碭山:旅遊扶貧熱 村民腰包鼓

旅遊名村、特色民宿、梨花景區……當前,伴隨著脫貧攻堅戰的持續深入推進,一幅幅旅遊扶貧的全新畫面在梨都大地正徐徐鋪開。

花開景美遊客多

又是一年春好時,梨鄉無處不飛花。“我們就住在景區邊,每年梨花節都是村裡的大日子,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外地的遊客少了,不過本地和周邊的一些遊客還是來買了不少農產品。”3月26日一早,良梨村70多歲的貧困戶孫玉芳老人就把自家地窖裡的秋梨,自己製作的梨膏、梨膏棒棒糖、自己曬的幹蒲公英等農產品拿到村口擺起小攤,“花開了景美了,遊客多了,我們的收入都高了。”

碭山:旅遊扶貧熱 村民腰包鼓

貧困戶孫玉芳在村外介紹自家產品。李希蒙 攝

“北有碭山梨樹王,南有黃山迎客松。”去碭山,不得不去的就是遠近聞名的梨樹王景區。如今,碭山縣每年都會舉辦梨花節、採摘節,梨樹王所在地已打造成集民俗、採摘為一體的成熟景區,開放懷抱,吸引世界八方遊客前來觀光。

孫玉芳老人所在的良梨村位於碭山縣良梨鎮東部,是碭山酥梨的發源地和主產區,擁有果林面積3130畝,形成以碭山梨為主導產品的農業格局。該村森林覆蓋率達88%以上,生態環境良好,被譽為“天然氧吧”。

“以往良梨村是貧困村落後村,如今搭乘碭山縣產業發展和旅遊發展的東風,良梨村村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錢澤勇是安徽省司法廳下派良梨村扶貧隊的隊長,他向記者介紹,近年來,良梨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做好“梨產業+文化+旅遊”文章,傳統的水果種植專業村成功向現代農業特色村、省級農家樂集聚旅遊村轉型。

碭山:旅遊扶貧熱 村民腰包鼓

當地村民積極發展農家樂民宿。李希蒙 攝

全力推進全域旅遊發展

旅遊火了,環保意識也更高了,貧困戶樊慶松就在村裡找到了一份公益崗位護林員的工作,每天他都會到果林裡巡邏一圈,每個月增加了800多元的收入,“現在看病有政府兜底,我還接受了技能培訓,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此外,我們種梨子每年也有固定收入,現在日子真是越過越好了。”

錢澤勇介紹,依託獨特的果林資源和生態優勢,如今的良梨村大力發展“花果旅遊”產業,建成具有江南風格、粉牆黛瓦的崔莊和侯樓,獲評省級美麗鄉村。旅遊業的發展吸納1500人就業,帶動1200餘戶,平均每戶年增收8000元。此外,旅遊業的發展還吸納、幫扶、帶動貧困戶200餘戶500餘人,全部實現穩定脫貧,促進貧困人口戶均增收5000餘元。如今在良梨村,村民開起了民宿,辦了農家樂,在家門口就能把新鮮的農產品銷售出去,許多人吃上了旅遊飯。

梨樹王景區在依託已建景區帶動脫貧致富的基礎上,讓景區周邊農民以房屋、果園等資源,採取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參與景區開發並從中獲得收益,通過景區拓寬增收渠道。安徽果澳公司以“公司+貧困村+貧困戶”的模式,加快旅遊商品開發,帶動群眾生產農副產品和手工藝品,有效延伸產業鏈,由公司統一銷售,採取季度結算分紅的形式,帶領貧困戶參與旅遊商品開發和生產,發家致富。今年已帶動全縣旅遊扶貧重點村1182戶2172人脫貧。

此外,碭山還積極打造碭山“梨花節”、“採梨節”、“梨園馬拉松比賽”、“馬術系列活動比賽”等節慶活動,全力推進全域旅遊、四季旅遊發展,帶動群眾通過開展旅遊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