碭山:【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發揮高校優勢 助力精準扶貧

宿州市碭山縣的劉樓村、毛雷莊村,是淮北師範大學的定點幫扶對象。自2016年與劉樓村、毛雷莊村建立結對幫扶後,該校將高校優勢與地方實際緊密結合,創新推出“農校對接”、產業扶貧、用工扶貧、教育扶貧等多種方式,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年9月,該校駐毛雷莊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李春豔被評為安徽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農校對接”,暢通農產品銷路

  淮北師範大學每年定期開展扶貧捐款活動,所捐款項由學校統一用於劉樓村、毛雷莊村扶貧幫扶。貧困戶農產品賣不出去是制約貧困戶脫貧的一個重要因素。學校扶貧工作隊和校工會多次開展“愛心購”“金秋採摘”等活動,採取“以購代捐”方式,倡議全校師生員工獻愛心選購扶貧幫扶對象的特色農產品。

  農副產品展銷會是淮北師範大學為特色農產品走進校園搭建的平臺。 2018年4月,在校工會指導倡議下,學校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毛雷莊村“兩委”積極籌備舉辦了第一屆“愛心購”——毛雷莊村農副產品展銷,扶貧工廠生產的麵條和農戶自產的碭山梨、秋梨膏、黃桃罐頭、芝麻醬、蜂蜜、粉絲等亮相展臺。展銷會上,24000多斤碭山梨、500多瓶秋梨膏、600多瓶黃桃罐頭在學校教職工的愛心支持下全部售罄。

  此外,學校按照安徽省關於引導支持高校食堂面向貧困縣(市、區)採購農產品有關文件精神,精心組織開展“面向採購”,深入推進“農校對接”。截至9月底,學校食堂面向貧困縣、貧困村的農副產品採購資金已達120萬元。

  產業扶貧,“輸血”與“造血”並行

  淮北師範大學駐村扶貧工作隊注重“造血扶貧”,積極引導當地村民發展符合市場需求和自身資源條件的經濟項目。學校駐村扶貧工作隊積極引導當地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生產了水果乾、黃桃罐頭、秋梨膏、果酒等數種農副產品,併成立了“毛雷莊村電商扶貧驛站”,實施“電商+農產品+貧困戶”運營模式,帶動貧困戶參與創業。驛站創辦碭山縣珍果源電子商務公司,註冊了“優菓”和“毛雷果源”兩個商標,開設淘寶網店,以產地直銷對接全國消費者。學校駐村扶貧工作隊還與京東眾籌、家鄉來客、伍畝田、農夢成真等多家助農平臺建立合作關係。 2019年,優菓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與“家鄉來客”助農平臺合作,幫助當地10餘戶貧困戶銷售酥梨30萬斤。

  淮北師範大學還探索用工扶貧。學校聯合駐村工作隊通過開辦扶貧工廠、扶貧驛站、網店等,吸納貧困戶在村就業;幫助貧困戶在附近賓館、飯店等服務行業做服務員;向貧困戶提供保潔員、護林員等村級公益崗位。學校濱湖校區內植有大片果樹,果樹的修剪、養護工作也交由定點幫扶村的貧困戶來負責。

  文教“下沉”,“富口袋”又“富腦袋”

  淮北師範大學積極發揮師範大學的優勢,持續推進教育、文化資源向貧困村“下沉”,力促幫扶村既“富口袋”又“富腦袋”。

  每年“六一”,校領導都會前往劉樓村、毛雷莊村開展兒童節慰問活動。今年兒童節期間,學校向劉樓村小學、毛雷莊村小學和幼兒園、楊寨小學贈送了價值3萬餘元的閱覽室桌椅、體育教學器材、幼兒午休床、LED顯示屏等教學及文體用品。學校附屬實驗小學為毛雷莊村小學捐贈了1000多冊兒童讀物。

  學校設立“金秋助學金”資助考上大學的幫扶村貧困學生。在“2019金秋助學”活動中學校共為兩村考上大學的貧困學生髮放慰問金10.6萬元。淮北師範大學還促成碭山縣教育局和學校大學生公益性社團——薪火義務支教社合作,在劉樓村、毛雷莊村建立志願者支教服務基地,選派骨幹教師參與當地小學教育教學實踐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