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建构之新创富论

点击蓝字

系统建构之新创富论

关注我们

人是创富的主体,但人并不是独立的个体,人是和外部环境融合在一起的有机整体。

文|鲁柏祥

下图描述的是要素、系统和生态的关系。由内部的要素之间的联系形成一定结构,不同结构之间继续构建关系形成不同的层次。由人力系统对内部要素和关系进行规制,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系统,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动力。图内部的圆圈代表企业的内部系统。由外部要素的输入到该系统中,然后输出相应的产品。以上只是完成了单个企业本身的运转,但还包括上下游的其他企业。所以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图中均由虚线表示。

要使生产要素转换成生产力,必先使诸要素形成关系、结构、层次,同时赋以相应的机制。系统是由内生决定的,由其要素及要素间的关系决定。我们需要改变的是系统,而非生产要素X,更不是生产力Y,生产力是要素在系统中处理后的产物。改变系统也就是调整系统内部的组成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

系统建构之新创富论

浙江大学全球农商研究院副院长 鲁柏祥

财富系统

现在的财富创造模型应该如下:物质要素投入得到的是物质产品,知识要素投入得到的是知识产品。知识加工是通过大脑运作的,而物质要素加工的过程只能称为机械的制造过程。

现在提倡的供给侧改革,改变的是供给侧这个系统。供给侧改革中提到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和补短板这五条,在这个过程中,生产要素没有变化,实现这些目标则需要通过改变目前的生产关系来实现,进而改变财富系统来决定最后的生产力。

财富系统也具备系统的一般特征,这里主要介绍财富系统具有的目的性、动态性、有组织性和有序性这四大特征。其中目的性很明确,通过生产关系相互作用形成的财富系统的存在意义就是为了创造更多的财富。这个系统通过要素的投入产出而与外界保持联系,并且因为生产关系的变化而使得财富系统也在发生着变化。而系统目的性的实现是由系统本身具有的组织性来保障的,系统的自组织性是系统有序性的前提。

系统建构之新创富论

之前几篇文已经详细解释了乘法法则可以产生新的智慧,从而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对于每个个人系统,必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要素、系统、生态关系图说明了在开放系统下智慧产生的过程。首先,这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个体通过自己的经历形成一定的触觉后,通过神经传导形成感知,经过思考后,形成意识。感觉和意识是在大脑层面。但是对于不同的感觉,每个人的感悟不一样,形成的不一样的感觉就是悟到的道理和自己的智力,这也揭示了同样的老师和授课环境,不同学生的接受和学习能力不同,形成的智力也不同。但以上还停留在色界,由智上升到慧才上升到空界,所谓的慧根就是最后空界的智慧。

认识财富系统是财富创造的第一步。财富创造不应该是一个盲目的过程,需要清楚系统内部的结构,明白生产要素经过哪些过程成为最终产品,而在生产的过程中又是由哪些因素影响产量的高低。在清晰了财富系统的意义后,更要明白财富系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又会如何影响产出的。对于创富者而言,尤其是管理者,可能不需要了解具体的生产细节,然而必须清楚财富系统在整个创富中的地位,以及影响这个系统的因素,基于此,管理者才能清楚如何构建财富生态。

要素投入特定的创富函数,产生财富,形成财富系统。财富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再结合整个大环境的结构性和层次性来构建财富生态。了解财富系统本身的特点,才能为营造良好的财富生态提供基础。就像生态的定义一样,财富生态的构建也需要主体和客体的存在,且需要主体与客体相互联系和影响,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系统建构之新创富论

人是创富的主体

财富的创造过程中,人是主体。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用大脑思考问题,少了人,即使资源再多,也不能被人利用。财富创造过程中,只有人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调动身边资源,整合处理多种信息,才有可能实现财富增值。传统的财富观点认为财富是自己的,所以创造财富这一过程也应该自己去完成。如何将外部资源为自己所用是创富主体经常思考的问题,只有为我所用的东西才是真真切切属于自己的财富。这是以孤立的观点看待社会,将自己和外部环境完全分离开来的做法。新创富论强调财富的整体性。在这个环境中,人仍然是创富的主体,但人并不是独立的个体,人是和外部环境融合在一起的有机整体。对内,企业家友善对待员工,与员工共同发展;对外,企业要和上下游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因为在谋求自身发展的时候,企业经营的任一环节都不能离开其他企业;另一方面,企业要与客户维持紧密的联系,销售产品并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供求双方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追求企业和客户的共同进步才是最终目的。佛法中强调圆这一概念。人的法相只是真我的一部分,人的形态、思维等能感觉到的部分并不是人的全部。就如同圆一样,我们感觉到的自己只是由弦切割后与边构成的部分,而弦另一边的部分其实也是真实存在的,只是我们不能直接感受到。就是由这两部分组成了完整的人。传统的创富过程只是看到了法相构成的本我,因此只求自己利益最大,而不管其他人。事实上,其他人是包含在“我”这一概念中的。上下游企业的发展情况可以反映本公司的经营情况,子女的素质也体现了家长的教育情况,一切与我有关联的人的表现都是因“我”而起,他们的好坏事实上也反映了“我”的情况。所以新财富论中将与企业有关联的其他公司,以及客户均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形成财富生态圈,谋求共同发展。接下来对比传统财富概念和新财富生态,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传统财富理念中尚未涉及到财富生态建设,因此本文就以传统财富这个概念来阐述传统思想下财富的创造行为。

人区别于动物的特征是人能思考,并且能发挥创造性思维,对所学的内容能举一反三,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人是地球上最高级的动物,财富的定义也是由人类发明创造,财富的实践主体自然也是人类。经济学中假定人是理性人,也就是说人类是自私的,谋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并不去考虑追求自身利益过程中别人的利益是否受到损害,且商人又有“重利”一说。在创富过程中,每个企业都会建立自己的生产、利润函数,在利润最大化条件下,算出要素的配置情况。企业在自身做大做强之后,可能会尝试收购吞并上下游企业,不断壮大自己的规模,这也是经济学中倡导的“规模经济”。除了横向实现规模经济外,纵向上也要做到生产、加工、销售的一条龙。但按照这种方式发展的企业,会遇到诸多管理问题。因此传统财富只是立足于自我,没有考虑创富客体的行为。在这种经济下,每个创富者都是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设定生产方案。正因为如此,创富者和创富客体之间是对立的,存在明显的界限来区分敌我状态。不和谐的主客关系不利于双方的发展,而且很有可能会产生产品质量差等不良竞争行为,这也显露了传统创富体系的弊端。

图 文 来 自

2020年第3期

系统建构之新创富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