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經——“換位思考”是一種傳統雙贏美德

家庭教育經——“換位思考”是一種傳統雙贏美德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則故事,希望大家能喜歡。

一對夫婦坐車去遊山,半途中下車。聽說後來車上其餘的乘客沒有走多遠,就遇到了小山崩塌,結果全部喪命。女人說:咱們真幸運,下車下得及時。男人說:不,是由於咱們的下車,車子停留,耽誤了他們的行程。不然,就不會在那個時刻恰巧經過山崩的地點了……

你是你,我是我,你不是我,我不是你,但你把我當成你,我把你當成我,這樣就換了位,再思考一下……

家庭教育經——“換位思考”是一種傳統雙贏美德

換位思考的實質,就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人與人之間少不了諒解,諒解是理解的一個方面,也是一種寬容。任何人都有被冒犯、被誤解的時候,如果對此耿耿於懷,心中就會有解不開的疙瘩;如果我們能深入體察對方的內心世界,或許能達成諒解。一般說來,只要不涉及原則性問題,都是可以諒解的。諒解是一種愛護、一種體貼、一種寬容、一種理解!

家庭教育亦是如此,家長和孩子其實應該能夠做到相互尊重,平起平坐,不要一出現事情為把自己的意願,立即就要找孩子“理論”,發孩子火,把自己的思想強勢凌駕於孩子之上。

之所以說家庭教育,其實不光孩子要受到教育,家長也理應接受教育,如果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自己也能得到提升、成長,那將是一個美妙的過程。

請你記住,你並不一定比你的孩子強,每個人都是有他得天獨厚的優勢的。所以請多從孩子的角度想想他的問題,想想你的要求,想想你的語言,是不是都有問題?

請你記住,“換位思考”理應是一種美德,是一種“雙贏”甚至“多贏”模式。

關於換位思考,各位家長或者孩子,你們怎麼看?你們有什麼願意分享的故事嗎?

謝謝閱讀,歡迎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