碭山:昔日扶貧暖民心,今日防疫護家園

節日年年有,疫情不等人!

在官莊壩鎮黃集村,針對新型肺炎疫情的工作部署已嚴密展開了20余天,宣傳、排查、防控……一場沒有硝煙的“疫”戰在這片土地上正在進行。在戰“疫”中,黃集村村駐村扶貧工作隊主動放棄節假日休息的寶貴時間,陸續返崗到村,由“扶貧工作隊”變身為“防疫工作隊”,與堅守在前沿陣地的村兩委幹部一起,同舟共濟、直面疫情。

當被問起為何早早離家返回工作崗位,參與一線防疫工作時,黃集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長許世界說道:“在這裡工作的幾年間,我們扶貧工作隊與村民們培養了深厚的感情,在防疫戰場的第一線,我們能扛起黃集村疫情防控的重任,一定會增強村民打贏這場仗的決心。節日年年有,可疫情不等人!我們想著能早點來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自己也更安心。”樸實的語言背後是平日腳踏實地的工作態度和與村民們的魚水情深。懷揣著這樣的覺悟和決心,扶貧工作隊隊員迅速投入疫情防控一線,堅決服從安排,進組入戶,在排查疫情、檢測疫情、宣傳疫情中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時的不見,是保護,也是責任!

早晨7點半,龍潭村駐村工作隊長信曉奇忙碌的一天又開始了,拿上小喇叭,拎上防控物資,戴上口罩袖章,踏上了平日裡最熟悉不過的鄉間小路,走進一戶戶脫貧中最熟悉不過的人家,見到一張張工作中最熟悉不過的面孔。宣傳防控知識,細心收集資料,排查外地返鄉人員,對特殊人群進行仔細詢問、登記,包括返鄉路徑、日期、接觸人群、身體狀況等;向他們發放“六個一”物資,詳細告知使用方法,為早期排查隔離工作爭取了時間上的優勢。在摸清武漢返鄉人員的基礎上,信曉奇每天還對居家隔離觀察人員進行隨訪,查看和詢問他們的身體狀況。考慮到了在隔離過程中可能造成的居家生活不便和日常生活用品緊缺的問題,帶領村幹部分班次上門對隔離人員家庭情況進行了解,及時供應口罩等基本生活物資,人文關懷做到了位,村民們自然也就更加配合防疫工作隊的工作。

經過連日來堅持不懈的宣傳,防疫的知識已逐步深入人心,村莊裡自然就沒有了三五成群扎堆聊天、沒有了走戶串門,即使看到了上門宣傳的幹部們,村民也會帶好口罩,開個“門縫”接過宣傳單,這一“避而不見”的行為讓信曉奇帶領的防疫工作隊十分欣慰。信曉奇說道:“村民們此時對我們的不見,我們應該感到高興!這是對自我和他人的一種保護,也是這段時間我們疫情防控工作的成果體現。”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防疫工作隊需要的不是感謝,而是村民們能夠從思想上重視這場疫情,以實際行動抗擊這場疫情!

能打贏脫貧攻堅戰,更能打贏防疫阻擊戰!

在帶領徐樓村脫貧的三年裡,徐樓村駐村工作隊長劉濤走過了徐樓村的每個村組角落,常常為某一戶的脫貧措施苦思冥想到深夜。三年過去了,暢通無阻的水泥路、乾淨衛生的自來水、初具雛形的美麗鄉村、頗具特色的現代農業……給徐樓村人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一想到疫情有可能把這一切都毀掉,劉濤常常愁的夜不能寐。為切實做到“外防輸入,內防擴散”,他對村內武漢返鄉人員逐個排查,村民霍超華是從武漢返鄉的人員之一,自然也是此次防疫工作的重點觀察對象。居家隔離期間,霍超華及其家人一直配合村內管理,堅決不外出,劉濤擔心在隔離期間飲食受到影響,隔三差五購買蔬菜和肉送到家中,並叮囑他在居家隔離期間有困難一定要找工作隊,一定會盡力解決!看到手中的生活用品和不顧傳染風險屢次上門的劉濤,霍超華很是感動。

晚上10點,忙碌了一天的劉濤仍在駐點值守,感慨道:“以前幹扶貧就怕人不來,現在幹防疫就怕人來。好在我們平時工作基礎牢,群眾基礎好,以前能打贏脫貧攻堅戰,現在我們就能打贏防疫阻擊戰!”這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是對防疫工作隊戰友們的自信,是對朝夕相處的村民的信任,更是在嚴峻的防疫工作中的自我勉勵!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