碭山:打好產業扶貧牌 助力貧困戶穩定脫貧

碭山縣良梨鎮打好產業扶貧牌,緊盯“兩不愁三保障”重點指標,將保障式扶貧與開發式扶貧相結合,結合鎮村百年水果種植歷史、盤活村級資源優勢,選準主導產業,為增加貧困戶收入實現自主穩定脫貧,提供產業支撐。

碭山:打好產業扶貧牌 助力貧困戶穩定脫貧

  強化自身發展,增強造血功能。良梨鎮把幫助貧困戶自主發展產業作為脫貧致富的主渠道。針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積極引導其發展特色種植、養殖和加工,增強自我發展能力。一是“扶志”。依託脫貧致富培訓會、民情懇談會等會議,通過幫扶單位和村組織談政策,村內能人談經驗,脫貧戶談體會,增強脫貧志氣和信心。二是“扶技”。向貧困戶提供菜單式培訓,提高勞動技能,2019年全鎮開展就業培訓12場次,農業技術培訓1120餘人次。三是“扶產”。按照碭山縣農業農村局指導,良梨鎮根據貧困戶家庭人口和技術特長,量體裁衣讓貧困戶自由選擇適合的產業,對發展不同產業給與不同的補貼標準和針對性的技術指導服務。2019年,良梨鎮實施特色種養業扶貧2208戶,享受補貼61.0784萬元,其中1120戶有勞力、有土地、有自主發展意願的貧困戶,發展自主實施項目,享受補貼資金10.64萬元,1088戶無勞力貧困戶實施特色種植業龍頭企業帶動,補貼資金50.4384萬元。

  突出園區帶動,發揮輻射優勢。良梨鎮立足園區發展與脫貧事業同向共贏,積極探索“園區+”的扶貧路徑。一是“園區+基地”。引導園區產業鏈向貧困村、貧困戶延伸,夯實產業扶貧基礎。大力打造良梨鎮特色種養業扶貧產業園--桃源村現代農業示範園。該項目在對口幫扶單位廣德縣的支持下,採取“農戶土地經營權入股+合作社企業化運營管理+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的合作運營模式,建立貧困戶穩定脫貧機制。目前良梨鎮3個貧困村均已形成規模化的特色水果生產基地,貧困村“一村一品”達標。二是“園區+電商”。目前良梨鎮已建成5個村級電商綜合服務點和2個便民服務點,利用良梨鎮扶貧產業園資源優勢,藉助“樂村淘”電商大平臺,實行“互聯網+”的產品銷售模式,同時支持貧困戶開辦網店,利用網店銷售本地的各種農產品,增加收入脫貧致富。三是“園區+冷庫+光伏”。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我鎮在綜合考慮規模效應的基礎上,在桃源村建成3座冷庫和三個貧困村聯建的光伏電站基地,形成了規模化產業基地。該基地宣傳氛圍好,且便於管理,得到了全縣一致推廣,目前3個冷庫和光伏電站運營良好,產生收益用於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其中桃源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2020年有望突破50萬。

碭山:打好產業扶貧牌 助力貧困戶穩定脫貧

  發揮合作社帶動,提升增收成效。良梨鎮目前有10家市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其中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2家,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1家,市級農民專業合作社7家。這些農民專業合作社基礎較好,帶動能力較強,為良梨鎮經濟發展和農民服務發揮了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為助力脫貧攻堅,良梨鎮優選3家合作社,為貧困戶提供包裝就業崗位和銷售渠道,有效增加貧困戶收入,為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打下堅實經濟基礎。 (王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