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三国:三顾茅庐之所以能成功,不在于次数,而是在于这一点

看了无数遍三国,才领悟到人生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大家好我是宠儿每天持续为大家带来原创内容,分享三国的意义。

若说到三国里最让人耳熟能详的,就当属三顾茅庐这件事儿了。不过对于这件事儿的结果,似乎大家都以为是刘备来访的次数多了,才感动到了诸葛亮,其实不然,真正让刘备获得人才的并不是在于次数,而是在于他第三次来访时,诸葛亮设下的一个考验,具体是什么,就让和大家来分析一下。

再看三国:三顾茅庐之所以能成功,不在于次数,而是在于这一点

首先我们先从诸葛亮的几个挚友开始说起,要说以他当时的才气来讲,能请得动他出山的人必须要有一定的实力的,所以自然要过得了他好友的这一关。由他们几个来设下个障碍,考验一下刘备,那么首先的出题人是谁呢?徐庶自然是不算的,因为他当时就劝过孔明,让他赶紧出山的,所以肯定会向着刘备的,自然不能让他来出这个题,所以权利自然就落到了其他三位友人的手中了。

再看三国:三顾茅庐之所以能成功,不在于次数,而是在于这一点

那么既然是自己朋友想出来的办法,孔明自然不会不知道刘备前两次的失败,就连假装自己不在家都是故意的,所以当刘备第一次上门的时候,面对的第一个拷问就是他到底是不是真的想光复汉室的决心,结果大家自然是知道了,刘备通过了崔州平也就是孔明挚友的考验。那么第二次的时候刘备前往,又遇到了另外两个友人石广元和孟公威,说出了当时社会现状混乱,还是在家种田闲云野鹤的好,很显然就是孔明想要说给他听的了,不过刘备还能不减热情的想要邀请孔明出山,显然给大家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再看三国:三顾茅庐之所以能成功,不在于次数,而是在于这一点

也正是因为这一个好印象,所以第三次的时候诸葛亮才想着亲自上阵,来会会这个几位挚友都夸奖的人到底是何模样。要知道这里面的徐庶其实是相当于“媒人”的模样的,而其他几个好友就相当于“会亲家”的亲朋友好友。既然媒人也夸,家里人也赞,自然是要会一会的。所以第三次的时候,诸葛亮才要要亲自会面。那么为什么说第三次的时候才是最重要的一次试探呢,首先就说刘备要去拜访的时候,只是有人告诉他人在家,没人引荐,要他自己去敲门拜访,这无疑是给他表示自己诚信的机会。

再看三国:三顾茅庐之所以能成功,不在于次数,而是在于这一点

其次呢就是当刘备进屋的时候,就有会客的童子告诉他主家还没醒,正睡觉呢,而这个时候的刘备选择了不去通报不去打扰,更是自己站在院子里等,让自己的兄弟到门外候着,从这一点其实就可以看得出,刘备非常的礼贤下士,更能彰显诚信。那么接下来就是当诸葛亮醒来的时候询问自己的童子是否有人来访,听说是刘备来访,并且一直在外候着的时候,没有立马起身相迎,而是换了一身衣服才出门迎接,这足以见得因为刘备给他尊重了,并且深得他意,所以要衣冠整洁的出门会客,再加上古人是很在意仪表的,更何况据史书记载,诸葛亮还是个大帅哥呢,注意仪态自然是必需品。


再看三国:三顾茅庐之所以能成功,不在于次数,而是在于这一点

​那么随着二人的见面,两人一个不停的夸赞,一个不停的谦虚,互相的尚且吹捧之后,刘备说明志向,而孔明自然就顺着台阶下来了。给了刘备一张地图,这时候如果刘备拿起地图就走,那就说明他的志向也止步于此,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诸葛是不会出山的。按理来说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应该一切都顺理成章的,但是当刘备邀请他出山的时候还是被拒绝了,比较夸张的是刘备哭了,而且哭的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这天下,为了这些百姓,这无疑是感动到诸葛亮了,所以,才选择跟随他出山。其实严格来说,与其说这场考验是一场“面试”不如说是一场“相亲”,毕竟如果不是“终身大事”,怎么会这般严厉呢。

三国一部很经典的文史作品,不同的年龄去看,总是有不同的领悟。宠儿对于三国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每天坚持原创内容分享给大家,谢谢大家的关注,下期内容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