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天喪喪喪,我們青年人的熱血在哪裡?

成天喪喪喪,我們青年人的熱血在哪裡?

五四青年節,我想談談“”這個話題。

說實話,我覺得自己一直都挺喪的,諸事不順,可是一次又一次鼓起勇氣去相信會有夢想實現的一天。比如:我昨天剛想著要出去找工作,以後少更公眾號,今天一想到“五四”這個話題,還是手癢癢,忍不住要寫。

這個世界確實有很多令我們青年人感到“喪”的事情。

現在的孩子,小學畢業後就開始感受到升學的壓力:中考要考最好的學校,高考要考最好的大學,大學畢業後要找一份高薪的工作,要有房有車,要在三十歲之前結婚生子、事業有成……

成天喪喪喪,我們青年人的熱血在哪裡?

這個社會的主流認為這樣一條路才是成功之路,在這條路上遙遙領先的人,高考狀元、博士、公司董事長,都為人羨慕、尊崇。

可是這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哪能人人都成為社會精英?

我們這個時代,尤其是底層百姓,沒錢寸步難行,想要做成什麼事,總是有重重阻礙擺在眼前。

動盪的年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穩定的年代,佛系、道系,能獨善其身就不錯了。

成天喪喪喪,我們青年人的熱血在哪裡?

一百年前的年青人,哪怕是底層人士,可選擇的路有很多。

可以去參軍,可以做生意,可以搞文化教育,沒有人指責你這不好,那不對。因為那個時代不討論成功、不崇拜金錢。

我看電影《黃金時代》的時候,非常羨慕那時候的文人,他們想去哪裡就去哪裡,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那時候,沒有名氣的年輕人像蕭紅蕭軍,他們給文壇領袖魯迅寫信,魯迅是會回的,他很喜歡提攜後生。

而現在,你到文化名流的微博下面留言,他還不一定看到,因為這是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他們哪有精力關注默默無聞的你?

這個社會,我們的確有很多喪的理由,可是就這樣一直喪下去嗎?

1919年1月15日,魯迅先生在《新青年》一篇文章裡,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如螢火蟲一般,可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是的,100年前,“亂世出英雄”,而現在太平盛世,普通人就沒有逆襲的機會了嗎?

難道因為當下的境遇不好,我們就要自暴自棄,一直喪下去嗎?

我們這個時代不缺乏積極奮鬥的熱血青年,也許你的周圍看不到,但不代表沒有。

成天喪喪喪,我們青年人的熱血在哪裡?

(劉媛媛)

劉媛媛,農村出身,高一進校門就是一個差生,年級墊底,但是到了高二,她蟬聯了好幾次的年級第一,從一個可能連“大學生”這個名詞都非常稀罕的小地方,考到了北京大學。

然後又以一個很普通的北京大學法律系大學生的身份,成為了《超級演說家》全國總冠軍,激勵了很多人。

她的那次《寒門貴子》的催淚演講,感動了萬千觀眾。你肯定聽過她這句話:

“你要相信命運給你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是希望你用一生去奮鬥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

作為一個普通人,是的,我們改變自己的命運很難,但是一直喪下去,改變命運更難!

這世上,有什麼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嗎?既然我們還活著,那生活就還沒有那麼糟糕。

不管遇到什麼艱難險阻,都不要輕言說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