥力不高,但和蘇聯也可以幹一架)。反觀蘇聯,軍隊也多,總人數大約350萬。不過要命的是,蘇聯無論裝備、素質還是士氣(前期)都比不上德國。和羅馬尼亞、保加利亞人掐架有餘,和德國人打就不行了。開戰前期,蘇德雙方數量是相當的。

二戰時期,蘇德軍力對比,


二、雖然數量相當,但戰爭並不完全看數量。再看看雙方裝備,當時德軍的步兵班火力非常強大,一個班都有3把衝鋒槍,兩挺MG34。雖然德國人的毛瑟步槍和蘇聯的納甘步槍相當,但是蘇聯當時還並未大量裝備波波沙衝鋒槍(波波沙當時只裝備給了內務部隊),而且格加廖夫機槍火力也遠遠比不上MG34。所以在火力上蘇聯是處於下風的。裝甲部隊也是如此,德國裝甲部隊當時已經全部換裝了三號坦克,雖然不是先進坦克,但也是閃擊戰的英雄。當時用於入侵蘇聯的坦克大約4000輛,所以裝甲數量也是有的。然而蘇聯的裝甲部隊則比較慘,雖然研發出了T-34坦克,但卻沒有大量裝備部隊。大批部隊普遍裝備的是T-26和T-38.前者屬於輕型坦克,不是三號的對手,而後者則只有兩挺DP機槍!!所以蘇聯當時雖然擁有幾千輛坦克,但大都已落後。所以裝甲力量也是蘇軍一大劣勢。

二戰時期,蘇德軍力對比,


三、兵員素質就更沒懸念了,德國軍隊一向以敢打硬仗、士氣高昂著稱。不僅國防軍素質一流,就連黨衛軍(其實並非想象中的精銳)也很兇悍。畢竟大家都是受過嚴格的軍訓,再加上當中不少人在波蘭、挪威、法國打過仗,實戰經驗也是有的。再看看蘇軍,紅軍的確是被大清洗整慘了。名將圖哈切夫斯基丟了腦袋,部隊中團長管一個師、師長管一個軍的現象比比皆是。再加上蘇軍平時訓練偷懶,結果就是各部隊普遍缺乏訓練。士氣也是可想而知。也只能說,紅軍碰上德國戰車真是倒了八輩子黴。

二戰時期,蘇德軍力對比,


大家都知道,紅軍防守戰個個都是專家,但是從當時來看紅軍確實沒法抵擋德軍。斯大林的自大和巴甫洛夫的疏忽確實害慘了紅軍。就連最強的西方面軍也不會是德軍的對手。

海軍的力量其實不值一提,但小編仍然想囉嗦幾句。蘇聯的紅旗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都不如德國海軍,就算比德海軍強,德國的“容克”也不是吃乾飯的。

這裡就有必要提及空軍實力。很慚愧,我仍然認為蘇聯空軍不如德國。其實雙方不論戰鬥機、截擊機還是轟炸機數量也是差不多的,不過蘇聯老毛病又犯了——裝備太差。蘇聯空軍主要戰鬥機是I-15與I-16,一種是老式的雙翼戰鬥機,而一種是性能遠遠落後於BF-109的飛機。再加上飛行員素質的差距,我們就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結果——蘇聯完蛋了。

二戰時期,蘇德軍力對比,


不過蘇聯並沒有完蛋,因為蘇聯戰爭潛力巨大。我所說的,只是蘇聯前期會戰敗。

戰爭是慘烈的,所以我們絕不能鬆懈,提高憂患意識,避免出現類似蘇聯那樣的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