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劳模精神·从头做起,初心不移

——记陕西省劳动模范郑永岚

·弘扬劳模精神·从头做起,初心不移

三伏天,刚下过一点雨儿,位于关中道中心的咸阳市区热得像蒸笼一般。郑永岚汗水连连,刚给80多岁脑梗病人田全玉大爷义务理完发,又忙不迭地帮他拖地、洗衣服,老人感动地说:“永岚真是好人,你比我亲闺女还要亲。”郑永岚一笑了之,又背起理发包,急急忙忙赶赴下一家继续义务理发。郑永岚麻利地给瘫痪病人买大爷理完发,又要帮着收拾卫生。买大爷的老伴刘万莉一把夺过拖把:“妹子,你真好,太感谢你了,我永远记着你的好。可是你也71岁的人了,再不敢这样没黑没明地干了。”郑永岚擦把汗、顺口一句:“忙了一辈子,脚手闲不下来么。”

郑永岚扛过锄头、拉过架子车,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塑造了一颗乐于助人,奉献社会的初心。50多年来,她对待每一位顾客都是一丝不苟。一把椅子、一把梳子、一把剪刀、一块苫布,工作看似简单,站着理发,笑着待人。岂知,一站便是50年,从未停歇真不易啊! “一张一合的剪刃之间,能修剪出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郑永岚说,“要使顾客真正满意,光凭主动热情不够,要有一手过硬的顶上功夫。”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早出晚归,用手中的刀和剪,练就了理发的顶上功夫,架起了为人民服务的桥梁,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郑永岚先后被评为“咸阳地区商务系统先进个人”“咸阳市三八巾帼英雄”“咸阳市文明市民”“咸阳市第四届道德模范”“陕西省商业服务明星”“陕西省学雷锋标兵”“陕西省劳动模范”。1993年当选为陕西省第八届人大代表。

1971年郑永岚在咸阳实验理发店参加工作。从那时起,她就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练就了过硬的理发技艺,没有多久就被陕西省商业厅评选为“特技理发师”。从此,怀着一颗初心,凭着一技之长,一把推子、一把剪刀,恪尽职守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走出店门,为五保户、残疾人、军烈属、老红军、医院伤病员义务理发。

50年来,郑永岚对老弱病残人员的义务理发从未间断。早在1974年,她就每月上门为蔡水珍、自兴复两位孤寡老人义务理发。两位老人皆双目失明,是无依无靠的五保户。每次为他们理完发后,还帮他们打扫房子、洗衣服。老人的衣服上生了虱子,她就拿到理发店烫、煮、洗。当她把洁净的衣服送到老人家里时,老人感动得闪着泪花。白兴复老人患病时,她还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为其买药、买糕点和营养品,一晃,服务了十五年。两位老人生命垂危、弥留之际,她还为他们理了最后一次发。

1984年起,郑永岚为西门口红军家属院的万大爷、范大爷、倪大爷、李大爷相继服务十余年,直到老红军们相继离世。1992年她又为果子市小学旁边的一位残疾老人李大爷理发六年,后来这位老人搬家到西门口,她又赶到西门口的新家地址去为他义务理发。从1994年到2004年,又为老红军倪大爷的孙子倪宁义务理发十年之久。这位高位瘫痪的残疾儿坐不起来,上不了学,加上父母离异,只有同姥姥相依为命。但孩子很聪明,她不但为其理发,还勉励在家自学,并给他买一些图书,让姥姥教他。郑永岚给他讲张海迪等英雄人物事迹,让他要学一技之长,学会生存的本领。

·弘扬劳模精神·从头做起,初心不移

郑永岚为双腿不便的王大爷登门理发

在郑永岚带领下,实验理发店成立了职工“学雷锋小组”。她利用业余休息日,引领职工走街串巷,挨家逐户上门走访登记五保户和残疾人,把这些老弱病残人员分片由14名职工包干,她自己包了3户和店内职工一起为社会上弱势群体义务理发,向社会奉献爱心。身为组长,她几十年如一日,率领本店职工骑自行车上厂矿、下农村、到部队义务理发达3万多次。

2004年,郑永岚返聘回到实验理发店工作,她继续坚持义务理发,真心实意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不仅赢得了受助者的欢心,且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好评。2005年起,咸阳市中心医院的张淑群大夫因双腿换过关节后残疾,她就坚持每月定期登门为其义务理发至今,她除了理发,还帮其买菜、买东西、干家务,张大夫动情地说:“永岚,你真是我的好妹子,我把你的所作所为都写到日记里了。”是啊,写进日记的是郑永岚做好事的顶上功夫,铭记在群众心里的是郑永岚的一颗初心!

如今,71岁的郑永岚已退休多年,学雷锋小组成员均已步入老年。然而,时光虽然消退了她的青春,但却没能消退她的服务热情。郑永岚每天仍在义务理发,她说,我们这一代人,当年是热血青年,如今虽然退休,但为民服务的初心永远不会退休,我要继续发挥余热,用手中的刀和剪,为周围的老弱病残理好发、服好务,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再说我替大家服务,既能多动多跑,又能锻练身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哩!

我们常说理发行业“虽为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这句话用在郑永岚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她50年从头做起、初心不移,追求顶上功夫,服务弱势群体,让自己的平凡人生始终闪耀着绚丽的光彩。三伏天,大中午,超过摄氏39°的人民路上,我看到古稀之年的郑永岚,背着理发包擦着汗、急匆匆走在人行道上。

  • 来源:咸阳市总工会宣教部
  • 图/文:秦力
  • 编辑:李佩
  • 责编:少卿


分享到:


相關文章: